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福 马艳艳
摘 要:漫长的假期,学生失去学校约束,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由时间发展个性,但调查显示部分同学沉迷网络,从而心身俱疲。毛姆说:“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那么正处阅读黄金期的中学生到底应该怎样阅读?读些什么?如何实现居家阅读和学校阅读的高效对接?笔者将从城乡结合地段学校共读现状和对接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乡结合学校;家校共读现状;对接策略
朱永新的《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只有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共同愿景,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作为核心知识运动的主要创始人和代表性人物,赫希分析了核心知识与文化素养的内在关系,他认为阅读是拥有核心知识的关键所在,是文化素养形成的路径。只有共同阅读,掌握共同的核心知识,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共同的价值和愿景,形成共同的文化,并且对推进教育公平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 城乡结合学校家校共读的现状分析
(一)可喜的成绩
1. 我校师生和家长对于家校共读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
自建校以来,每年4月,我校师生都会迎来“阅读点亮心灯”的读书月活动,并且一直坚持至今。经过不断地实践和督促,我校80%以上的家长、师生对于家校共读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有50%左右的师生已经养成了每天阅读至少半小时的习惯,有少部分家长将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有时也带孩子去图书馆,并且能坚持督促孩子,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师生在“我的居家阅读”征文比赛中,3人获得初中组一等奖,7人获得初中组二等奖,6人获得初中组三等奖;1人获得成人组一等奖,1人获得成人组二等奖,1人获得成人组三等奖。
2. 教师的家校共读观念有了明显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推进全科阅读,提升核心素养,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努力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塑造美好心灵,打好人生底色”。而老师是家校共读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和策划者。问卷调查显示:我校语文教师要求学生的阅读书目,80%以上学生都能自主阅读,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再只是单纯的记知识点。阅读导读课和展示课都能如期开展,有50%的教师,能应用思维导图等辅助方式将阅读内容化繁为简,提纲挈领
地引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效率。七年级的妥静老师在2020年11月份的阅读课比赛中取得了市级一等奖的好成绩,这都反映了我校师生对于阅读真正做到了稳扎稳打。
3. 学校、社会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加大
虽然建校才三年半,但每年4月我校都会利用“读书节”,开展“读书月”活动,活动期间不仅有阅读示范课,阅读演讲比赛,阅读成果展,最后还会评出“最美阅读之星”。我们开设有专门的阅读课,教学设计和汇报展示课都会定期检查考核,每班都会布置精美的读书角,每节课前会开展课前三分钟,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我校的家校共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老师也会积极参观学习每年大夏书系组织的阅读成果展,借鉴各地的优秀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1. 城乡差别使得阅读水平参差不齐
通过去年的线上教学测评,我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假期和休闲时间对学习自觉的孩子和家庭读书氛围浓厚的孩子而言,是一个提升自我的良机;但对学习被动和家庭教育贫乏的孩子来说,无疑是自我堕落的深渊,而城乡差别使得家庭教育的差距更大。据调查显示和日常的观察,这些“读困生”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74.77%没有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52.25%家长不督促,落实不到位,50.45%课程紧张,阅读课经常被挤占,没法及时交流展示,46%学生为了名著考试而读书,53%的同学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虽然有53%的教师坚持开展阅读展示课,但效果不佳。14%的教师处于观望状态,望而却步,只有33%的教师向名师学习,借鉴经验,集中备课组人力,攻克难关。
2. 家校不一使得阅读很难落地生根
课内长骨,课外长肉,但由于学生阅读兴趣不够强;阅读目的功利化;阅读方法不科学;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资源短缺;家庭藏书少和阅读氛围不浓厚等诸多实际问题,一周45分钟积累的那点温度,如果回家后不坚持阅读和落实,书本内容简直无法被学生吸收。
3. 工程重大使得共读体系构建缓慢
李顺蓉在《以“读”攻毒,让阅读独行其道——双流区棠湖小学居家防疫之阅读课程实践》一文中,提出了“讀”善其身,护好自己;得天“读”厚,忧心家国;研学一体,“读”当一面的阅读体系,由自由阅读走向“自主阅读”,化“危”为“机”,让孤“读”不孤独,亲子师生同伴共线同读方式,实现了阅读素养提升和阅读评价的有机统一。黄春超《做阅读之旅的点灯人——浅议学校阅读推进体系的建构》一文中,他抓住阅读发生的关键要素“书、人、环境、时间”通过“系统化、课程化、活动化”旨在促进常态阅读的发展,做好学生阅读之旅的点灯人。这些尝试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面对层次不一的学生、家长、教师,要真正实现家校共读的“系统化、课程化、活动化”却是任重而道远。
综上所述,家庭阅读已成为学校阅读的左膀右臂,家庭阅读的缺失很难保证学校阅读素养的提升,所以尝试多种方式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增进亲子感情,形成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提升师生的整体阅读素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 居家阅读和学校阅读的高效对接策略和建议
(一)多管齐下激发阅读兴趣
充分利用课堂、校园广播、橱窗板报、微信群、校讯通平台和家校联系会等途径,每周定期开展好书推介和经典分享活动,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并定期收集师生、家长的感人读书故事、优秀读后感、好书分享文章等内容,积极向校县级及其以上刊物、平台投稿,培养一批会读书的学生,通过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大家共同读书,从而丰富内容资源,优化阅读策略,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引领全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