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肺结核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2021-08-23 19:51陈小玲冯国纹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认知健康教育

陈小玲 冯国纹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耐药肺结核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耐药肺结核患者,分析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对耐药肺结核的认知率56例(56.0%),正确服药率44例(44.0%),有效饮食控制率58例(58.0%);干预后,对耐药肺结核的认知率100例(100.0%)、正确服药率99例(99.0%)、有效饮食控制率92例(92.0%),干预后三率显著高于干预前,X2=13.06,P<0.05。健康教育后的心理评分显著低于健康教育前,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耐药肺结核水平,加强患者心理状况控制,有效提高认知水平,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耐药肺结核;饮食指导;健康教育;认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231-01

肺结核是感染性极强的一种传染病,长期迁延不愈导致胸腔内存在积液,严重影响肺功能,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如果治疗时对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就会形成耐药肺结核,治疗难度显著加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拥有30~60万的结核病人出现耐药性,我国是耐药结核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治疗肺结核的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规律,由于耐药结核菌对于一线的利福平、异烟肼等药物均产生耐药性,所以在制定治疗方案一定要个性化给药,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根据耐药情况合理选择化疗方案和药物,并且在治疗期间进行耐药的监测以及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对化疗用药进行及时合理调整,从而减少交叉耐药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面对严峻的形势,必须继续深入研究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当前治疗耐药结核病需要联合5~6种药物,疗程长达两年以上,注射期长达6个月以上,使用临床疗效不佳、不良反应强,价格昂贵的二线药物,有些耐药患者因为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只能等待。这是临床面临的非常棘手的问题。除此之外,仅通过常规的化疗治疗方式,不能取得理想预后,导致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未按要求服药,对肺结核缺乏正确认知,因此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男50例,女5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0±4.3岁;病程2-31年,平均病程15.6±4.7年。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如下:

1.2.1制定健康教育路径

科护士长制定健康教育路径,针对耐药肺结核病人的护理要点与治疗流程进行探究,深入思考护理的要求、目的和核心问题,制定相关的健康教育路径。要求全员掌握耐药结核护理要点,培训健康教育技巧、内容等。

1.2.2疾病知识健康教育

当患者入院后,护士要对患者的年龄、治疗史、用药情况等进行详细询问并做好登记,按照实际情况,设定宣教的预防措施。首先对患者进行入院教育,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态度要亲和富有感染力,评估患者痰液,指导口腔护理和痰液护理。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告知患者药物的服用剂量,时间等,并告知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监测血压、心率。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先刷牙后咳痰,咳出喉咙深处痰液,若咳痰困难需使用雾化。

1.2.3饮食健康教育

向患者详细讲解健康教育内容,耐心回答患者问题,做好健康教育路径表的标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护士,保持良好的情绪,进行饮食个性化指导,吃饭采用分餐制,碗筷分开,餐后消毒清洗,多吃富含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1.2.4用药健康教育

一些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要讲诉抗结核药的使用原则,让患者必须规律联合用药,可以面对面交流或者集体活动、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严格按照早、全、合、足治疗原则,指导用药时根据用药反应合理确定剂量,护士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用药剂量提供依据,做好全程监管。患者能否坚持化疗对治疗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一定要让患者了解用药原则和方法,切实了解耐药的严重后果,提高依从性。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继续跟踪随访。

1.3统计学

SPSS 17.0数据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方差检验,P<0.05差异显著。

1.4观察指标

三率:耐药肺结核的认知率、正确服药率、有效饮食控制率。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2结果

2.1干预前后耐药肺结核的三率对比[n(%)]

干预前,对耐药肺结核的认知率56例(56.0%),正确服药率44例(44.0%),有效饮食控制率58例(58.0%);

干预后,对耐药肺结核的认知率100例(100.0%)、正确服药率99例(99.0%)、有效饮食控制率92例(92.0%),干预后三率显著高于干预前,X2=13.06,P<0.05。

2.2干预前后心理评分

健康教育后的心理评分显著低于健康教育前,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

3讨论

耐药结核病指的是患者体内分离出的结核杆菌至少耐一种以上的一线抗结核药物。而其中严重的耐多药结核病是针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三种药物的耐药性出现,增加了結核病的治疗难度。必须采用新的治疗方案,才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死率[2]。根据耐药的病史,又可以将耐药分为原发耐药,即从未进行过抗结核病治疗;获得性耐药,具有抗结核病治疗史的患者发生的耐药;起始耐药,可能是原发耐药,也可能是获得性耐药[3]。异烟肼和利福平是常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如果同时出现这两种或以上药物耐药,就称为耐多药肺结核,其死亡率大大增加。利福平是最重要的抗结核药物。也是影响化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单纯耐药利福平的时候较少,一般会合并耐药异烟肼。耐药菌株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长期使用耐结核病药物导致,细菌暴露抗结核药物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耐药菌株存活。

联合用药导致的耐多药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耐药,因为不合理的单用药化学方案引起的[4]。当前常用的治疗耐多药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喹诺酮类药物,这种药物对结合分歧杆菌的DNA旋转酶作用,能够阻止DNA发生复制、转录,从而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其中代表性的左氧氟沙星就是第3代药物,在临床上得到证实能够有效抗结核,特别是对于耐多药结核菌具有明显的作用,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进一步扩大了抗菌谱,具有明显的抗菌后效应,选择性更高、具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包括临床常见的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特别适用于早期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二是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常见的包括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这种药物与细胞的核蛋白体可逆性结合,有效阻止DNA蛋白质的合成,具有良好的抗酸性,能够在胃肠内得到有效吸收,显著提高了口服生物利用度,能够在细胞中有效聚集,提高药物浓度,增加半衰期、减少不良反应,特别适用于耐多药治疗,其中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还能够治疗鸟形胞内分歧杆菌感染。罗红霉素与异烟肼具有协同作用,可以用于常规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戊唑烷酮类药物是一种新型合成抗菌剂,抗菌作用较强,常见的药物包括利奈唑胺,可以结合肽基转移酶,能够有效抑制细菌复合物形成[5]。

据研究显示,导致耐药性的原因主要是未规范化治疗,一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差,治疗依从性不高,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导致私自减药、停药,或者因为副作用出现停药。另一方面,一些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差,用药不当或护理不当引起病情反复。所以一定要重视健康教育,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路径,让患者了解耐药肺结核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自觉养成规律用药习惯,提高依从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对耐药肺结核的认知率56例(56.0%),正确服药率44例(44.0%),有效饮食控制率58例(58.0%);干预后,对耐药肺结核的认知率100例(100.0%)、正确服药率99例(99.0%)、有效饮食控制率92例(92.0%),干预后三率显著高于干预前,X2=13.06,P<0.05。健康教育后的心理评分显著低于健康教育前,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

综上,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耐药肺结核的认知程度,能够有效控制心理状况水平,适于在医疗服务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邓春燕.健康教育在耐药肺结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036(002):160,162.

[2]檀颖.耐药肺结核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1):223-224.

[3]朱红,夏子超.社区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32):148-149.

[4]王小红,李紅玉,胡秀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在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效果分析[J].甘肃医药,2019,038(007):630-632.

[5]王成莉.身心护理干预对耐药肺结核患者康复效果,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9):3524-3527.

猜你喜欢
认知健康教育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