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胰腺囊性病变中的临床评价

2021-08-24 08:20朱海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性病变符合率囊肿

朱海云

(临邑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东 临邑 251500)

胰腺囊性病变是胰腺上皮或间质组织的囊腔病变,良性或恶性均可发生,为此,早期确诊可降低治疗难度并改善预后[1]。对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包括磁共振与CT成像技术等。近年来在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促使核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的应用技术更为成熟,均可应用到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而本次研究则通过对70例患者的调查,分析MRI与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胰腺囊性病变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MRI与多层螺旋CT检查。包括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30~58岁,均值(46.25±4.15)岁。

纳入标准:(1)均自愿行MRI与多层螺旋CT检查;(2)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2)存在磁共振检查禁忌证者。

1.2 方法

1.2.1 多层螺旋CT检查 检查前12 h内禁食禁水,避免发生肠道伪影而影响到图像采集质量。CT检查前饮水500~1 000 mL,患者自我感觉膀胱充盈为基础标准,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检查期间取仰卧位,先足后头方式进床,自脐平面到膈底整个区域扫描。应用Siemens SOMATIOM Definition AS CT检查仪完成检查。预先常规平扫后取对比剂增强扫描。对患者行碘过敏试验,若结果为阴性则应用高压注射器在肘静脉注射非离子造影剂90mL碘海醇,平稳缓慢注射。采用造影剂追踪技术对动脉期与门脉期及平衡期行三期扫描,在注射对比剂后30 s与60 s及300 s完成扫描。分三次扫描防止发生漏诊现象,结合患者个体化差异可适当调整扫描时间。采集到感兴趣区域容积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横断面薄层图像。依据数据完成容积重建与最大密度投影等。

1.2.2 MRI检查 应用西门子1.50T MRI机完成核磁共振检查。多方位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轴位TSET2WT上扫描横断面。在肘前静脉高压以平稳速度推注钆喷替酸葡甲胺0.2 mmol/kg。采用3DFSPGR序列平扫,后应用三维傅立叶转换技术采集所需数据。

由两名具备专业经验的放射科医师以双盲法完成阅片,并作出诊断。

1.3 观察指标

以囊肿穿刺结果为金标准,判断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结果符合率,胰腺真性囊肿(TPC)、胰腺假性囊肿(PPC)、实性假乳头肿瘤(SPN)、黏液性囊性肿瘤(S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统计两种检测方法所用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符合率

以囊性穿刺为标准,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符合率为87.14%,除IPMN完全检出外,其他包括TPC与PPC等均存在漏诊情况,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符合率[n(%)]

表1(续)

2.2 MRI检查结果符合率

以囊性穿刺结果为标准,MRI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7.14%,其中SPN与SCN出现漏诊现象,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MRI检查结果符合率[n(%)]

2.3 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所用时间

胰腺囊性病变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平均时间为(17.25±2.35)min,MRI检 查 所 用 平 均 时 间 为(27.15±3.26)min,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

3 讨论

胰腺囊肿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可进一步分为胰腺囊肿与假性胰腺囊肿两种类型[2]。假性囊肿多出现在坏死性胰腺炎中,其原因在于胰腺周围渗液或坏死被临近肠管包裹所形成的肿块,常规情况下不会发生恶变[3]。而真性囊肿多发生在胰头部,具有完整的能力,长时间可发展成为囊腺癌容易发生恶变[4]。真性胰腺囊肿基于胰腺导管堵塞与胰腺分泌液无法排出,逐渐形成囊肿样病变。对比之下,假性胰腺囊肿发生恶变的可能性较小,但也存在进一步发展的风险,为此需要做到早期确诊及早期治疗[5]。常规情况下胰腺囊肿病变并无特异性症状,若胰腺囊性病变已经引发相关症状,则需及时确诊并给予有效治疗。早期精准诊断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同时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6]。手术病理诊断方式的精准性较高,但检测方式为侵入性操作,重复性较差,时间较长,难以满足对患者快速做出诊断的需求。后期在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促使多种影像学检查仪器以及技术被应用到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中。

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常用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无创性特征,同时也不会产生明显辐射,可较为理想的判断囊性病灶以及主胰管之间是否相同等情况。若基于某些因素,导致患者无法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则一线增强CT能够作为一种替代方式。常规CT检查存在的缺陷主要在于无法精准划分囊内成分。采用CT检查方式的识别率不高,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可影响到疾病判断精准性。本次调查发现,以囊性穿刺为标准,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符合率87.14%,除IPMN完全检出外,其他包括TPC与PPC等均存在漏诊情况,组间对比有差异性。MRI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7.14%,其中SPN与SCN出现漏诊现象。本次调查结果充分证实了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更高,对于多种病变类型的鉴别精准性较高。但在检查方法所需时间方面,多层螺旋CT更具有优势。核磁共振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性能,多平面成像与多参数分析能力较强。对于囊肿与胰腺实质浸润等均具有较好的响应性。同时核磁共振对于病灶组织内水分子运动自由度可实现动态检查,便于辅助医生对病灶组织内细胞形态以及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判断。获取到此种信息,还可针对不同病变类型加以鉴别。对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核磁共振检查的特性与多层螺旋CT较为相近,但核磁共振检查方式在针对出血坏死组织方面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对于患者进行增强扫描,能够更清晰观察到横断面与冠状面以及矢状面图像。在多方位图像观察中,有助于胰腺肿瘤的定位,便于医生对胰腺病变性质进行诊断。虽然对比多层螺旋CT方式,核磁共振的检查时间较长,但其在胰腺囊性病变中具有更高的诊断精准率,可为患者提供更为充足的病理信息,对于后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具有时间短操作方便优势,但对比之下核磁共振检查精准度较高。

猜你喜欢
性病变符合率囊肿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