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2021-08-23 02:27顾虹徐张幸沈肇萌李志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加索等位基因多态性

顾虹 徐张幸 沈肇萌 李志国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315040 沈肇萌现在宁波市眼科医院 31504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累及视网膜外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并造成中心视力进行性损害的严重眼病[1]。AMD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是造成西方国家老年人群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之一[2]。AM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的观点认为,AMD是环境和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复杂性疾病[3-4]。家系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AMD的遗传率可达23%[5-6]。2005年以来,先后在不同人群中得到重复验证的AMD易感基因包括CFH、LOC387715/HTRA1以及C2/BF基因等[7]。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等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又发现了一些发生频率较低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AMD的发病有关[8],如人类肝脂肪酶(hepatic lipase,LIPC)基因等[9-10]。LIPC基因位于染色体15q22,编码肝脏甘油三酯脂酶,参与磷脂、甘油一酯、甘油、甘油三酯及乙酰辅酶A的水解,也是参与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Neale等[9]通过一项大样本的GWAS研究首先发现了LIPC基因与晚期AMD的发生相关。此后,又有多项研究证明了这一结论,其中位于LIPC基因上游514个碱基的rs10468017多态性位点(C→T)是该基因研究的焦点。但是既往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认为T等位基因是AMD的保护因素[11-13],而另一些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结论[14-17]。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评价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与AMD的相关性,以助于更好地理解LIPC基因在AMD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由2名研究者通过英文数据库PubMed、EBSCO、Embase、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独立检索自建库起至2019年12月31日关于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位点与AMD研究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hepatic lipase”,“LIPC”or“rs10468017”)and(“AMD”,“macular degeneration”,“retinal degeneration”,“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retinal drusen”or“geographic atrophy”);中文检索主题词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老年黄斑变性”,“玻璃膜疣”,联合“人肝脂肪酶基因”,“LIPC基因”,“rs10468017”。此外,对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进行查阅,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2019年12月31日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与早期或晚期AMD相关的文献;(2)研究设计为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3)文献资料完整,提供了不同遗传模型下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或者有足够的数据可以计算OR值和95%CI;(4)关于相同研究对象的多篇文献,尽可能选择样本量大且数据详细的文献入组。排除标准:(1)无法提取出具体数值的文献;(2)重复数据的文献。

1.3 文献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由2位研究者独立阅读并提取文献相关信息及数据,并进行一致性分析。如果2位研究者对于某一数据存在争议,则交由第三方协商决定。纳入文献提取以下信息:第一作者姓名,出版年份,研究设计,样本量,研究人群的种族、年龄,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定义及分类标准,基因检测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分布,不同遗传模型下的OR值及95%CI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 Ottawa Quality Scale,NOS)评估入选文献质量[18],NOS评分大于5分为高质量文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以OR值作为效应指标,计算3种遗传模型下的OR值及95%CI,包括等位基因模型(T和C)、杂合子模型(TC和CC)及纯合子模型(TT和CC)。同时按AMD的类型分为早期AMD、晚期AMD、地图样萎缩(geographic atrophy,GA)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性AMD,分别进行AMD亚型分析。采用Cochran的Q检验和I2指数来评估研究间的异质性。当Q检验的P值>0.10、I2值<50%时,认为各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antel-Haenszel,M-H法)进行数据合并;当Q检验的P值<0.10,I2值≥50%时,则认为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erSimonian-Laird,D-L法)进行数据合并,并计算总体的OR值。对各亚型内按种族进行分层分析,探讨研究之间异质性的潜在来源。对仍存在异质性的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按照文献质量有序地逐一移除纳入研究,寻找异质性来源,进而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发表偏倚采用Begg检验和Egger检验进行评估,其中P>0.05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P<0.05提示存在发表偏倚。除了异质性外,P<0.05则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采用双侧性检验。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通过最初的检索策略,从上述数据库共检索到71篇非重复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70篇。通过对标题和摘要的评估,排除了20篇无关文献及6篇会议摘要。对余下的45篇文献进行全文检索,经过全文阅读后,进一步排除了24篇文献(图1)。最终对21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3篇为GWAS研究,15篇为病例对照研究,3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9,11-17,19-31]。从研究人群而言,15篇为高加索人群[9,11-14,19-24,28-31],6篇为亚洲人群[15-17,25-27]。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见表1。NOS评分均≥6分(表2)。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Figure 1 Flowchart for the study selection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Table 1 Information of studies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纳入研究年份种族研究类型分型标准病例组表现型样本量(病例组/对照组)平均年龄(病例组/对照组,岁)MAFH-W平衡Neale等[9]2010高加索人GWASCARMS晚期AMD6768/594379.5/74.20.30是Reynolds等[11]2010高加索人病例对照研究CARMS晚期AMD318/14081.0/76.00.35NRSeddon等[12]2010高加索人病例对照研究CARMS晚期AMD545/27573.5/67.50.32NRYu等[13]2011高加索人病例对照研究CARMS早期/晚期AMD2810/21880.4/77.00.34是Fauser等[14]2011高加索人病例对照研究CIRCL任何AMD1201/56275.9/72.70.30NRTian等[15]2012亚洲人病例对照研究AREDS早期/晚期AMD530/46268.6/65.40.17是Liu等[16]2014亚洲人病例对照研究FFA/ICGACNV200/27575.3/74.30.17是Rajendran[17]2018亚洲人病例对照研究WARMGS早期AMD+CNV2372/117670.8/65.30.18是Liutkeviciene等[19]2019高加索人病例对照研究AREDS早期/晚期AMD652/82976.0/62.00.24是Cipriani等[20]2012高加索人GWASICGS晚期AMD893/219978.6/44.50.27是Sobrin等[21]2012高加索人GWASCARMSGA+CNV2594/413469.0/68.0NRNRPeter等[22]2011高加索人病例对照研究WARMGS早期/晚期AMD141/123473.6/74.50.28是Lee等[23]2013高加索人病例对照研究ICGS晚期AMD3778/200979.3/72.60.29是Merle等[24]2013高加索人病例对照研究ICGS早期/晚期AMD355/104380.2(全部纳入人群)0.28是Zhang等[25]2013亚洲人病例对照研究FFA/ICGACNV157/20467.0/69.00.20是Meng等[26]2015亚洲人病例对照研究ICGSCNV230/33269.3/67.20.18否Wang等[27]2015亚洲人病例对照研究FFA/ICGA晚期AMD119/9965.8/66.20.11是Fernndez-Vega等[28]2020高加索人病例对照研究FFA/OCT晚期AMD228/9578.0/63.20.29是Yu等[29]2012高加索人前瞻性队列研究CARMS晚期AMD578/94968.0/68.00.29是Reynolds等[30]2013高加索人前瞻性队列研究CARMSGA403/2128NR0.28NRSeddon等[31]2014高加索人前瞻性队列研究CARMS晚期AMD777/198870.2/68.20.28NR 注:GWAS:全基因组关联分析;CARMS: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分级系统;CIRCL:科隆图像阅读中心和实验室;AREDS:年龄相关性眼病研究;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ICG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WARMGS:威斯康星年龄相关黄斑变性分级系统;ICGS:国际分型及分级系统;OCT:光相干断层扫描;AMD: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CNV:脉络膜新生血管;GA:地图样萎缩;MAF:最小等位基因频率;NR:未报道;H-W平衡:Haraly-Weinberg平衡 Note: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CARMS:clinical age-related maculopathy staging system;CIRCL:Cologne image reading center and laboratory;AREDS:age-related eye disease study;FFA: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ICGA: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WARMGS:Wisconsin age-related maculopa-thy grading system;ICGS: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system;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MD: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CNV: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GA:geographic atrophy;MAF:minor allele frequency;NR:not reported;H-W:Haraly-Weinberg

表2 纳入文献的质量分析 Table 2 Quality analysis of included studies作者年份研究对象的选择(分)组间可比性(分)结局或暴露(分)NOS评分(分)Neale等[9]20104037Reynolds等[11]20103238Seddon等[12]20103238Yu等[13]20113238Fauser等[14]20114037Tian等[15]20123036Liu等[16]20143238Rajendran[17]20184037Liutkeviciene等[19]20193137Cipriani等[20]20124037Sobrin等[21]20124138Peter等[22]20113036Lee等[23]20134138Merle等[24]20134138Zhang等[25]20133036Meng等[26]20153137Wang等[27]20153238Fernndez-Vega等[28]20203036Yu等[29]20124037Reynolds等[30]20133238Seddon等[31]20144138 注:NOS: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 Note:NOS:Newcastle Ottawa Quality Scale

2.2 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与AMD的相关性分析

共有15篇研究,18 477例AMD患者及14 876例正常对照人群纳入等位基因(Tvs.C)遗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与C等位基因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与AMD显著相关(OR=0.83,95%CI:0.80~0.87),且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11.9%,P=0.32)(图2)。其中,9篇研究纳入杂合子(TCvs.CC)及纯合子(TTvs.CC)遗传模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CC基因型相比,杂合子TC基因型及纯合子TT基因型均与AMD显著相关(TCvs.CC:OR=0.82,95%CI:0.75~0.90;TTvs.CC:OR=0.65,95%CI:0.56~0.76),且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结果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异质性(TCvs.CC:I2=0.0%,P=0.58;TTvs.CC:I2=0.0%,P=0.49)(图3)。Begg检验和Egger检验结果显示,各个研究间不存在发表偏移(P=0.92、0.20)。

图2 rs10468017多态性位点与AMD相关性分析森林图(等位基因模型) OR:比值比;CI:置信区间Figure 2 Forest plot show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LIPC rs10468017 polymorphism and AMD under an allelic model OR:odds ratio;CI:confidence interval

2.3 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与早期AMD的相关性分析

早期AMD亚型共纳入6篇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和对照人数分别为4 367例和4 981例。杂合子及纯合子遗传模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CC基因型相比,杂合子TC基因型及纯合子TT基因型均与AMD显著相关(TCvs.CC:OR=0.87,95%CI:0.77~0.98;TTvs.CC:OR=0.71,95%CI:0.55~0.91),且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结果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异质性(TCvs.CC:I2=3.6%,P=0.39;TTvs.CC:I2=12.5%,P=0.34)。其中5篇文献纳入等位基因(Tvs.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C等位基因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与早期AMD显著相关(OR=0.87,95%CI:0.78~0.96),且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29.5%,P=0.23)。基于种族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加索人群中T等位基因与早期AMD显著相关(OR=0.77,95%CI:0.67~0.89,I2=0.0%),亚洲人群中该等位基因与早期AMD无显著相关性(OR=0.98,95%CI:0.85~1.13,I2=0.0%)(表3,图4)。Begg检验和Egger检验结果显示,各个研究间不存在发表偏移(P=1.00、0.55)。

表3 rs10468017多态性位点与早期AMD相关性的种族分层分析Table 3 Ethnicity-stratified analysis of association between rs10468017 polymorphism and early AMD基因模型种族分层研究篇数样本量(病例/对照)OR(95% CI)异质性I2(%)Q检验的P值等位基因模型总体54075/39190.87(0.78-0.96)29.50.23(T vs. C) 高加索人32136/22810.77(0.67-0.89)0.00.97 亚洲人21939/16380.98(0.85-1.13)0.00.65杂合子基因模型总体64367/49810.87(0.77-0.98)3.60.39(TC vs. CC) 高加索人42428/33430.77(0.64-0.91)0.00.68 亚洲人21939/16380.96(0.82-1.13)0.00.75纯合子基因模型总体64367/49810.71(0.55-0.91)12.50.34(TT vs. CC) 高加索人42428/33430.60(0.45-0.81)0.00.67 亚洲人21939/16381.06(0.66-1.69)0.00.69 注:AMD: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OR:比值比;CI:置信区间 Note:AMD: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OR:odds ratio;CI:confidence interval

图4 rs10468017多态性位点与早期AMD相关性分析森林图(等位基因模型) OR:比值比;CI:置信区间Figure 4 Forest plot show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LIPC rs10468017 polymorphism and early AMD under an allelic model OR:odds ratio;CI:confidence interval

2.4 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与晚期AMD的相关性分析

晚期AMD亚型共纳入15篇研究,其中高加索人群9篇,亚洲人群6篇,总病例及对照人数分别为15 666例及15 490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轻度异质性(I2=36.8%,P=0.07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等位基因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与晚期AMD显著相关(OR=0.83,95%CI:0.77~0.88)。基于种族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加索人群中T等位基因与晚期AMD显著相关(OR=0.80,95%CI:0.75~0.87,I2=42.8%),亚洲人群中该等位基因与晚期AMD无显著相关性(OR=0.92,95%CI:0.81~1.06,I2=6.3%)。Begg检验和Egger检验结果显示,各个研究间不存在发表偏移(P=0.62、0.31)。

GA亚型共纳入7篇研究,其中高加索人群5篇,亚洲人群2篇,总病例及对照人数分别为1 736例及6 153例。研究结果显示,与C等位基因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与GA显著相关(OR=0.79,95%CI:0.72~0.87),且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23.6%,P=0.25)。基于种族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加索人群中T等位基因与GA显著相关(OR=0.78,95%CI:0.70~0.86,I2=21.1%),亚洲人群相关文献仅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中T等位基因与GA无显著相关性(OR=0.80,95%CI:0.54~1.18,I2=55.4%)。Begg检验和Egger检验结果显示,各个研究间不存在发表偏移(P=0.37、0.30)。

表5 敏感性分析结果(等位基因模型)Table 5 Sensitivity analysis (allele model)排除研究全部研究(n=15)高加索人群(n=9)OR(95% CI)I2(%)Q检验的P值OR(95%CI)I2(%)Q检验的P值Neale等[9]0.85(0.80-0.89)39.90.060.83(0.78-0.88)49.60.05Reynolds等[11]0.84(0.81-0.88)27.40.160.83(0.79-0.87)30.20.19Seddon等[12]0.84(0.80-0.88)39.00.070.83(0.79-0.87)47.40.06Yu等[13]0.84(0.81-0.88)33.00.110.83(0.79-0.87)39.30.12Liutkeviciene等[19]0.84(0.81-0.88)37.10.080.83(0.79-0.87)45.10.08Cipriani等[20]0.83(0.79-0.87)35.70.090.93(0.82-1.06)38.60.12Peter等[22]0.84(0.80-0.87)35.20.090.83(0.79-0.87)41.70.10Lee等[23]0.82(0.79-0.87)37.60.080.81(0.77-0.87)40.20.11Fernndez-Vega等[28]0.84(0.80-0.87)41.30.050.83(0.79-0.86)49.90.05 注:OR:比值比;CI:置信区间 Note:OR:odds ratio;CI:confidence interval

CNV亚型共纳入11篇研究,其中高加索人群6篇,亚洲人群5篇,总病例及对照人数分别为5 185例及8 140例。研究结果显示,与C等位基因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与CNV显著相关(OR=0.83,95%CI:0.78~0.89),且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20.6%,P=0.25)。基于种族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加索人群中T等位基因与CNV显著相关(OR=0.80,95%CI:0.74~0.87,I2=0.0%),亚洲人群中该等位基因与CNV无显著相关性(OR=0.93,95%CI:0.81~1.06,I2=24.8%)。Begg检验和Egger检验结果显示,各个研究间不存在发表偏移(P=0.88、0.67)(表4)。

2.5 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与AMD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共纳入3篇前瞻性队列研究,总病例和对照人数分别为1 758例和5 065例,研究对象均为高加索人群。等位基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C等位基因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与AMD进展显著相关(OR=0.86,95%CI:0.79~0.94),且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13.1%,P=0.32)(图5)。其中2篇文献进行了GA亚型分析,总病例和对照人数分别为683例和4 116例,Meta分析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与进展为GA显著相关(OR=0.79,95%CI:0.68~0.90,I2=0%)。Begg检验和Egger检验结果显示,各个研究间不存在发表偏移(P=0.30、0.08)。

图5 rs10468017多态性位点与AMD进展相关性分析森林图(等位基因模型) OR:比值比;CI:置信区间Figure 5 Forest plot show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LIPC rs10468017 polymorphism and the progression of AMD under an allelic model OR:odds ratio;CI:confidence interval

2.6 敏感性分析

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纳入晚期AMD的研究中存在轻度异质性(I2=36.8%,P=0.08),对其进行种族分层分析后发现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高加索人群的研究中(I2=42.8%,P=0.08),故对其进行敏感性检验,以评估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在对这9篇纳入文献按文献质量顺序进行逐一排除后,发现异质性产生与Reynolds等[11]研究相关,但排除该文献后,合并OR值并未显著改变(表5)。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与AM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rs10468017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在AMD发病中具有保护作用,而且这种保护作用不仅体现在晚期AMD,同样表现在早期AMD,提示rs10468017多态性与玻璃膜疣的产生和CNV的形成均相关。

LIPC基因编码的肝脏甘油三酯脂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途径中的一种重要酶类似,可催化磷脂、甘油三酯和酰基-CoA硫酯的水解,从而降低血脂水平[3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质、细胞碎片和过氧化产物在Bruch膜内的积聚会导致玻璃膜疣的形成,引起Bruch膜的增厚和弹性纤维层的断裂,而Bruch膜的这些改变可造成视网膜血液循环容量降低,导致组织缺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最终引起CNV形成[33-36]。rs10468017多态性位于LIPC基因上游514个碱基,是该基因的功能性位点,可增加肝脏脂肪含量和甘油三酯脂酶的表达,降低脂质水平,使局部产生的脂质和过氧化产物在Bruch膜中的积累减少,进而延缓玻璃膜疣和CNV的形成,提示rs10468017多态性可能是AMD的保护因子。

既往2篇关于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和AMD的Meta分析显示,T等位基因与晚期AMD的发生相关(OR:0.81~0.82)[24-25],与本研究的结论相似,但是这2篇Meta分析均未纳入早期AMD的相关研究。早期AMD以玻璃膜疣的形成为主要特征,患者往往无视觉异常改变,且仅有小部分会进展至晚期AMD,年龄相关性眼病研究(age-related eye disease study,AREDS)中队列研究显示存在大玻璃膜疣者(≥125 μm)在2~13年的随访中仅18.3%进展为CNV,19.5%进展为GA[29]。多个遗传研究也显示,早期和晚期AMD的易感基因并不一致[17,2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rs10468017多态性与早期AMD及其进展的相关性,对纳入的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T等位基因可以降低早期AMD的发生风险(OR=0.87)。而3篇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多态性位点同样与AMD的进展相关,携带T等位基因的老年受检者进展为晚期AMD的风险降低(OR=0.86,95%CI:0.79~0.94)。这一结果提示LIPC基因不仅可以延缓玻璃膜疣的产生,同时能延缓玻璃膜疣进一步向CNV及GA进展。

此外,本研究在对种族进行分层分析时发现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对AMD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在高加索人群中,rs10468017多态性和AMD的风险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但该多态性与亚洲人群的早期AMD和晚期AMD均无显著相关性。这一结果与Wang等[27]Meta分析结果相悖,该研究发现rs10468017多态性与亚洲人群晚期AMD相关(OR=0.64,95%CI:0.52~0.75)。但是该研究仅纳入3篇相关文献,总分析人群数为823例晚期AMD患者和765例正常对照人群,而本研究纳入了包括上述3篇文献在内的6项研究,总分析人群数为1 939例早期AMD患者、1 699例晚期AMD患者及2 548例正常对照人群,且异质性分析显示纳入研究间不存在明显异质性,因此本研究结论更为客观。本研究认为存在种族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高加索人群中T等位基因频率较高有关,本研究纳入高加索人群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波动在0.28%~0.35%,而亚洲人群中仅为0.11%~0.20%;从杂合模型到纯合模型,合并OR值从0.82下降到0.65,提示增加的T等位基因拷贝数可能与AMD发生风险的降低有关,同样支持了这一假说。此外,相比于高加索人群,本研究中纳入的亚洲人群样本量较小(晚期AMD患者亚洲人群1 669例,高加索人群13 997例),而对于较小的等位基因频率可能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来支持。因此样本量不足可能是未在亚洲人群中检测到相关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本研究主要基于未校正的OR值,因为部分纳入研究的原始文献提供的信息不足,无法对混杂因素,如年龄、吸烟史等环境因素及CFH、HTRA基因等进行校正。(2)本Meta分析中,有4个研究的参与者部分或全部来自AREDS研究[12-13,21,23],2个研究的参与者均包含Tufts/MGH队列人群[9,21],相同的人群来源可能会影响合并的结果。(3)本研究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产生主要与Reynolds等[11]研究相关,对该文献进一步分析发现异质性的产生可能与该研究正常对照组的设定有关,该研究将AMD临床分级系统(clinical age-related maculopathy staging,CARMS)分级1级(无玻璃膜疣及少量小玻璃膜疣)及2级(存在大量小玻璃膜疣)均定义为正常对照人群,而其他研究仅将CARMS分级1级定义为正常人群,2级归类于早期AMD亚型,但是排除该文献并没有改变合并OR值。(4)本研究仅纳入已公开发表文献,尚存在一些未发表文献未纳入本研究中,不能完全排除潜在的发表偏倚情况。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与AM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rs10468017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与AMD显著相关,可降低AMD的发生风险,而且这种相关性存在于AMD的各个亚型中。但是大部分纳入的研究为针对晚期AMD的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较少。此外,针对亚洲人群的研究样本量较小,且缺少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因此,在LIPC基因与AMD的相关性研究中,仍需要设计良好、多因素、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尤其是针对亚洲人群的研究,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以LIPC基因为代表的脂代谢基因与AMD的相关性,为AMD进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高加索等位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高加索山的英雄
亲子鉴定中男性个体Amelogenin基因座异常1例
广东汉族人群D18S51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现象分析
高加索的摩登时代
俄罗斯文学中的高加索形象
穿越千年高加索
WHOHLA命名委员会命名的新等位基因HLA-A*24∶327序列分析及确认
马铃薯cpDNA/mtDNA多态性的多重PCR检测
DXS101基因座稀有等位基因的确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