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凤,陈改义,杨彦慧,张 楠
(韶关市铁路医院功能检查科 广东 韶关 512000)
胃肿瘤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将其分为恶性以及良性,恶性包含恶性间质瘤、胃癌以及恶性淋巴瘤等,主要见于胃癌[1]。良性肿瘤一类为黏膜良性上皮细胞,即腺瘤型息肉,另外一类为良性间叶组织肿瘤,即神经纤维瘤。伴随老龄化社会进程加深,老年胃肿瘤患病人数显著增加。胃肿瘤患病率的提升同样增加了老年胃癌的比例,有关文献报道我国每年大致有40万新增胃癌患者,胃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老年胃肿瘤通常发病具有隐匿性,患病早期并无显著症状表现,极易被忽略,患者诊断时患病较为严重,因此容易错失最佳治疗时间。此外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因为生理特殊性会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无良好的身体状况,目前临床诊断均选择胃镜检查。胃镜对于患者而言存在相应的痛苦,少数患者不容易接受。伴随高分辨率彩色超声诊断以及超声造影技术的完善发展,为分析胃肠超声充盈造影在老年人胃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抽取50例患者进行研究,内容如下。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胃肿瘤患者,入选患者均出现消瘦、腹部不适以及腹痛等表现,病例通过手术病理确诊。其中31例患者为男性,19例患者为女性,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1.2±3.3)岁。
选择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调整探头3.5 MHz~5.0 MHz,超声显像剂选择湖州东亚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胃肠超声助显剂,胃腔充盈后声像图出现分布均匀的强回声界面,和实质性组织回声相似,将胃腔气体和黏液干扰消除后可将胃壁结构清晰呈现,使得胃腔出现良好的声学造影,并于胃腔以及胃壁后方加强效应和衰减。
检查前一日清淡饮食,检查前禁食8~12 h、禁饮4 h。按照说明制备混悬液,并进行搅拌,单次服用剂量为500~600 mL,检查体位一般以仰卧位及右侧卧位为主,辅以坐位、左侧卧位,必要时取站立位,探头顺延体表胃解剖位置进行连续扫查,仰卧位对食道下段及贲门部扫查,左侧卧位对胃底部进行检查,仰卧位及右侧卧位对胃体和胃窦进行检查,当发现肿块后对其位置、形态、活动度以及胃壁厚度进行观察。通过超声对肿块内部血流状况进行检查,对腹腔和腹膜后淋巴情况进行观察。
对比超声造影和手术病理TNM分期,即肿瘤浸入黏膜和黏膜下层为T1,肿瘤浸入肌层以及浆膜下方为T2,肿瘤对浆膜层穿透但并未侵入邻近器官为T3,肿瘤对浆膜层穿透侵入邻近器官为T4;无淋巴结转移为N0,淋巴结转移数目1~6为N1,转移7~15为N2,转移数大于16个为N3;无远处转移为M0,存在远处转移为M1[3]。
应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组资料中计数资料检验为卡方,组间数据如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50例患者胃肠超声造影TNM分期和病理诊断结果,T1、T2、T3、T4、N0、N1~N3、M0以及M1期进行统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表1 T分期和病理诊断[n(%)]
表2 N期和M期与病理诊断[n(%)]
50例患者超声造影对病灶检查其范围1~7.2 cm,胃壁加厚大致为0.7~2.6 cm,胃壁正常结构消失,大部分黏膜皱襞不见,胃腔有所减小,病变沿周围浸润直至胃壁全层,胃肿瘤较大处具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可将迂曲血管呈现,间质瘤中出现细小血流信号。
目前胃癌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长时间以来胃部疾病的检出为医生以及患者的难题,临床首选诊断方法为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可以将病变直接呈现,同时可在直视的基础上实施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对于患者而言具有痛苦和创伤,无痛胃镜需要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此项检查存在相应的风险[4]。X光钡剂检查能够对胃内有边缘整齐的圆形充盈缺损情况进行检查,肿瘤产生溃疡时呈现龛影[5]。然而X线钡剂检查无法对肿瘤性质进行判断,同时无法发现其早期恶变。因此大部分老年患者并不愿意实施胃镜检查,同时老年患者具有较差的病变反应性,在就诊时均为中晚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6]。临床研究表示,10%的患者因为胃癌晚期产生显著狭窄,胃镜无法进入至胃腔内,不能正确判断黏膜下病变和外生型肿瘤等[7]。伴随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胃肠超声充盈造影为老年胃肿瘤患者的新型检查方法,此方法较为简便,不会对患者产生损伤,可以以多层面和多角度对胃肿瘤心态进行呈现,并且可将内部结构和脏器关系进行表现。胃肿瘤可在胃部任何位置产生,常见于胃窦,极易被诊断[8]。胃肠超声充盈造影无法对病变组织进行取活检,并且因为服用造影剂以及胃排空因素,如肿瘤在1 cm以下会提升诊断难度。虽然胃肠充盈超声造影已经被认可,但临床常用检查依旧为电子胃镜,由此能够看出临床医生并不了解胃肠充盈超声造影的优点。
在正常情况下,胃壁声像图表现为5层结构即强低高低强,胃壁厚度在5 mm以上属于异常。胃产生肿瘤病变后会从黏膜进行加厚,直至黏膜下层、浆膜层和肌层,致使胃壁产生异常加厚或者腔外出现肿块。此次研究抽取5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1、T2、T3、T4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80%、100%以及100%,因为肿瘤位置影响观察,使得黏膜层和肌层分界不清,因此降低了T1和T2的诊断正确率。超声造影能够予以相应的透声窗,对于近场伪像无法消除,在扫查过程中采用的冠状斜切面其胃大弯属于近场,为此提升了胃壁浸润深度判断难度,胃肠超声充盈造影对于T3和T4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临床医生可依据数据选择手术方式[9]。
老年患者因为起病具有隐匿性以及症状不显著等,在就诊时出现腹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肝转移,转移灶检出会影响治疗方法的选取以及预后[10]。胃肠超声充盈造影对患者进行诊断具有特征性表现,可将胃壁结构损坏及时发现,正确评估浸润情况,极易发现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此次研究N0、N1~N3、M0以及M1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86.67%、100%以及100%。胃镜检查不能够正确判断黏膜下病变和腹腔内脏器转移情况,胃肠超声充盈造影可而将其不足弥补。
综上所述,对于胃镜来说,胃肠超声充盈造影其优势显著,对胃肿瘤诊断过程中方法简单,且具有安全性,对于无法耐受胃镜和体弱多病老年患者来说易于接受,对于消瘦以及腹部隐痛的老年患者而言,此检查方法可以作为首选筛查胃肿瘤方法,特别是中晚期胃癌分期诊断中可发现远隔脏器转移情况,对对进一步治疗有很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