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羽,潘园园,汪卫华
强迫症(OCD)主要采取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用药安全性、疗效尚可,但存在不良反应多、症状残留的问题。近年来,森田疗法用于OCD治疗实践,使其预后改善,本研究探讨相应的心理机制。
以方便取样法选取在我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OCD患者60例。入组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OCD诊断标准;②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精神类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②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门诊森田疗法并马来酸氟伏沙明)和对照组(马来酸氟伏沙明)。
森田疗法每周1~2次,每次40 min左右。研究组阅读《森田疗法入门》、《行动改变性格》等相关图书,阅读周期为4周/本;每2周安排1次森田疗法要义讲座,共4次。
采用安全感问卷、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和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进行评估。采用SPSS 20.0作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的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分数高于对照组,预期性焦虑、抑制性焦虑、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分数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Person相关分析显示,人际安全感变化量与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变化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预期性焦虑变化量与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变化量显著正相关(P<0.05)。见表2。以研究组治疗前后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评分变化量为因变量,以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预期性焦虑、抑制性焦虑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量为自变量作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人际安全感、预期性焦虑对强迫症状改善有预测作用(P<0.05或P<0.01),分别可解释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变异的37.5%、43.9%。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安全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强迫症状的比较
表2 研究组强迫症改善与安全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相关分析(r值)
本研究表明,门诊森田疗法有利于改善OCD治疗效果,与以往的研究[1]结论类似,OCD的典型病理特征是精神交互、心理矛盾、精神抗拒,本质上是自然规律与主观愿望的冲突,森田疗法使患者更好的应对心理冲突,取得更好疗效。门诊森田疗法可增加OCD患者的安全感、降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人际安全感、预期性焦虑与症状改善有关。森田疗法可使OCD患者减少对确定感的需求,尊重自然规律;为所当为,与环境、他人良性互动,增加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从而改善OCD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