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2021-08-23 02:35任广宏
考试周刊 2021年54期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

任广宏

摘 要:教育部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本次改革,

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把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课程标准,对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内容,细化了指标;二是高考采取“两参考一评价”的录取办法,打破了先前“唯分数”录取的做法。这种招生制度上的变化,对课改的推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而课堂,是课程内容、过程、目标落地生根的主阵地,又是教师教育学生生命成长的主渠道,其特殊作用和价值不言而喻。那么,在新的课改、考改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秉持什么理念、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推崇什么样的教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我们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育人目标呢?这应该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认真思考并做出正面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

一、 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目的性动机和追求,决定着教学层次和效率。要适合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育人要求,首先应强化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全面育人的理念

教师通过教学来育人,如果目标定位不准,就会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从而最终影响社会的和谐和人类的进步。所以,教师实施教学之前,目标定位必须准确全面。一个人没有知识不行,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比能力更重要的还有道德、理想、信念和情操等。因此,仅把教学目标确定在知识层面,或者能力层面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将目标提升到态度和情感这一人格层面。树立了全面育人的理念,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把我们的对象首先培养成为“人”,进而培养成为“有用的人”。

(二)主动发展的理念

学生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自主发展。要确立主动发展的理念,教学中就要废止“注入式”教学方式,实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就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和涌动。

(三)师生互动的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所以,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發展。”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自由组织的,也是非线性的,不确定的,它包含着讨论、质疑、启发、对话、反思、选择,组合、审美、评价、创新等活动,它强调互通、互动、互助、互联、互促。确立师生互动的理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民主地组织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并实现学生与教材、学生与环境的多种交流,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四)终身学习的理念

我们现在所处的信息社会,已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知识激增,更新加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必须终身学习。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职业修养;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正是教学的本义。再说,今天的学生知识信息获取的渠道,已不再只是学校、课堂、书本和教师。学生从校外的广大传媒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并把它们带入课堂,所以教师应当指导他们如何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学会学习,是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会学”的能力,今后才能立足于岗位,实现个人的价值,才不会被社会抛弃。所以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自身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要提升教学理念,当前迫切需要加强教师的理论与业务学习,要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强化教师学习的指导和考评。

二、 课堂教学的原则

课堂教学原则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经过检验的正确法则,有一定的强制性。我们在此所说的课堂教学原则,就是在新课改育人目标要求之下所形成的、我们必须遵守的课堂准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是学生主动质疑、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精神的培养,要把“课堂”变“学堂”,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展现出求知的欲望和活力,彰显生命的灵动。教师要做到精讲和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探求知识。总之,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教的主体,也成为学的主体,教师要主动退到幕后,扮好“导演”的角色,做好策划和指挥。

(二)民主性原则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允许他们大胆地设想,敢于质疑,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激励性原则

教师要通过鼓励的语言、给予学生信任的表情等方式,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激发创造性,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

(四)个性发展原则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发展自己的爱好。

(五)育人性原则

新课改本质上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的,毫无疑问,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师从“教书”到走向“育人”,从“知识传递”走向“生命价值的挖掘与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追求。

(六)实效性原则

课堂的实效性应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课堂的任何活动,必须要在具有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高效开展。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设计意图时刻反思活动的有效性,看是否偏离,是否有意义。另一层面就是评价整节课是否完成特定任务和实现预期的目标。课堂教学一旦失去了实效性原则的约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会陷入低效,甚至无序慌乱的境况。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