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
摘 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难境地”的悖论,充分展现出辩证法中矛盾内在统一性思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绝不是截然二分且相互疏离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相互贯通且协同共进的统一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福建省的生动实践,为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双赢提供了科学方法,对于构建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和创新发展的经济生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辩证法 福建实践
马克思指出:“撇开自然物质不说,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1]385可见,在马克思那里,自然对于生产力并非是可有可无、单纯外在的东西,它通过劳动要素介入生产过程中,进而使自然要素纳入至生产力范畴。生态环境保护并不等于停滞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也未必就会破坏环境,在方法得当、程度适中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一手执两禾”的效果。这样,“两山论”即可打破关于生态开发与保护的“零和游戏”规则,达成二者的有机结合,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向互动的基础上理解和推动二者的和谐共赢。
1 “两山论”的发展脉络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时,赞扬村里关掉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石矿和水泥厂,初次提出“两山”的相关论断;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演讲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120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山论”做了具体、深刻的阐释,同时也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态度;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两山”绝不是对立的[3]23;2016年以来,我国将建立健全“两山”有效转换机制作为贯彻执行“两山论”的重要任务,以福建和云南为代表的生态先行区和试验区相继被确定;2017年10月,“两山论”被列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其党章之中,使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作为关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践行“两山论”。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强调,我国必须主动构建多种经营方式,更好推动生态效益积极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优质转换。“两山论”的发展脉络,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革放鼎新、与时偕行的优秀品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创新发展与开拓延伸,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也因此另开生面。
2 “两山论”的方法基础——矛盾的内在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4]153这句话深刻地阐释了自然生态环境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体现了“两山论”的内在统一思想。
矛盾的内在统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的彼此支撑、相互贯通并竞相转化的性质及趋势,它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第一,矛盾双方关系密切,互为条件,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无法以个体存在,都必须将自己的对立方面作为自己客观存在的基础,无彼则无此,反之亦然。如同一块磁铁总有两极,若将其一極磁性消除,那其另一极磁性也将不复存在,因此这两极必须同时存在,不可分割。
“两山”相互支撑而存在。“两山”如同“舟水关系”,在任何时候,我们具体强调的侧重点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有一条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两山”之中,不能片面夸大一方而贬低另一方,更不能用一方代替或取消另一方。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把“两山”割裂开来甚至截然对立起来,应立足于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致力于推动其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恩格斯指出:“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5]]303“金山银山”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自然界之上的。我们离开了自然界,一切宝贵财富的积累和创造都将成为天方夜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绿水青山”越来越快地发展,可以给予“金山银山”建设以更优质的资源、更合理的自然和社会生态布局;否则,“金山银山”的建设将会失去起码、必需的自然基础和条件,而无法顺利推进和完成。“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3]4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可谓已经是一语中的,我们在充分保护和完善了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新型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使“绿水青山”不断为我国创造更多“金山银山”,发挥“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保护功能,实现了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力求使我们得到最佳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矛盾双方都潜移默化地包蕴着对方的因素及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如感性认识中内蕴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渗入性认识。
“两山”相互贯通而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4一个地区拥有了“绿水青山”,生态文明的形象和标志保留且迅速推广,发展空间和潜力也随之与日俱进。将努力打造“绿水青山”的全新优势作为一个地区生态发展的厚积薄发力量,使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社会生产力同力协契,让“绿水青山”既优化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需要的自然环境,又孕育着获得“金山银山”的万千生机和希望,“两山”的相向而行,相辅相成,在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方面更进一竿。比如建设具有特色的农场、发展林业经济等。这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既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又保护了当地的绿色生态环境,是实现“两山”和谐双赢的全新路径。
第三,矛盾双方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转化。正是由于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使它们之间架起一条由此及彼的桥梁,形成了相互转化的趋势。这充分体现矛盾双方联结达到巅峰的状态,是矛盾双方在彼此渗透中寻找全面性改变。就如同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等等。
“两山”相互转化而统一。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而这种转化并不是天然存在、自发而成的,实现二者间的转化,关键在人、在思路。 首先,必须搞好“绿水青山”建设,使“绿水青山”一开始就进入挖掘“金山银山”的整体规划,确保后者不牺牲或损坏“绿水青山”,而且能够不断“反哺”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和拓展“绿水青山”建设的成果。可以通过修复曾经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创造更加美好的自然环境。山绿了,就有了发展生机,“绿水青山”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使其更加坚实和充盈。另外,实现二者浑然一体、和谐统一,还要创新思路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善于因地制宜。一方水土保护养育一方人民,结合各个区域环境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独特的、鲜明自身特点的绿色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乡村农业,建设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园区,积极推动发展绿色生态及生态友好型服务业,建成现代化、可持续、创新活跃的绿色循环生态经济,最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两山”浑然融合为一体、水乳相交的运行机制。
3 “两山论”的现实明证——福建实践
福建既是“两山论”的孕育地,也是践行地。这些年来,福建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始终遵循生态文明思想,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于福建省情,制定生态发展规划,建设生态智慧城市,描绘生态强省建设的美好蓝图。福建省在保持经济高质量、高水平以及高效率发展的同时,持续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全优且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特别是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冠居全国。在2019年全国生态文明指数的报告中显示,福建在全國排名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莆田市木兰溪的治理问题,曾多次关注并亲自考察木兰溪的防洪工程。之后一任又一任的领导人经过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使木兰溪的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经典范本。一方面,莆田市因地制宜,对木兰溪进行全流域的系统治理,形成“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文化景观”三位一体的治水理念,采取“改道不改水”的方式,将原有的河道水最大程度的保留,减小“截弯取直”对自然原生态的影响,实现各方面协调治理;另一方面,莆田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湿地,建设生态绿心保护体系,在夯实生态基础上,依托水资源优势,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作为莆田市的“母亲河”,木兰溪实现了由当地人谈溪色变的水患河到绿意盎然、造福人类的生态河的转变,进而成为推动经济蓬勃发展的富强河。
2019年11月16日福建省六个县区被授为我国第三批生态文明示范市县的称号,三批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创建点面结合、多层次推进、东中西部有序的空间布局,推动各地生态文明思想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更深层次上加快了绿色发展的实践进程。以具有古风古韵的美丽鲤城为例,在“两山论”指导下,鲤城积极走生态复兴之路,坚持新区发展和古城保护齐头并进,实现“一山一水一古城”的精心运作,推动策划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努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文化品位,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和谐共生。
在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福建省继续推进绿色发展的实践进程,积极走生态复兴之路,将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落脚点,加快建设产业优质发展、百姓富足安乐、生态优美宜居的魅力福建。
面对新的历史环境和新的历史出发点,“两山论”不断丰富发展,我们要全面学习、深刻把握“两山”的辩证法思想,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探索“两山”发展优势转化与生态财富形成的具体路径,既保持“绿水青山”,又收获“金山银山”。让中华大地上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生态社会文明和经济社会文明高度融合、绿色兴旺的崛起之路。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