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文物看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

2021-08-23 02:55冯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3期
关键词:阐释

冯超

摘 要: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挖掘阐释革命文物背后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特殊作用,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崇高精神品质和人格风范,凝聚于革命文物的内涵之中。

关键词:革命文物;价值内涵;阐释

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英勇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奉献,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崇高精神品质和人格风范。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本文围绕安徽博物院收藏的革命文物,阐释文物背后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解读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人格力量。

1 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在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进程中,共产党人是一特殊群体。他们有笃定的使命与价值追求,他们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行动目标,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走进共产党人心灵深处,理想信念引领他们的人生走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下决心深入基层,到占中国人口最大比例的劳苦大众中去做群众工作。走进工厂,创办工人夜校,开展工人运动;深入农村,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通过躬身笃行,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正确结合,紧紧依靠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不断开创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之际,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指导安庆评议报社编辑发行了一期《劳动纪念节特刊》,共计4版,刊登工人运动的宣言书和文章(图1),集中宣传工人阶级遭受的剥削与压迫,号召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与资本家、军阀相斗争,实现自由权利和自身解放。

1927年8月,在共產党员吴介唐的组织领导下,潜山响肠地区进步青年王俊、王焰才、胡思寅、胡思宏、方乔南、王子成、王焰青等秘密成立农民协会,王俊任会长,参会人员共同签字立下10项条款(图2),共同遵守,达成统一的行动纲领和纪律要求,推动了响肠农民革命斗争的开展。

1929年11月,中共潜山县委派陈履谦、胡思宏赴西冲、无愁、浒漕一带发动农民协会会员参加武装小组,组建“摸瓜队”,与土豪劣绅进行革命斗争。陈履谦等同志在第二国民学校召集了这次秘密会议,成立无愁“摸瓜队”,委任陈松岩为队长,陈早侯为指导员(图3)。潜山县委认为西冲、无愁、浒漕一带的同志革命意志坚决,工作非常积极,形成了党在潜山六区的核心力量。西冲、浒漕两地皆已成立“摸瓜队”,无愁“摸瓜队”成立后要积极与西冲、浒漕两地经常联系,协同配合行动。“摸瓜队”是党领导农民革命的早期武装组织形式,鼓舞了农民革命的斗志。

图4中的长戳是霍山乡级苏维埃政权土地委员会的实物遗存,霍山六区为闻家店地区。1930年4月12日,舒传贤领导成立了霍山县苏维埃政府,政府机关设在城关,下设土地、经济、粮食、武装、文化、交通、赤卫、肃反等委员会,辖一区舒家庙、二区城关、三区管驾渡、四区杨家河、五区漫水河、六区闻家店、七区诸佛庵等七个区苏维埃政府。霍山县苏维埃政府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徽省最早建成的唯一的全境赤色县城,后成为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是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

图5中的口令是霍山第四区苏维埃政府秘密发布的暗号,不同日期有不同的内容。暗号分为普通和特别两种,为对应关系,以相互印证身份,在使用前一日发布,是苏区政府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举措。

1930年春,六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领导三区(独山)、六区(金家寨)、七区(麻埠)等苏维埃政府。1931年5月,六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图6中的六安县第六区第十二乡赤卫队袖章印三圈文字,正中印“赤”字,第二层印“六安县第六区第十二乡赤卫队”,第三层印“保卫苏维埃政权”“打倒帝国主义”“解除封建势力”。

1931年5月,鄂豫皖省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同年12月,改称为皖西北道苏维埃政府。图7中的红领带为皖西北道苏维埃政府给红军家属联欢会的赠物,领带右墨书赠言“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

图8中的《妇女歌》是皖西北苏区建立后为解放劳动妇女编唱的革命歌曲,以仿泗洲调创作而成,歌词与曲调完整。歌曲唱出了皖西北地区妇女的悲惨命运,号召妇女解放思想,参加革命斗争,追求自由平等,实现幸福生活。

2 秉承勇于牺牲、不负使命的崇高品质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广大人民利益的革命方案,而且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投身革命,立志于民族复兴、人民解放,他们浩然正气,忠贞不渝。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富有牺牲精神、最有远见的坚强革命者。

图9中的遗书为太和县齐国庆烈士在南京大学任中共党支部书记被捕牺牲前所写,表达了其视死如归的决心。信中写道:“生也如寄,死也如归,物质不灭,浩然之气。”

俞昌准(1907—1928),安徽南陵人。1926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同年8月组建中共南陵特别支部。1928年任中共怀宁县委书记,领导农民运动。同年12月在安庆被捕牺牲,年仅21岁。图10展示的是俞昌准写给哥哥的家书中的两封,其中一封完整三通,另一封择其一通。从两封家书可以看出俞昌准投身革命的决心与毅力。他将兄弟亲情与革命同志关系决然分开,顾不上对家庭的牵累,立志做无产阶级革命先锋队的一分子,无惧死亡,绝不投降。在第一封信中,俞昌准说:我此次下来原为工作而来,至今毫无成绩,实为恼恨。但此时期,全中国、全安徽、全皖南都是极(亟)需工作的时期。如放弃此时期,不推工作,不能进展,实际上是反动的行为。我们为着不能放弃时机,我们所以不能避免危险而要工作。一切家庭感情关系,我们是不能再保留的了。假使我们如果在同志关系上再添上感情关系,那根本是不能做现在廿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工作……家庭的牵累……是不能顾及的……革命是需要勇气的……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是一个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先锋队之一而已……革命的人是没有颓唐的,临死也不呻吟的……我们不论是前锋后殿,其勇气应当是一样的。在第二封信中,俞昌准说:我的头脑并没有糊涂到那地步,我觉得我这做人的法子,确实是一个方式,也有一种真理的根据。哥!所以我请你和父亲不要气我,不要对我太灰心!我确实不能投降。

1931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组建中共安徽省委。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正式成立,王步文任代省委书记兼宣传委员。3月,王步文正式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成为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1931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因叛徒出卖在芜湖被捕。5月31日,王步文在安庆就义,年仅33岁。在狱中的王步文十分关心党的事业,在接到上海明日书店出版《社会运动辞典》一书的稿费后,他向爱人方启坤(复苏)交代说:“当(‘党字谐音)用则用,家里少用。”他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复苏爱妻:我为革命而死,你不要悲哀,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王步文子),以继予志。”面对死亡,王步文慷慨激昂地说:“共产党员是杀不完的……敌人判了我死刑,让我的鲜血去浇灌自由之花吧!”图11是王步文生前使用的眼镜。王步文短暂的人生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与豪迈,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

图12中的信是用新四军司令部用笺墨书而成,落款钤“叶挺”“项英”朱文方印。1940年12月9日,国民党当局命令江南新四军于1940年12月31日前开赴长江以北地区。为了顾全抗日大局,新四军奉命北移。临行前,皖南新四军首长叶挺、项英于1940年12月21日致信给当地友人,致以道别并表达谢意。信中写道:“本军奉命戍守皖南,于兹三载,辱蒙友党友军督促勖勉,地方父老殷爱帮助,用能戮力同心,共保斯疆。今者局势遽变,遵命北移,非敢有负众望,实为贯彻团结抗战初衷,与抗战御辱国策相始终也。念国难方殷,负重未已,乃谬承奖饰,馈惠旌旗而盛筵十席,尤滋愧涩。今当远行,深入敌后,当奋勉已捣寇巢,期报宠幸耳。尚乞时赐教之。匡其不逮,肃此布达,并申谢悃。敬颂公绥。叶挺 项英 同拜。”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在转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围攻,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同国民党军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在突围中遇害,史称“皖南事变”。

3 拥有人民全心支持的磅礴力量

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人的奋斗与牺牲,获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从淮海战役中的小推车,到渡江战役中的小木船,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投身党的事业,无惧生死。来自人民的力量,使中國共产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

宿西县现为淮北市濉溪县。1949年2月,宿西县战勤指挥部奖励淮海战役支前工作突出的张宗仁(图13)。淮海战役中,安徽人民积极参加支前工作,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渡江战役中,安徽人民积极参加支前工作,誓将革命进行到底。在支前工作中涌现出诸多功臣,巢湖军分区支前司令部特为渡江支前功臣颁发一等功臣红布五角星奖章(图14)。

图15是人民解放军三十三军写给渡江支前船工的感谢信及附赠的锦旗。感谢信全文如下:

亲爱的船工们:

你们不顾危险,不顾疲劳,英勇坚决,连夜不停歇的将我们解放大军渡过江南去,使我们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你们对解放江南的劳苦人民是有一份功劳的。今晚,你们又把我们渡过长江,你们这种不顾辛苦的精神,我们全体同志十分钦佩,特赠给你们锦旗一面,除祝贺我们大家的胜利外,并留作纪念。

专此

敬礼

人民解放军三十三军全体指战员

一九四九年四月 日

4 结语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这些“生动教材”需要珍视,更需要充分利用,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关键在于充分挖掘、阐释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一是用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解读革命文物背后的人物与事件,突出革命烈士的牺牲奉献精神,彰显党领导革命的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二是用系统思维构建革命文物的逻辑关系。围绕革命人物或事件的文物,呈现出特定的“指向性”,这一特定的“指向性”往往容易遮蔽文物之间“关联性”。在文物研究阐释视角上,更需要立足一定的区域,让单体的文物聚合成为一个整体。如从某个县域、某个地区、某个根据地等广阔视野中整合革命文物,构建革命文物丰富的逻辑主线,更易创造出让革命文物“会话”所需要的贴切场合。三是明确革命文物的范围,加强革命文物的权威鉴定,让流传明确、价值明确、级别明确的革命文物传承后世,滋养教育后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Z].2021.

[2]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阐释
从传统出发的现代性:《文化偏至论》分析
体演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韩世界遗产地(点)解读及其实践对比研究
论登慈恩寺塔诗阐释的演变
论“鲁迅阐释”的态度与方法
《韩诗外传》“孔子学鼓琴”章的现代阐释
诗性的追溯
阐释学视角下的《正纬》
印度《欲经》之“欲”的多元文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