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城墙作为古代军事重镇的必要城市建设之一,有着保护城市、抵御外敌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而今,抵御外敌的作用已经不再,城墙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呈现出新的价值和研究意义。大同城墙是我国众多城墙遗迹中的一部分,文章从大同城墙的缘起谈及,梳理大同城墙的历史沿革与修缮过程,并且就目前大同城墙发展提出保护意见。
关键词:大同城墙;沿革;保护
1 大同城墙缘起
大规模战争中,某个面积有限的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的争夺热点,其得失经常对战争的结局起到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军事地理学中称为“枢纽地区”或“锁钥地点”。大同正是兵家所说的战略要地。
古代大同作为今山西、河北、内蒙古交通枢纽地段,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地,此地建造城墙就有了战略意义和价值。
“矧云中为北虏出没之冲障,居民御外侮匪城池焉,奚恃书之详重之地也。”明朝时期,中原大地与北方少数民族时常发生冲突,大同作为进入山西和华北的重要地段,成为这一时期的军事要地。明朝朱元璋为了抵御蒙古的入侵,在大同设置了镇守、提督。随着大同的发展,大同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随后朱元璋下旨命令徐达和常遇春修建大同城。
史料记载:“大同府城洪武五年太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周围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壕深四丈五尺。”初建的大同城墙是在前朝旧城基础上修筑的。在土木堡之变中,大同城墙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成为明朝历史上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之一。
大同古城墙已经成为当今新城市的景观。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同市中,大同古城墙已经在历史中褪去了原有的色彩,不再承担着保卫国家的作用。但是历史是难以忘记的,大同古城墙是中华民族深刻文化底蕴的见证者,深刻体现了大同地区的人文精神,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历史上的多次战争中,大同城墙难以幸免于难,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历经多次修复,大同城墙才成为如今我们所见的模样。
2 损毁历史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大同古城墙自建造以来,经历过大大小小6次损毁,直到2008年才正式对其进行修缮工作。在民国时期,特别是在民国以后,大同古城墙遭遇的破坏更为严重。大同古城墙的这段历史,承载了中华民族百年来饱经风霜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中国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自朱元璋修建大同城墙以来,为抵御外敌的入侵,大同古城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护了明朝都城。土木堡之变使大同古城墙首次遭遇了较为严重的损坏,但是这一时期大同古城墙在军事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相对较好的维护。
清军进入大同之后,将大同城城墙切去五尺,即将大同城墙的高度人为降低,并且将大同城内政府部门撤除,使大同一度衰败和破落。
清顺治年间,大同经济有所发展,同时大同城墙也得到了几次修缮。尽管在这一时期大同已经不像明朝时期占据着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但是大同依然是当时比较重要的军事城市。
民国时期,本地的军阀混战,使大同城墙更为破落,被荒废遗弃。但这一时期,大同城墙的主体结构依然保持完好,只是在外形上有较大的损毁。
解放战争中的大同集宁战役虽然是中国战争历史上的經典战役,但是在这场战役中,大同城墙的城墙、城门、望角等多处重要结构被严重损毁。由此可见,大同的军事战略位置在这一时期仍然相对较高。
新中国成立后,大同古城墙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重点关注和保护,反而为了快速建设拆毁、损坏了大量的古城墙,部分城墙的城砖被抽离用以建造新的房屋。
自明朝大同古城墙建造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大同古城墙大都处在一个不断被损毁和荒废的状态,尽管清朝有过多次修缮,但之后发生的几次战役仍然使它损毁严重。直到现代,大同城墙作为文化遗迹才逐渐被人们重视和了解。2008年保护大同古城墙的工程项目正式开工,2018年大同古城墙保护和修缮的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也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同古城墙。
3 修缮沿革
伴随着改革开放,古城的建设性破坏愈演愈烈,逐年加重,大同古城墙在这一时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2008年,对大同古城墙的修缮工作正式开始,大同古城墙的保护修复对传承文脉、彰显古城历史风貌,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对于传达大同的人文精神也相当重要。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2005年时,大同古城墙仅保存残墙断壁共4000多米,已损坏、毫无残存的古城墙有3200多米,仅保存了城墙的50%左右。大同古城墙历经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代,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大同城墙的修缮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在大同古城墙修缮过程中,采取的是整体保护、科学展示和风貌修复的策略,对于现有的遗址公园中的历史遗迹采用了现状保护、实物展示以及加固维护的策略。同时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等设施,这些内容有利于深入开发、打造大同古城墙旅游景点项目,推动大同旅游业的发展。
大同古城墙的修缮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大同古城墙修缮工作开始前期,对大同古城墙进行了实地勘测。大同古城墙修缮准备工作,不仅结合了勘测设计,并且结合了当地的民风民俗,运用民俗学的方法调查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多方面的诉求。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调查和勘测,实地对大同古城墙的遗址病害进行评估,并绘制测绘图纸。
在大同古城墙修复的第二个阶段,认真编制修复方案,并且经过严格的审查论证,最后才着手动工。大同古城墙中部分特殊的军备设施建造工艺已经与当今的建造工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大同古城墙修缮的过程中,对于某些特殊的部位,允许合理穿插现代建筑技术,如给排水、消防、景观照明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
第三阶段,在大同古城墙修复施工过程中,通过阶段性施工总结经验并推广的方法来提高施工的效率,将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工艺技术进行结合,以实现更好的修复效果。最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以保护原有的文化遗址为主,做好各类历史文化信息的采集和总结工作,及时归档材料,保障了整个古城墙保护修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质量、高水平。
截至2018年年底,东、南、西、北4面古城墙已修复完毕,历时8年之久,基本恢复了大同古城墙的历史面貌。修复后的东城墙建有瓮城、月城、吊桥、护城河,并建有城楼、月楼、箭楼各1座,望楼12座。大同古城墙的修缮历史沿革和过程,标志着对大同古城墙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的重新认识和挖掘,大同古城墙也成为带动大同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景点之一,成为展示大同当地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之一。随着大同古城墙的重要性被逐渐认识和挖掘,大同这一曾经的重要军事战略重镇,也得以被当今的许多人熟知。
4 大同城墙现况
现存大同城墙是明代将军徐达在辽、金、元旧城的基础上筑建的新城,东西长1.8千米,南北长1.82千米,周长为7.2千米,面积约为3.3平方千米。城墙四周修建了54座望楼,城中设有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4门,4门之上分别设有城楼。城楼防御设备齐全,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大同城墙之上砌有580多对砖垛,代表当时大同所辖的村庄数目,既体现了为政者守土卫民之责任,也蕴含着军民一体、拱卫城池的寓意。大同城墙开城门4道,券洞式砖砌门洞之上建城楼,恢宏雄伟,门外另筑瓮城、月城(图1~图3)。
随着修复工程的开展,大同城墙作为主要景点,成为大同市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在大同城墙修复的过程中,特地设置了夜景灯光,安装了大量的投光灯、瓦面灯等流光溢彩的灯光,使大同城墙雄伟壮丽的一面在夜幕之中显得更为雄浑。大同城墙积淀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人文精神,观其巍峨气势,布局精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大同古城墙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这里弥漫的硝烟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欢歌笑语的和平盛世。大同这座城市也正在以稳健的步伐不断向前发展,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5 大同城墙的保护意见
就目前的大同城墙发展而言,大同城墙的优势非常突出。首先作为重要的文化遗迹,大同城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在文化层面和商业层面上,大同城墙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为大同本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就大同城墙开发建设而言,截至目前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显然只注重大同城墙的经济效益仍然不够。大同城墙的文化内涵是远远高于它的经济效益的,而这也是它发展的关键点所在。在以往的开发保护过程中,为了急于获得经济收益,大同古城墙成为模式化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应该做出相应调整。现就大同古城墙的保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要加大对大同古城墙的宣传力度,不僅仅是对旅游资源的宣传,更是对大同古城墙文化知识的宣传,突出大同古城墙的文化内涵要素。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注重新媒体渠道的宣传,以新媒体的方式对它进行快速的推广和宣传。
当前大同城墙修复过程中,城墙本身的文化价值是多于经济价值的。因此在城墙上做一些广告标语,反而导致城墙本身的文化价值被弱化,缺乏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这不仅仅是对大同古城墙资源的短视和消耗,也是对文化的一种短视和消耗。因此,注重城墙的文化效益是大同古城墙长久发展的重要核心所在。
在大同古城墙修复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遗留的残墙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和修复。比如在白家坟地区,望楼土墙遗存被当地居民用于填埋土坑、制作燃料。不注重这些尚未得到保护的文化遗迹,也是对大同城墙的一种忽视,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保护和开发的力度。■
参考文献
[1]李晓龙.论大同城墙的修复与利用[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4):22-24.
[2]李建斌.山西大同挖出40余米明代城墙石基[N].光明日报,2014-05-0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