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作用效果

2021-08-24 08:20:26曲倩倩孔雅晴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磁共振敏感性准确率

曲倩倩,荆 霞,王 哲,张 宏,明 蕾,孔雅晴(通讯作者)

(1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南 250001)

(2山东省立医院影像科 山东 济南 250000)

(3山东电力中心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南 250001)

子宫内膜上皮恶性肿瘤也称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出现月经紊乱、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多发于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手术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要方式,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是我国第二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1]。本病与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和子宫颈癌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均有相似之处,因此,进行检查并作出准确的诊断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措施[2]。本文研究分析了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现将实验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本次所选患者均使用磁共振进行检查。80例患者中年龄为36~76岁,平均年龄(56.25±5.2)岁。患者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异常排液、下腹部不适,严重患者出现贫血、发热。80例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病理结果Ⅰa期患者35例,Ⅰb期患者28例,Ⅱ期患者10例,Ⅲ期患者4例,Ⅳ期患者3例。并进行手术治疗。

纳入标准[3]:所选患者均符合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所选患者均有腹痛、出血、腹部包块等症状;所选患者愿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出现严重的器官衰竭;患者入院前接受了其他治疗;患者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

本次实验选用GE Signa 1.5T扫描仪Spin Echo,设置T1WI,TE 14 ms,TR 500 ms,用于横切面扫描。设快速自旋回波T2WI,TE 80 ms,TR 2 500 ms用于矢状面扫描。加强动态扫描。Gd-DTPA造影剂的剂量为0.1 mmol/kg,建立GRE成像序列,并在矢状面和横断面采集了SE序列T1WI数据。厚度和横截面积分别为7 mm和3 mm2,矢状面分别为5 mm和2.5 mm2。时间为40 s,共计扫描5次,由医院影像科两名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读取MRI图像,并采用双盲法获得MRI诊断的结果。

1.3 观察指标

(1)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参照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标准,Ⅰ期,肿瘤局限在子宫体内,Ⅰa期:肿瘤浸润深度≤50%肌层;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50%肌层;Ⅱ期:肿瘤侵犯到宫颈的间质,但是未蔓延至宫体外;Ⅲ期:肿瘤局限、区域性扩散;Ⅳ期:肿瘤侵犯膀胱、直肠。(2)术后病理报告。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研究分析术前磁共振分期与病理报告分期是否一致,分析MRI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诊断准确率。诊断准确率=(总样本数-不能准确)/总样本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癌术前MRI分期与病理结果对比

术前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只有7例不准确,准确率高达91.25%(73/8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a患者子宫内膜癌敏感性94.4%(34/36),Ⅰb子宫内膜癌敏感性96.3%(26/27),Ⅱ期子宫内膜癌敏感性100%(7/7),Ⅲ期子宫内膜癌敏感性66.7%(2/3),Ⅳ期子宫内膜癌敏感性50%(2/4)。见表1。

表1 患者病理分期判断情况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上皮恶性肿瘤,多发于绝经后和绝经期女性。目前对于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和下腹部疼痛等,严重患者容易出现贫血,甚至不断消瘦[4]。病理结果分为弥散性和局限性,按照病情不同程度分为三级,等级越高患者治疗越困难,疗效越差。通过宫腔镜可以直观的观察患者宫颈处有无癌灶存在,通过CT和超声能有效地了解子宫大小与形状,并分析宫腔内有无赘生物以及内膜厚度。利用多普勒超声能够分析血流状况,可对异常阴道流血作出有效诊断[5]。利用MRI检查可以准确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病变的形态以及范围,并且较为准确的判断肿瘤的肌层浸润程度以及宫颈侵犯状况。针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利用术前MRI分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并对患者情况做出评估,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了有效参考[6]。本文研究分析磁共振对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发现利用磁共振进行子宫内膜癌检测,辐射小,辨别力高,能有效诊断疾病[7]。

子宫内膜癌目前发病原因还不明确,往往与肥胖、糖尿病、月经紊乱以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早期患者无任何症状,往往发现于周晚期如无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8]。目前根治性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式,早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好,患者恢复好。对于中晚期患者只能使用放疗与化疗联合,效果不理想,预后比较差。因此针对子宫内膜癌要早诊断早治疗,并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方案进行及时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9]。随着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诊断技术日渐成熟,且在诊断中作用明显。核磁共振能够多方位的观察病灶,并了解肿瘤扩散状况,以便后期手术进行切除。核磁共振有较高的分辨率,对于肠壁病灶、肛周肌肉及临近的器官浸润都有明显的显示。而且核磁共振可多次进行检查无辐射的风险[10]。本次研究显示,80例患者中术前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只有7例不准确,准确率高达91.25%。核磁共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肿瘤分期具有较高价值,其判断准确率高,可为手术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核磁共振检查包括了成像序列,可以通过小事也保存扫描病灶,具有较高的病变组织,分辨率能够准确地对肿瘤分期并清晰显示组织浸润情况。Ⅰ期肿块范围未超过宫体,表现为早期原位癌,Ⅱ期肿块侵犯子宫超出子宫体,Ⅲ期肿瘤侵犯至子宫外,范围局限于真骨盆,且未侵犯膀胱与直肠。因此,MRI通过呈现不同的信号,对肿瘤进行分期还可用于术后复查,因此磁共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析与术后评估中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对子宫内膜癌特异性与敏感性好,可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磁共振敏感性准确率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健康之家(2021年19期)2021-05-23 11:17:39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焊接(2016年1期)2016-02-27 12:55:37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