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干预对初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的影响分析

2021-08-23 12:11牛书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初产妇盆底产后

牛书凤

初产妇缺乏分娩及育儿经验,在应对妊娠、分娩时会出现明显的身心应激反应,且胎儿在脱离母体时会消耗产妇大量的体力、精力,导致其身心疲惫,继而产生焦虑、抑郁状态,影响机体康复效果[1]。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产后恢复成为产科重点干预内容,研究发现产后疼痛、焦虑心理、活动受限等均可影响子宫修复、泌乳功能及康复效果,医务人员需采取科学手段干预,促进其机体功能恢复。既往多采取形体塑造、子宫复位常规治疗等措施,同时配合进行生活、饮食指导,但常规护理仅注重初产妇生理需求,且干预措施被动性较强,无法满足其临床需求,产后系统康复治疗及护理可从产妇康复期生理、心理需求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指导。为明确其在初产妇产后康复中价值,本文选择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接收初产妇82 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接收的82 例初产妇,按1∶1 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5.72±2.71)岁;平均孕周(38.81±1.72)周;12 例剖宫产、29 例自然分娩;28 例足月儿、11 例早产儿、2 例过期儿。对照组平均年龄(25.83±2.65)岁;平均孕周(38.84±1.76)周;14例剖宫产、27例自然分娩;25例足月儿、13例早产儿、3 例过期儿。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①年龄≥18 岁者;②初期妊娠、初次分娩者;③单胎妊娠者;④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剖宫产适应证者;⑥成功分娩处于康复期者。排除标准[3]:①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②多胎妊娠者;③合并妊娠并发症者;④听力障碍者;⑤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包括由医务人员指导产妇进行子宫复位、泌乳等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产后康复干预,包括康复指导和护理指导,具体如下。

1.2.1 康复指导

1.2.1.1 外阴清洁及乳房康复指导 为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外阴清洁优势及方法,提高其主动性;同时加强乳房管理,若发生乳头皲裂需指导其加强自我护理,若乳汁分泌过少可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催乳;告知产妇、家属,心理状态会影响乳汁分泌,叮嘱其为产妇营造舒心的康复环境,避免产妇发生情绪波动。

1.2.1.2 机体康复指导 ①盆底肌训练:护理人员详细为其讲解训练方法、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自产后第2 天开始进行训练,训练时产妇平躺,双腿分开呈屈曲状,吸气时主动收缩尿道及肛门10 s,呼气时放松,30 次/组,反复训练3~5 组。产妇出院时叮嘱其在家坚持训练,每周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持续2 个月。②有氧运动:指导其产后30 d 进行体操、健身球、放松训练,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

1.2.2 护理指导 分娩结束后由护理人员按照产科护理制度,给予其常规指导及基础性护理,并进行饮食、运动、盆底功能锻炼等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1.2.2.1 心理康复 分娩完成进入康复期后,护理人员需多与产妇进行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变化,并结合其受教育背景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确康复训练价值、意义,消除其心理顾虑;定时进入病室询问产妇康复期感受,并结合其语言、动作等掌握其心理活动,若存在严重焦虑、抑郁状态,可求助心理科医师进行针对性干预。

1.2.2.2 健康宣教 根据产妇受教育水平,采取床旁一对一方法进行宣教,并配合图文并茂方式为其介绍盆底肌恢复知识,提高其康复依从性;可定期通过座谈会为其讲解盆底肌恢复价值,提高产妇配合程度。

1.2.2.3 饮食指导 叮嘱剖宫产产妇分娩后6 h 进食少量流食,在明确无异常后逐渐向普食过渡,以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但分娩后切忌大补,可适量增加鸡汤、猪蹄等催奶食物的摄入,母乳喂养期间避免进食辛辣、寒凉食物,避免引起小儿腹泻。

1.2.2.4 生活康复指导 坚持母乳喂养可促进恶露的排出,加速子宫修复;月子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餐前餐后做好口腔清洁工作,避免大量食物残渣残留在口腔、牙缝内。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恢复效果,包括母乳喂养率、乳房胀痛率、盆底肌恢复率。②比较两组康复情况,包括宫缩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判定,分值0~10 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宫缩痛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性功能评分[参考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从性交痛、性高潮、性欲、性生活频率等方面评价,分值0~100 分,评分越高性功能越强][6]。③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参考SAS、SDS 判定产妇心理状态,评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7.56%、盆底肌恢复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80.49%、75.61%,乳房胀痛率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恢复效果比较[n(%)]

2.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宫缩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宫缩痛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短于对照组,性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SAS 评分(34.02±1.42) 分、SDS 评 分(33.11±1.08)分低于对照组的(42.02±2.51)、(43.02±2.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分娩是育龄期女性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相比于经产妇,初产妇因缺乏生育经验、恐惧分娩疼痛、担心身体恢复等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特别在分娩结束时其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复原的关键时刻,基于此需给予初产妇康复指导,促进其生理、心理恢复[7]。

经对比,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7.56%、盆底肌恢复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80.49%、75.61%,乳房胀痛率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缩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宫缩痛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短于对照组,性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产后康复干预在促进初产妇机体功能恢复中极具优势,分析原因:产后康复是针对康复期产妇提出的治疗方案,通过饮食、心理、疼痛、喂养等多方面指导帮助产妇尽快恢复泌乳功能,以加速子宫修复速度;同时在分娩后对产妇进行康复指导,目前女性对自身健康、恢复效果要求升高,通过盆底肌功能锻炼、有氧运动,既可改善其性功能,亦可提高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且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使盆腔肌肉和筋膜产生规律性运动,改善其恶露排出速度。

经对比,观察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产后康复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分析原因:分娩完成后,护理人员通过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提高初产妇对自身状态的了解程度,并引导其掌握康复训练价值,维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避免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整体康复效果。

在初产妇康复过程中仅展开康复训练无法达到理想价值,因此本研究在康复指导上进行护理指导,确保其可辅助康复训练方案,改善初产妇康复效果。①心理状态、认知是影响康复效果的关键,因此在康复训练前,医务人员需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提高患者依从性,还需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其了解分娩后、康复中注意事项;②为满足机体各功能恢复需求,需指导初产妇科学、合理饮食,同时做好生活指导,确保其分娩中遵医嘱规律作息、科学生活,减少不良生活因素对康复效果的刺激,还需做好自我卫生管理,降低康复期并发症率。此外作者认为各项训练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尽快规避会影响康复效果因素。

综上,产后康复干预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期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其心理状态,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及恶露时间,值得借鉴。但基于本研究方案设计较为简单,纳入样本数量较少,未就护理后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仅能证实产后康复干预可改善患者恢复效果,鉴于此后期需优化研究设计方案,通过大批量、多数据对比为初产妇机体各功能恢复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初产妇盆底产后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