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心理咨询中,一位年轻人这样诉说自己的痛苦:由于一次课上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哄笑,从此,一到发言的时候他就紧张不安,甚至怕上课,走进课堂就心神不宁,总是担心发言出丑,他为此焦虑不安。不知道自己这样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位年轻人的心态,叫作期待性焦虑。
期待性焦虑是指担心即将发生的事件会出现令人担忧的结局,时刻等待不幸的到来,由此所表现出的焦虑心态。期待性焦虑并非年轻人的专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出现。
期待性焦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情景性。就是说,在某些活动上没有达到目标或没能克服障碍,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于是,在日后从事相关活动之前,就会出现这种焦虑心态,而在其他并不相关的活动之前,则不会出现这种焦虑心态。再有,在从事相关活动之前,由于曾遇到挫折,主观上就会认定这些活动可怕并构成威胁,从而引起紧张不安、担忧害怕的期待性焦虑。
比如,考试屡屡受挫的学生,在考试前就会显得紧张、焦躁、害怕,时时处于恐惧之中,致使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进行正常的迎考复习。但是,如果从事这些活动的时间还为期遥远,就是说,还没有陷入相关的情境中,则不会出现相关的期待性焦虑。这些活动发生以后,时过境迁,期待性焦虑也会烟消云散。当然,在与考试无关的其他活动中,也不会出现期待性焦虑。
生活中,人们都会出现焦虑心态。但是,引起焦虑的刺激反复出现,就会逐渐适应而最终不再焦虑,至少可以由于逐渐适应而减轻焦虑反应的程度。这样的焦虑就属于正常焦虑。比如,参加考试的大多数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体验到焦虑,但是,并不会引起明显的时刻等待考试失败到来的焦虑反应,不影响正常的活动。
与此不同的是,期待性焦虑则对引起焦虑反应的活动难以适应,且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同时对活动的细枝末节也极为敏感,以致终日烦躁不安而难以自拔,使人失去一切情趣和希望,难以进行正常的活动。而且,期待性焦虑往往因为消极的心理暗示被强化,而形成恶性循环。
增强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势必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为暗淡的前景所困扰而处于过高的焦虑状态。如果对未来和即将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会相信没有闯不过的关隘。当然,这也需要强化与所从事的活动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善待自尊心 人不能没有自尊心,但自尊心过强,就会把什么事都看得过重,生怕受人轻视或讥笑,往往患得患失,会为尚未出现的困难担忧不已。凡事只要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就能处之泰然。
调低期望值 期望值过高,脱离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势必会造成根本无法消解的压力,也无法达到目标。期望值应该与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或者稍微超越一些,但是,这种超越只能在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限度之内。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对待即将从事的活动,才能消除期待性焦虑。
淡化荣誉感 荣誉感本身不是错,荣誉感会成为一个人行动的动力。但是,不要把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否则就会为荣誉所累,整日耿耿于怀而焦虑不安。
换个“好标签” 既然期待性焦虑往往因心理暗示而强化,不妨给自己来点积极的心理暗示,这往往会使人逐渐淡化焦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