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玉英
(莘县第二人民医院超声诊疗科 山东 聊城 252400)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临床高发病,患者发病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腹部包块、腹部压迫及疼痛感,严重时患者存在子宫出血、贫血以及月经不调症状,患者的血糖、血常规指标也受到较大的影响,最终导致患者受到较为严重的生活与生命威胁[1-2]。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出现肿瘤变性的概率较小,但保守治疗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无法彻底消除子宫肌瘤瘤体,患者的复发率较高,疾病进展无法避免。为此临床多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早发现、早治疗的诊治理念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子宫肌瘤的关键措施[3-4]。本文对所选子宫肌瘤患者开展CT扫描与经腹部B超检查,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79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分别进行CT扫描及经腹部B超检查,患者年龄37~56岁,平均年龄(46.74±9.26)岁,病程4~12年,平均病程(8.39±3.61)年,体质量53~84 kg,平均体质量(68.76±15.24)kg。患者均在我院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未见恶性肿瘤转移,未见其他器官合并症、功能衰竭,患者均未见精神类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子宫发育正常,无生殖系统其他器官发育畸形。未见中途脱离实验情况,患者均签署同意书后参与,未见无法了解检查内容配合检查情况,患者均能够正常沟通交流,无言语功能障碍情况,患者年龄、病程等基线数据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患者均进行CT扫描与经腹部超声检查,将CT扫描结果作为CT组,经腹部超声检查作为腹部组。
CT组:开展CT扫描检查采取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作为实验用仪器,叮嘱患者充盈膀胱,取仰卧位躺在检查台上,将层厚、层距分别设置在10 mm,在耻骨联合下缘开始扫查,扫查至盆腔上缘,平扫完成后开展增强扫描,利用碘海醇作为显影剂,注射50~100 mL,注射速率2.5 mL/s,扫描完成后立即开展增强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标记和摄片。
腹部组:开展经腹部B超检查,经腹部B超检查采取美国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作为实验仪器,叮嘱患者充分充盈膀胱后躺在检查台上,由医师指导患者充分暴露下腹部后,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从患者的耻骨联合开始进行检查,向上沿子宫长轴进行扫查,扫查方式是左至右向纵断扫描,后立即开展水平方向横断、斜断扫描,对患者的子宫形态、大小、肌肉位置、数量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确诊例数/总数×100%。对比两组不同类型肌瘤的检出率,通过病理诊断确诊,本次实验中浆膜下肌瘤23例,黏膜下肌瘤18例,肌壁间肌瘤17例,多发性子宫肌瘤21例,分别观察CT与肺部B超上述疾病的检出率。对比两组诊断时间、诊断费用、满意度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采用χ2检验,P<0.05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T组诊断准确率93.67%,浆膜下肌瘤检出率91.30%,黏膜下肌瘤检出率94.44%,肌壁间肌瘤检出率100%,多发性子宫肌瘤检出率90.47%,腹部组诊断准确率75.94%,浆膜下肌瘤检出率78.26%,黏膜下肌瘤检出率83.33%,肌壁间肌瘤检出率70.58%,多发性子宫肌瘤检出率71.42%,两组诊断准确率、不同类型肌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n/m)]
2.2 CT组较对照组诊断时间更短、满意度得分更高,患者的诊断费用较腹部组更高,CT组的子宫肌瘤直径较腹部组更高,两组诊断时间、诊断费用、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时间、诊断费用、满意度对比()
表2 两组诊断时间、诊断费用、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诊断时间/min 诊断费用/元 满意度/分 子宫肌瘤直径/cm CT 组 79 6.21±2.13 261.25±25.1381.26±14.26 3.51±1.02腹部组 79 15.14±3.24 164.18±12.5860.19±19.46 2.03±0.84 t 12.1528 12.4619 13.2867 9.5681 P <0.05 <0.05 <0.05 <0.05
子宫肌瘤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我国女性子宫肌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婚育情况在近20年当中的变化较大,近年来的未生育女性、性生活失调女性以及精神压力较大的女性,出现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超过60%[5-6]。早期子宫肌瘤的症状相对模糊,患者如同时存在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则无法立即对自身子宫肌瘤产生觉察与重视,因此临床子宫肌瘤就诊患者的疾病病程往往较长,瘤体直径相对较大[7-8]。随着我国女性对自身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体检过程检出子宫肌瘤并就诊,使得我国临床早期子宫肌瘤患者的就诊率逐步增加。影像学检查能够对患者的子宫肌瘤情况进行探查,对子宫肌瘤的位置、形态、病理情况进行一定的判断。
经腹部B超在子宫肌瘤的诊断中应用历史悠久,具有仪器设备推广率高,检查操作便捷,费用低廉等优势,临床大多数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均可通过经腹部B超进行诊断,经腹部B超能够对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是否出现粘连等病情进行有效观察,受到临床患者的重视。但经腹部B超无法对肌瘤及其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产生准确的判断,针对一些较晚就诊的患者,其子宫肌瘤直径相对较大,经腹部B超无法拍摄完整的图像,使得经腹部B超的临床应用虽然较多,但诊断准确率相对较差[9-10]。CT是指利用X线束对人体组织器官形成立体、断面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式,CT检查能够针对患者的盆腔组织结构、生殖器官情况进行观察,对子宫的观察更加全面和立体,尤其针对子宫肌瘤是否存在变性、出血、钙化以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虽然CT检查较经腹部B超检查的费用较高,但诊断效果更高,对患者并无严重创伤影响,能够在较为安全的前提下帮助患者改善诊断准确率。
本文对所选子宫肌瘤患者开展CT扫描与经腹部B超检查,观察到两种诊断技术的准确率差异较大,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CT组诊断准确率93.67%,腹部组诊断准确率75.94%,对患者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进行诊断对比后发现,CT扫描对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分辨能力更高,患者对诊断的满意度也相对更高,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子宫肌瘤直径,对不同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指导作用更加明显,值得临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