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视角 辩证建构

2016-08-10 18:44马纳克
求知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辩证法

马纳克

摘 要:黄振定的《翻译学论纲》对我国的翻译学研究具有学科示范意义。本文简要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通过评述该书对中国翻译学建设的贡献,指出作者在处理翻译研究问题时采取的科学态度、辩证方法、学科精神等都是可供翻译人员借鉴的。

关键词:翻译学;概念澄清;理论融合;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当代翻译学理论研究日趋多元与杂合,传统观念与理论思考频遭挑战,在中外译论精彩纷呈、不断推陈出新的局面下,怎样抓住问题的根本把翻译研究提升到新高度,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黄振定教授继《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和《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之后又出版新著《翻译学论纲》,将翻译学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二、内容简介

《翻译学论纲》(以下简称“《论纲》”)除绪论部分外,主要分为以下四章。

第一章为翻译本体论。从语言本体出发,借鉴现当代文化观、符号学、信息论、传播学等理论,论述了语言的丰富内涵及其本质特征。在具有丰富内涵的语言观的基础上,确认了翻译之本义,即是双语转、异语沟通的现实言语活动,它以忠实传达原语的意义内容为独有的根本特点。

第二章为翻译忠实论。由翻译本义引发翻译原则和标准问题,可归结为“忠实”观问题。本章从“忠实”的实践追求、其理想性与现实性和其历史与发展三个方面,对忠实观展开具体论述,揭示出翻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第三章为翻译主体论。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确立是翻译实践的根本反映,并具有一般人之主体的一切精神本质和特征。作者从哲学主体概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感性实践观和辩证法简论了主体的诸种规定,并进一步地讨论了翻译的主体间性问题。

第四章为翻译的语言论。本章分别讨论了英汉语言对比、翻译的单位、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这几个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尤其是翻译单位所涉及的几个概念如“翻译单位”“转换单位”和“重构单位”,作者都较为详细地逐点加以阐明,对翻译理论思索和实践操作都具有启发性。

三、该书主要特点

该书围绕翻译本体论、翻译忠实论、翻译主体论和翻译语言论等四个主要方面探究了翻译活动的一系列基本关系和主要矛盾,科学辩证地阐明了翻译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赋予了传统翻译概念新内涵,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翻译理论体系。笔者认为,该书在论纲设计、概念澄清、理论融合与发展上具有以下特色。

首先,《论纲》正本清源,概念明晰。翻译活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一项复杂而又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当代学科之间相互借鉴、研究越趋多元交叉的理论背景下,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阐述对于一部纲要式理论著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论纲》在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翻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活动中语言艺术创造的客观规律的开放的人文学科”。这样就充分肯定了语言活动的本体论地位,同时又以不断发展的立场说明其人文学科的性质,即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之上,全书从翻译本体论开始,阐明“语言本义”“翻译本义”和“翻译广义”三个重要基本要点,从而引出翻译忠实论、翻译主体论和翻译语言论这样一个系统的理论构架。力图从“主体”和“语言”这两大范畴提纲挈领式地把握翻译这项复杂人类实践的本质和根本原则,从复杂的翻译现象中抓住研究的主要对象,明确翻译研究的主体。理论概括是认识世界、研究学术的必由之路,而且主干清晰、逻辑严密的论述有利于改变理论界长期以来研究层次不清、学科范围不明的现状。

全书运用批判的眼光对传统和现当代关涉翻译理论的核心术语和概念进行了全面梳理考察,为读者提供了极具理论高度的翻译学术语的分析方法,科学严谨地厘定了翻译学中的很多重要概念,丰富了传统理论术语的内涵。例如,通过逐一分析语言与文化、符号、信息和交流传播的密切关系后,给语言下了个新定义:“语言是携带信息、处于交流传播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符号。”这一定义不仅拓宽了通常语言概念的内涵,而且还将带来语言研究方法的革新。作者在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后指出:“语言、文本总是出现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既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又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文本自身中必然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其出现必然联系着特定的现实文化背景,并造成了语言的民族差异、历史时代差异乃至个性差异。”这样具有包容性的语言文化观,揭示了当前门类繁多的文化研究中,诸如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诠释学、女权主义、多元文化等文化理论的不同视角下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另外,该书在理论概念探讨中绝不回避问题,对一些有争议的观点能够细加辨析,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关于“变译”理论的廓清就具有这样的精神,《论纲》既充分肯定其在翻译的现实言语活动中的积极意义,但同时又明确指出“变译应当有其界限”,虽然这种“界限”往往只能是相对的确定,而且变译的地位不宜过分抬高,另外还必须尊重翻译实践的事实,不可混谈翻译与创作,这都体现出对翻译学中出现的不同理论主张的明确立场和清楚辨析,非常具有实践和理论价值。

其次,《论纲》理论融合,多元交叉。理论学说的罗列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这卷轶浩繁的思想理论中找到那闪着智慧光芒的珍宝,并用逻辑之线串成富有独特创见的系统理论体系。《论纲》广泛搜罗古今中外的翻译思想和理论,绝不拘泥于某时某地,而是高屋建瓴地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挖掘探索。作者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从理论高度系统地阐述翻译学如何面对当代各色语言、文化理论的挑战,并融合提炼这些理论的精华为我所用,提出了不少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比如,第二章的翻译忠实论既是第一章翻译本义的逻辑推演的结果,又需要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证明,从而确立“忠实”这一翻译的核心原则。作者首先从翻译实践出发,一方面利用翻译实例证明“忠实”正是翻译的本质规定所在;翻译“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在于“忠实传达原语的意义内容”;另一方面纵览中西译论史,旁征博引地指出,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传统,翻译理论都体现出对“忠实”原则的一贯倡导。从这两方面来看,“忠实”原则是中西翻译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内在主线,作者又对“忠实”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展开辩证思考,指出翻译现实的复杂性和翻译理想实现的恒久性。这样一来,“忠实”这一核心原则既得到重申,又获得了新的丰富的内涵,从而使这一原则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一以贯之。这样的研究路线为翻译理论研究的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示范,理论工作的基点在于对传统的批判性继承,重点在于当代的延续与发展。

再如,《论纲》在翻译言语活动的丰富内涵这一节中总结利用了几个视角:首先是传统语言科学观与文艺美学观的综合视角,其次是符号信息理论的视角,再有就是交流传播理论的视角,最后是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充分体现了《论纲》多元理论交叉融合统一的特点。这些理论的集中展现既充分证明了翻译活动的丰富内涵,又给我们提供了看待翻译活动的不同角度,无论是对翻译实践还是对翻译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论纲》理论延续,一脉相承。学科建设需要在前面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把理论工作推向前进,这样才能保证理论体系的连续性。《论纲》一方面秉承已有研究成果,但又有新的创见,保持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视野和学术立场。作者于1998年的专著《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中分别讨论了中国传统译论的文艺美学观的科学观走向和西方传统译论的文艺观与语言观的相互渗透,并结合翻译实践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从而合乎逻辑地论证并说明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根本性质。刘重德评价说:“它既抓住了翻译和翻译理论问题的根本,又抓住了当今翻译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与书题相吻合,它要解答的正是翻译理论及翻译活动分别是什么的根本问题”。这也为翻译学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石和方法基调。

作者于2007年发表的《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则从纯哲学思辨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结合西方哲学史和西方普通语言学史论述了翻译活动的特殊规律、本质和原理,为中国翻译学的建构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西方理论资源和参照。这本专著其实也是上一本著作《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第五章的理论延续和更深入的探讨,完成了对语言的根本性质和语言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哲学论证。如果说前两本专著偏重于翻译活动和语言哲学的历史考查,从而推演出翻译学的理论构架的话,那么《论纲》则更多地从现当代的语言、文化和翻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吸取养料,针对现实的翻译研究语境,澄清概念,廓清本体,“对翻译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其忠实理想与实现、译者主体的自由与不自由、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思维操作以及双语对比和直译意译、异化归化等问题,做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系统阐述”。十分明显,《论纲》与前两本论著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独特的翻译学理论框架。人文学科的发展与进步不可能重起炉灶,丰富灿烂的中国传统译论思路与高度发达的西方语言哲学思想将会始终是我国翻译学理论构建的“营养钵”,学科交叉、中外结合也是翻译学学科的突出特点。学科体系的建立正是需要这样一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学科精神。

四、结语

在当前双语概念泛化、翻译概念泛化、翻译研究泛化的现实时代背景之下,抓住翻译本体、突出翻译主体、强调翻译的根本原则和标准,坚持翻译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正确方向,有助于让我们抓住翻译学学科建构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本书毕竟是论纲,论纲者,主线也不可能包含全部翻译学研究的内容,但是本书却指明了未来翻译研究的走向,其中对语言本体的强调无疑是对翻译理论和实践对象的凸显,对传统翻译概念和翻译标准和原则的重新辩证思考则赋予其新意,从而保证了翻译学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又适应时代的需要发展了新内涵。

参考文献:

[1]黄振定.翻译学论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M].上海:沪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黄振定.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刘重德.问题抓根本,方法要辩证——《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简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2).

猜你喜欢
辩证法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浅谈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哲学思想
浅议曹操人物维度塑造的辩证法分析
平等的悖谬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及其问题解析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辩证法” 的运用
关于足球进校园的辩证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冶关系检思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