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侃
(威海卫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威海 264200)
颅脑损伤主要指的是受到外界暴力作用而使得头颅损伤,主要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与脑损伤等,属于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当受到发生急性颅脑损伤时,发病较急,且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呼吸系统紊乱以及脉搏浅弱等情况,病情十分凶险,会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因此早期进行临床诊断,明确具体损伤部位,以制定针对性干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现阶段临床中大多采用X线、CT、与MRI方式进行损伤部位与病情检查,但各个诊断方法所具有的优势都不相同。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80例患者给予CT与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的价值进行探究。
此次主要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选取我院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所选取对象全都经过临床症状初步诊断确认符合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并且受伤时间在72h内,同时将严重精神疾病与昏迷患者排除;根据所采用诊断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CT组、MRI组,各40例,CT组男女比例21:19,年龄20~67岁,平均(51.25±3.66)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5.16±1.03)分,其中有19例患者是高处坠落导致损伤,3例患者失足摔倒导致损伤,4例因工伤而致损伤,14例因交通事故导致损伤;MRI组男女比例22:18,年龄21~68岁,平均(51.34±3.51)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5.22±1.01)分,其中有16例患者是高处坠落导致损伤,4例患者失足摔倒导致损伤,5例因工伤而致损伤,15例因交通事故导致损伤;将两组患者资料统计后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CT检查:首先需要将患者基本资料进行评估,如果需要进行增强扫描患者,则需要咨询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以避免因造影剂注射而产生过敏反应,同时给予患者心肾功能检测,给予检查申请单签署,将检查相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指导患者正确检查呼吸方法,给予显影剂静脉注射后,摘除患者身上全部金属物质,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头进脚出,从患者颅顶开始进行常规扫描,一直扫描到听眦线;CT仪器选用西门子16排和GE64排宝石能谱,将设备参数准确分别设置如下:电压120~130 kV、电流150 mA、层厚与层距分别为8 mm、10 mm,螺距设置为1 mm。扫描过程中先给予定位片扫描,当准确明确脑损伤具体范围后进行横断位扫描,从基线开始向上一直扫描到颅顶区域,若是属于特殊病变则应该给予5 mm以下薄层扫描;针对颞叶与大脑半球凸面病变等需要给予冠状面扫描,并调整层厚为2~3 mm,针对颅底检查则将层距与层厚调整为4 mm,颅脑检测则将层距、层厚调整为7 mm。最后由两名专业阅片医生进行检查诊断以确保科学与严谨性。
MRI检查: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并将患者双手放置在身体两侧,人体长轴和床面长轴需要保持一致,之后将患者头部置入线圈内,同时将眉间线和准线圈中心准确对准,定位线对准线圈中心标线及眉间线,在全部对准之后给予海绵放置固定患者。应用3plan快速定位成像序列进行横、矢与冠状面扫描定位平面图,之后根据定位图合理设置不同成像,其中FSET2WI轴位/冠状:TR 3 000 ms、TE 90 ms、层厚与层距分别为6 mm、2 mm、矩阵256×192、FOV 22~24 cm,FSET2WI矢状:TR 5 000 ms、TE 15~25 ms、层厚6 mm、层距2 mm、矩阵256×160、FOV 22~24 cm。为了有效提高成像清晰度,在患者允许下注射造影剂,最后在专业医生下进行阅片诊断。
统计两组患者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准确例数,并计算准确率;同时将颅脑损伤具体各个部位诊断情况进行统计,主要有枕叶、额颞叶、颞叶、顶叶、脑深部、轴外等。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针对患者评价MRI与CT诊断的满意度进行评估,主要分成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级别,如果调查问卷分数范围在90~100分则为十分满意,若是分数范围在70~90分以内则为基本满意,如果分数未超过70分则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2]。
利用SPSS 23.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有显著差异。
经诊断后统计,CT组急性颅脑损伤检出例数32例,检出准确率80.00%;而MRI组急性颅脑损伤检出例数38例,检出准确率95.00%;两组诊断检出准确率比较,显然MRI组比CT组高,两组间差异显著(χ2=4.1143,P=0.0425<0.05)。
MRI组枕叶、额颞叶、颞叶、顶叶、脑深部、轴外等颅脑损伤部位诊断检出率都比CT组高,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个损伤部位诊断情况[n(%)]
经过问卷调查统计,两组满意度对比后,显然MRI组满意度高于CT组满意度,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患者诊断满意度统计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当突发急性颅脑损伤时,会导致患者生命体征发生变化,且水、盐代谢也会发生紊乱,甚至可能出现昏迷,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3]。通常情况下,急性颅脑损伤都是因为突发事件而导致,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所以临床中需要尽快明确损伤部位,从而给予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当前临床中常用CT与MRI方法进行检查诊断,其中CT检查能够针对患者损伤范围与病理进行反应,可以给予病变发展与转归进行动态观察,所以作为临床中诊断检查的一个首选方法,但是CT检查在给予等密度、脑干内、颅顶等体积相对较小的病变诊断时仍然存在的一定的难度,因此具有相应的局限性。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该方法可以借助核磁共振原理来准确获取电磁信号,促使人体图像得到有效重建,从而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图像,并且图像清晰度显示十分清楚,针对等密度颅底、后颅窝等冰层病变检测上能够发挥出更高的优势[4-5]。从结果可见,MRI组急性颅脑损伤检出准确率比CT组高,且各个损伤部位检出率也高于CT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也说明MRI检查应用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更高,但MRI也存在一定不足,在空间分辨率上相比CT检查较差,且检查价格比较昂贵,对于体内存在磁性或者金属物质患者无法进行检查,禁忌证较多,因此具体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式,帮助患者早期进行诊断。
综上,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与CT检查均能具有较高诊断率,但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更高,具体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