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21-08-23 12:11王敬民韩善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关节

王敬民 韩善文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是因滑膜组织炎症导致关节软骨与骨质遭受破坏引起的,常累及手足小关节,若治疗不及时,将会造成功能障碍、关节畸形[1,2],病情严重者甚至会致残。中医主张辨证论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有清热利湿、养阴清热、祛风通络和温经散寒等多种疗法可供选择,能快速缓解痛苦,且无明显副作用,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力,改善临床预后[3,4]。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现将本院2017 年12 月~2019 年10 月86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上述课题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2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4∶29;年龄31~72 岁,平均年龄(54.12±7.96)岁。治疗组男女比例15∶28;年龄32~71 岁,平均年龄(54.53±7.8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片10 mg/次,1 次/周;来氟米特20 mg/次,1 次/d;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100 mg/次,1 次/d。饭后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病理过程和临床症状,分为以下3 型治疗。

1.2.1 湿热搏结型 关节红肿热痛,重着僵硬,得凉痛减,发热,口渴或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治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方用四妙丸加味:苍术15 g,黄柏15 g,川牛膝15 g,薏苡仁30 g,土茯苓30 g,车前草30 g,泽泻15 g,木瓜15 g,防己15 g,独活15 g。如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加金银花30 g,板蓝根20 g,蒲公英30 g,败酱草30 g。

1.2.2 阴虚内热型 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不利,关节局部发热,午后低热,形体消瘦,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养阴清热,祛风通络。药用丁氏清络饮:生地30 g,石斛20 g,知母15 g,青蒿15 g,牡丹皮15 g,金银花30 g,地龙15 g,川牛膝15 g,秦艽15 g,桑枝15 g,威灵仙15 g,羚羊角粉1.5 g(冲服)。肝肾阴虚明显者重用生地50 g,并加枸杞子15 g,白芍15 g。脾胃气虚者加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2 g。

1.2.3 寒热虚实型 关节灼痛,或有红肿,形寒肢冷,怕风怕冷,阴雨天疼痛加重,得温则舒,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治法祛风散寒,清热化湿。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麻黄6 g,桂枝12 g,赤芍15 g,黄柏12 g,知母15 g,牡丹皮20 g,羌活12 g,川芎12 g,白术12 g,防风12 g,土茯苓30 g,甘草6 g。如关节红肿热痛明显者加金银花30 g,蒲公英30 g,板蓝根20 g。如怕风怕冷明显者酌加生黄芪15 g,制川乌10 g。

将上述证型药物混合之后加入清水煎煮,取药汁400 ml,1 剂/d,指导患者早晚服用。

两组均持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治疗4 周后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症状消失或减轻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工作与劳动能力恢复状况。并空腹测定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沉、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评估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均消失,实验室指标提示正常且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为临床痊愈;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提示接近正常,关节功能接近恢复且能参加正常劳动与工作,为显效;症状有所改善,主要关节功能明显进步,能够自理生活,工作与劳动能力有所恢复,但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为有效;上述标准均不满足,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呕吐恶心、头晕、食欲减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与对照组的9.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小关节连续性、对称性疼痛、肿胀、僵硬为特点的免疫系统疾病。资料显示[3-6],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环境影响、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关系密切,其病理变化为炎性介质产生以及免疫细胞活化,导致滑膜增生与炎症,最终使软骨受累[7,8]。中医理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病”、“骨痹”、“历节”等范畴,发病机制在于患者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致经络、骨节、肌肉痹阻,造成气血运行不畅,久之热伤阴津、生痰成瘀,在痰瘀相互作用下,阴液阳气消耗,造成关节肿胀、疼痛或灼痛及变形[9,10]。因此治疗原则为止痛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养阴。

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增加整体疗效,与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优势明显。推测原因可能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起到协同作用,进而使整体疗效提高。临床辨证必须区别热势的轻重,凡是热势较重者多邪毒滞留,当施以清热解毒。凡热势不扬者多为与湿邪搏结,治当清热利湿为主。无论是湿毒或热毒,热盛均可伤阴,故热痹之中可以出现阴虚的现象,湿热和阴虚并存[11,12]。临证时应仔细辨析,对症下药。田东莲等[13]研究中对34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提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4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与对照组的9.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行性高,不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能保证用药安全,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