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芳,涂伟娴,彭树新,黄 平,吕小霞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先兆流产作为女性妊娠期经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以妊娠12~28周为高发期,临床上以阴道出血、下腹疼痛、腰酸及不规则子宫收缩等主要表现,若诊断及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流产,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危及胎儿生命[1]。从临床诊断方面来看,仅根据症状难以鉴别,无法对疾病情况作出准确评估,因此应重视诊断方法的合理选择[2]。现阶段,临床诊断早孕期先兆流产多选用超声方式,子宫动脉超声监测指标主要有PI、RI值,而相关研究[3]显示,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FIB、TT、APTT、PT)对机体纤溶活性、凝血功能的敏感性非常高,均可作为先兆流产辅助检查指标,但单一监测各项指标的准确性欠佳,因此应选取联合监测方式。本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院的104例早孕期先兆流产患者,分析早孕期先兆流产诊断中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效果。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院的104例早孕期先兆流产患者,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78例正常妊娠妇女,将其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9.14±2.85)岁;孕周6~13周,平均孕周(9.03±1.82)周。对照组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9.39±2.94)岁;孕周6~13周,平均孕周(9.11±1.77)周。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可对比(P>0.05),本研究患者知情且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1 纳入标准
研究组:①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者;②患者年龄18~36岁,孕周6~13+6周;③伴阴道出血、下腹疼痛、腰酸及不规则子宫收缩等症状者;④与《妇产科学》[4]中先兆流产诊断标准相符,患者有早孕反应和停经史,阴道出血伴有腰酸胀痛或小腹疼痛,尿液妊娠试验阳性,血液中HCG水平升高,查体子宫颈口未开,B超显示子宫大小、孕囊或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⑤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⑥临床资料完整者。
对照组:①经B超检查显示宫内妊娠正常者;②孕妇年龄18~36岁,孕周6~13+6周;③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④临床资料完整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伴精神病症者;②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③伴认知障碍者;④因生殖道感染致先兆流产者;⑤伴宫腔病变、子宫畸形者;⑥伴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及内分泌疾病者;⑦夫妇染色体异常者;⑧有血栓史者。
两组均选取GE E8及Mindray Resona 8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经阴道凸阵探头,频率为5 MHz~9 MHz,具备CDFI、PW检测功能,设定脉冲彩色多普勒发射功率<100 W/cm2;给予患者截石位,垫高臀部,将避孕套套于探头上,检查期间确保阴道后穹隆与探头紧贴,于宫颈两侧对子宫动脉进行探查,确定子宫动脉走行、位置,选取彩色多普勒及PW检查方式对角度予以校正,确保超声束与血流方向之间的夹角在60°以下,对子宫动脉PI、RI进行监测,重复检测3次,取平均值。
两组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5 mL外周静脉血液样本,离心半径与离心转速分别为15 cm、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浆,于-70℃冰箱内储存待测,D-二聚体、凝血功能指标均选取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其中D-二聚体选取比浊法测定,凝血功能指标选取凝固法测定。
观察两组子宫动脉PI、RI值与血浆D-二聚体、凝血指标(FIB、TT、APTT、PT),并评估超声联合D-二聚体判定先兆流产预后灵敏度,计算公式为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确诊患者例数×100%。子宫动脉PI值>2.25即为阳性,子宫动脉RI值>0.75即为阳性,血浆D-二聚体>400μg/L即为阳性,PI、RI、D-二聚体均为阳性即判定为联合检测阳性。
数据经SPSS 19.0软件进行计算,计数、量资料分别由率(%)、()代表,依次行χ2、t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差异。
研究组较对照组子宫动脉PI、RI值均显著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子宫动脉PI、RI值比较()
表1 两组子宫动脉PI、RI值比较()
组别 例数 PI RI研究组 104 1.42±0.10 0.83±0.05对照组 78 1.35±0.08 0.78±0.06 t 2.445 2.863 P 0.019 0.007
研究组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更高(P<0.05);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D-二聚体、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血浆D-二聚体、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D-二聚体/(μg·mL-1)FIB/(g·L-1)TT/s研究组 104 1.68±1.01 3.02±0.54 17.85±1.93对照组 78 0.47±0.45 2.92±0.59 17.61±2.02 t 4.894 0.559 0.384 P 0.000 0.579 0.703组别 例数 APTT/s PT/s研究组 104 36.23±5.01 13.18±1.07对照组 78 35.76±4.42 12.94±1.05 t 0.315 0.716 P 0.755 0.478
D-二聚体单一判定预后灵敏度为68%(34/50),PI单一判定预后灵敏度为76%(38/50),RI单一判定预后灵敏度为72%(36/50),联合检测判定预后灵敏度为98%(49/50);超声联合D-二聚体判定先兆流产预后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判定(P<0.05),见表3。
表3 先兆流产预后灵敏度分析[n(%)]
先兆流产是一种妊娠早期并发症,诱发因素包括宫内环境异常、全身性疾病、黄体功能不足等,临床以保胎治疗为主,如补充黄体酮、卧床静休等,但疗效并不理想,极易进展至难免流产,影响孕妇健康与胎儿安全,因此应重视早期准确诊疗[5-6]。
先兆流产患者极易发生阴道流血状况,而早期确定出血倾向有利于预后评估[7]。D-二聚体作为人体内铰链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的一种产物,其水平升高代表机体处于纤溶亢进、高凝状态;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血浆水平,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血浆水平,TT主要反映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化的时间,可反映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是否充足,PIB是一种凝血糖蛋白,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强化血小板聚集,有利于产后止血[8-9]。本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更高(P<0.05);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早孕期先兆流产诊断、预后评估中血浆D-二聚体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可对子宫内外是否存在孕囊作出判断,还可确定孕囊所处部位,直观观察宫腔出血量与盆腔出血量,且便于观察胚囊大小、原始心管搏动是否存在、卵黄囊是否存在等[10-11]。本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子宫动脉PI、RI值均更高(P<0.05),提示早孕期先兆流产诊断中子宫动脉血流指数监测可辅助预测妊娠是否持续,特别是妊娠10周内测定。本研究中,超声联合D-二聚体判定先兆流产预后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判定(P<0.05),提示单一检测指标无法对早孕期先兆流产患者作出综合评估,而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有效预测血液高凝状态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具有可重复性、简便等优势,可进一步提升先兆流产预后判定灵敏度[12]。
综上所述,早孕期先兆流产诊断中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诊疗灵敏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