CT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分析研究

2021-08-24 08:20:40李燕霞邓久怡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李燕霞,雷 利,邓久怡,唐 敏,王 丹

(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2绵阳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象征。中国自从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之后,老年人口每年增长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所以临床接收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越来越多[1]。上述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骨脆性增加、骨微结构蜕变、骨量减少,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老年患者出现该疾病之后极易出现腰酸背痛以及骨折等情况,同时老年患者出现该疾病之后还会出现身高降低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显示,该疾病多发于绝经以及雌性激素减少的女性人群当中[2]。本次研究选取100例相关疾病患者应用CT进行检查,现对其诊断价值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接收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60例,患者平均年龄(73.35±2.82)岁。

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经检查均存在病理性骨折、驼背、腰背痛以及骨压痛等临床表现;②经自述患者均存在夜间尿频、耳聋耳鸣、疲劳乏力等情况;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其他特殊病症;②患者存在风湿、类风湿、氟骨症以及继发性骨质疏松;③患者不配合临床治疗。

1.2 方法

入选100例患者全部使用多层螺旋CT与定量超声改变两种方式进行诊断,扫描患者腰椎形态和骨组织细微结构,分析和探讨诊断结果。对入选患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CT值进行观察,判断正常患者、轻度骨质疏松患者、中度骨质疏松患者以及重度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病例差异。

本次研究使用西门子64排高分辨率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在患者骨质疏松位置自上而下进行扫描,层厚为0.625 mm,电压为140 kV,电流为200 mA,获取512×512像素图像数据。使用Emotion 16排CT机加椎体BMD检测患者骨密度,扫描条件为电流120 mA,电压120 kV,层厚0.625 mm,重建视野为400 mm。相关工作人员指导患者仰卧在标准体膜定位线穿过L2~L4中间层面与椎板平扫。

1.3 观察指标

临床使用CT骨密度仪对患者骨密度进行检查,相关判定要求:患者骨矿含量比骨峰值均值低2~3个标准差,同时使用X线检查患者脊柱和骨盆,对患者骨密度是否降低以及是否存在降低征象进行确定[3]。

比较入选患者治疗前后经过CT检查骨密度变化情况。

比较入选患者应用CT检测和定量超声诊断准确度差异[4]。

比较入选患者经过CT检测和定量超声诊断之后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分别使用t和χ2检验组间差距,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治疗前后经过CT检查骨密度变化情况

经过比较,治疗前后应用CT进行检查患者腰椎2、腰椎3、腰椎4以及股骨颈骨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入选患者治疗前后经过CT检查骨密度变化情况(,g/cm2)

表1 入选患者治疗前后经过CT检查骨密度变化情况(,g/cm2)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腰椎2 0.68±0.11 0.88±0.15 7.603 0.000腰椎3 0.68±0.25 0.89±0.06 5.776 0.000腰椎4 0.80±0.04 1.00±0.11 12.082 0.000股骨颈 0.57±0.31 0.82±0.14 5.197 0.000

2.2 CT检测和定量超声诊断准确度差异

应用定量超声检测的准确度为81.00%;应用CT检测的准确度为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检测和定量超声诊断准确度差异

2.3 入选患者经过CT检测和定量超声诊断之后诊断结果

应用定量超声诊断表现正常患者共有19例,轻度骨质疏松患者共有28例,中度骨质疏松患者共有5例,重度骨质疏松患者共有48例;应用CT检测检测诊断表现正常患者共有8例,轻度骨质疏松患者共有6例,中度骨质疏松患者共有9例,重度骨质疏松患者共有7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入选患者经过CT检测和定量超声诊断之后诊断结果(例)

3 讨论

随着现代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剧,近些年临床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所以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从西医治疗角度可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骨骼形成和吸收的平衡被打破,导致患者生理性内分泌遭到改变,最终导致患者骨骼建立跟不上骨骼破坏速度,最终出现骨质疏松疾病。而从中医病理方面入手可知患者肾虚精衰导致机体骨髓空虚,肾亏会导致患者血瘀,影响气血运行,患者骨骼和脏腑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最终导致骨质疏松[6]。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在临床比较常见,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开始衰退,缺乏维生素D、缺乏钙、缺乏激素、生活方式不当、生活环境较差、影响不良、遗传、内分泌以及药物等相关因素均会导致老年人骨强度和骨量降低,最终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临床尚未明确该病具体发病原因。骨在人体内部主要起“支架”作用,当患者出现骨质疏松之后会出现骨折、胸廓畸形、骨痛、驼背、肌无力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情况,其精准性和准确性相对较高,同时测量过程中放出射线剂量相对较小,清晰度相对较高[7]。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人员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双能X线骨密度仪不能有效区分患者的松质骨和骨皮质,进行扫描过程中投射性扫描方式会使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测量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近些年,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临床开始应用螺旋CT和定量超声诊断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情况,CT诊断患者骨强度更加客观、合理,在诊断患者骨质疏松实际情况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对患者骨密度情况进行测量,便于医生发现患者骨组织结构的细微变化。经过本次研究得出,治疗前后应用CT进行检查患者腰椎2、腰椎3、腰椎4以及股骨颈骨密度变化差异较大(P<0.05)。应用CT检测的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8.70%,准确度为88.46%。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CT诊断患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效果显著,监测数据相对可靠、准确,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3:00:58
得了老年性骨质疏松怎么办?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50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穴位贴敷治老年性尿失禁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2-13 16:31:58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从虚从瘀论治老年性便秘
环球中医药(2015年4期)2015-02-27 15: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