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敏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从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价值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96-02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最高层次的素养,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已成为历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世界多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唯有谨记家国情怀,才能将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上,忽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改变这种教学局面,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
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学科品质、能力,也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主要方面。学生不仅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过于保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需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还需要将其与教学中的其他内容相结合,以促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但从当前历史教学来看,一些教师思想过于保守,对家国情怀教育未予以重视。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便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和欺侮。一些教师在讲解该内容时,往往会以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为基础。其实,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并不是西方冲击的产物,而是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救亡图存的历史,是民族自觉性的一种体现。
2.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疏导
家国情怀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形成爱国思想是高中历史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时,往往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疏导。
3.缺少世界意识
家国情怀与历史上所说的家国情怀虽一脉相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今的家国情怀不仅有历史中的家国同构、爱国之情,也有国际地位、世界看法等内容。但从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渗透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未正确地处理国际视野与国家认同的关系,使家国情怀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以“新中国成立”一课为例,一些学生只是从国家角度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并没有从世界政治格局、共产主义事业发展层面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策略
1.结合历史教材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成就,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第二,通过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历史教材是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历史教材正确合理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首先,教师要加强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而要将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循序渐进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其次,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家国情怀素材,无论是对近现代史,还是对古代史,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相应的整理,使之成为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素材。最后,教师要构建家国情怀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極性,避免空洞的说教。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历史,感受国家所遭受的屈辱,感受人民的觉醒。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意识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开发历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中,仅依靠历史教材还远远不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教育素材无法有效地融入其中。因此,有必要开发历史校本课程。这样既能对历史教材进行补充,又能丰富家国情怀教育素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需要重视“乡土情”,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需求选择家国情怀教育素材,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家乡的历史人物、事迹,感受家乡的历史,确保校本课程的家国情怀教育取得实效。其次,明确校本课程的价值和方向。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全方面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校本历史课程的开发,必须要贴近本土的历史文化,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家国情怀教育质量。第三,建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校本课程不需要考试,因此,部分教师、学生并未予以重视。为提高校本课程教育实效,确保“教书育人”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学校要建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探究能力、逻辑思维、学习情感进行评价,以发展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些本土的历史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然后各小组再进行学习、讨论交流,从而了解更多的本土英雄,了解他们做出的伟大贡献,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
3.组织多样化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实践活动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要解决“如何教”“怎么教”的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还要积极组织和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感受历史、探讨历史,从而形成家国情怀素养。在开展家国情怀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体验型、摸索型、探究型等,以实现实践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弥补课程教学的不足,增强学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教师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始末,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还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更好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志东.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27).
[2]赵敏.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以“辛亥革命”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6).
[3]温先发.乡土史资源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20(24).
[4]刘建兵.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价值观深度教学策略——2019年高考江苏卷第22题启示[J].中学历史教学,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