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楷 马飞扬
摘 要:美育是感性教育、人格教育和创造力教育,新时代的美育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品格,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创造力。美育的质量工程构建得益于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的确立,美育只有在适宜的规律和制度下才能健康发展。在“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应努力构建美育质量工程,通过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育;艺术教育;高校;“一流大学”;美育质量工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06-02
2018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以美育为特征的人文科学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美育的质量工程构建得益于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的确立,美育只有在适宜的规律和制度下才能健康发展。在当前“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校美育质量工程,如何通过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尝试对其进行探索。
一、“一流大学”美育概况述评
1.“一流大学”美育状况
我国美育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校普遍开设了美术鉴赏等艺术通识课程,其中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是较早实施美育的高校。当前很多一流大学将艺术通识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更注重对学生人文内涵的培养。当前美育的最大问题是未能形成制度化的规范运作模式,即缺乏统一的规范领导,缺乏自上而下的规划设计,缺乏应有的重视。在非艺术类院校中,由于美育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难以通过升学率和就业率来直接体现,常被教师和学生忽视。在艺术类院校中,设计技能方面的教育比重较大,而且办学方式雷同于职业技术院校,缺少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追求。
2.“一流大学”美育质量工程构建的必要性
建设“一流大学”美育质量工程是确保高校美育内驱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一些高校美育课程并未按照美育的内在规律去设置,也未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而构建美育质量工程,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面向非艺术类学生,应当以培养审美观、鉴赏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合格的艺术欣赏者和消费者为目的;面向艺术类学生,应当以培养艺术类人才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为主,并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美育质量工程的构建能够促进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群体的课程教案的编写,实现全程化美育,东南大学在这方面较早进行了尝试。
二、美育质量工程培育模式阐释
美育质量工程培育模式采取的是育人(专业教育)、育才(立德树人)、育心(美育价值引领)、育魂(美育品格塑造)的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品德的人才。育人是通过严格的课堂要求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之美。在育才上,是把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美育目标。教育不能只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在育心上,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做到分善恶、知美丑,能够抵挡消费主义浪潮下的错误价值观。在育魂上,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品格,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三、一流美育質量工程校园体系解读
1.一流育人:培育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
专业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备条件,其在高等教育中始终占据主要地位。专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因此,构建一流美育质量工程时,学校要以育人为基础目标,培养国家需要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专业人才。
2.一流育才:培育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专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绝对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健康心理和高尚品德的培养。《礼记·大学》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指“大人之学”,也就是全人教育。儒家思想认为,一个健全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这是做人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标准。因此,美育应该充分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文化本位论教育,既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又注重精神层面的发展。
3.一流育心:培育拥有家国情怀的人才
育心工程应以培育拥有家国情怀的人才为目的,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审美的熏陶。当前,部分大学单纯将唱歌、弹琴、绘画的水平作为美育质量的评判标准,这样的美育是空洞的、没有情感的。缺乏情感的教育是无法培育出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优秀人才的。因此,美育应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激发学生对生命、对祖国和对人类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成为对社会负责、心系家国的人才。
4.一流育魂:培育思想过硬、品格高尚的人才
高校要想培养思想过硬、品格高尚的人才,就要平衡好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关系,既要重视科学教育,更要做好人文教育。育魂工程主要指通过高雅文化氛围的营造、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其成为有思想、有品位、有高尚人格的人。
四、“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美育质量工程构建对策
1.顶层设计美育质量标准
当前,高校美育质量参差不齐,归根结底是美育制度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教育部门缺乏对各高校美育的领导,各高校缺乏对美育质量工程的领导。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自上而下制定美育质量标准,形成制度化的规范运作模式。其一,高质量的美育要从长远出发,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热爱。其二,高质量的美育是经典教育,汇集了古今中外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结晶,美育内容必须高雅、高尚。其三,高质量的美育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既不能以传授技能为主,也不能等同于艺术理论教育。美育应适宜学生的身心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陶冶每位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和谐、自然地发展。
2.拓展高校美育实践活动
教育部于2002年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清华大学的艺术教育类课程、学生艺术团、学生艺术活动构成了美育基本内容,所开设的课程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四大类。高校应当积极举办特色文化艺术活动,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广大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美的熏陶。艺术实践活动是了解美、亲近美的重要途径,可以促使学生从初步了解艺术发展到深入学习艺术,最终达到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的。
五、结语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针对我国高校美育的发展现状和困境,文章进行了分析和构想,一是分析美育存在的问题,即缺乏统一的规范领导,缺乏自上而下的规划设计,缺乏应有的重视,二是提出四位一体培养模式,三是提出美育质量工程构建对策,制定新的美育质量标准。国家在逐步加大美育重视程度,并尝试将其推行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尽管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曲折,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会化作前进道路上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凌继尧.我国高校通识艺术教育的内驱式发展[J].艺术教育,2019(10).
[2]韩宝阳.“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中美育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9(21).
[3]匡敏,陈锦.“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美育与学科文化建设融合路径探索——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9(11).
[4]陆挺.追求巧意的人生境界——中国大学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