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2CO3电子注入层改善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研究

2021-08-23 08:33吕昭月谢海芬牟海川张彤蕾
物理实验 2021年8期
关键词:电致发光空穴电流密度

吕昭月,谢海芬,牟海川,张彤蕾,陆 勍

(华东理工大学 物理系,上海 200237)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作为新型显示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视角大,能耗低,对比度高,轻、薄、透明以及可弯曲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手机和电视等中小屏幕,如:苹果iPhone 12系列、华为Mate 40系列的手机以及小米大师系列的电视. OLED同时也是一种柔和的固态平面光源,在照明领域,展现了面发光、超轻、超薄、柔性、透明等特点.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OLED照明技术得到极大地推动,白光OLED照明面板的发光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 总的说来,不管OLED应用于显示还是照明,发光效率、色稳定性和寿命都是其关键性的技术指标.

OLED是有机功能层夹在2个电极间的三明治结构,其发光机理为:外加电场下,载流子(电子和空穴)从电极注入,在传输层中扩散迁移,然后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激子辐射复合发光. 发光层中电子和空穴的浓度、以及电子-空穴数量上的平衡度都是影响发光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制约着器件的寿命[1-2].

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与电极-有机界面有关[3-4],可通过界面工程改善;也与有机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有关[5-8],可通过合成新材料或者采用掺杂工艺改善. Li2CO3的熔点为720 ℃,可以通过热蒸发方式成膜. 本文通过界面工程和掺杂工艺研究Li2CO3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界面工程是把Li2CO3插入铝电极和电子传输层之间作电子注入层,掺杂工艺则把Li2CO3掺入电子传输材料4,7-二苯基-1,10菲啰啉(Bphen)中.

1 实 验

1.1 实验材料

采用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导电玻璃(方块电阻为10 Ω)做衬底,制备器件前用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异丙醇等溶剂对其超声清洗.

所用有机材料包含:NPB[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Alq3[三(8-羟基喹啉)铝],Bphen,BCP(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纯度均高于99%. 其中,NPB为空穴传输材料,Alq3为发光材料,Bphen和BCP分别为电子传输材料和空穴阻挡材料. 有机材料的分子结构如表1所示.

无机材料包括:Li2CO3和Al,纯度均在99.9%以上.

表1 有机材料的分子结构和英文名称

1.2 器件制备

为探究Li2CO3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蒸镀制备了3批器件:

1)第1批器件研究Li2CO3作为电子注入层(Electron injection layer, EIL)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包括A0和A1. A0:ITO/NPB(40 nm)/Alq3(45 nm)/Bphen(15 nm)/Al;A1:ITO/NPB(40 nm)/Alq3(45 nm)/Bphen(15 nm)/Li2CO3(1 nm)/Al.

2)第2批器件在Li2CO3电子注入层的基础上,把Li2CO3掺入电子传输层Bphen中,器件的结构为:ITO/NPB(40 nm)/Alq3(45 nm)/xLi2CO3(x=0.03,0.06)∶Bphen(15 nm)/Li2CO3(1 nm)/Al,对应器件命名为A2和A3.

3)第3批器件探究掺杂对电子注入和传输的影响,把第2批器件的空穴传输层NPB换为空穴阻挡层BCP,制备单一电子注入器件:ITO/BCP(40 nm)/Alq3(45 nm)/xLi2CO3(x=0,0.03,0.06)∶Bphen(15 nm)/Li2CO3(1 nm)/Al,对应器件命名为B1~B3.

实验器件的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 所有材料在真空度为10-4Pa的腔体中通过热蒸发制备薄膜,用6 MHz石英晶体振荡器监测沉积速率和厚度. NPB,Alq3,Bphen和BCP的沉积速率约为0.1 nm/s,Li2CO3的沉积速率约为0.01 nm/s,通过双源共蒸沉积Li2CO3∶Bphen掺杂层,掺杂比例由蒸镀速率决定,Al电极的蒸镀速率为0.1~0.2 nm/s. 通过掩膜版控制发光面积,即Al电极与ITO电极的重叠区域,实验中有效发光面积为2 mm×2 mm.

(a)A0 (b)A1~A3

(c)B1~B3图1 实验器件结构剖面图

1.3 性能测试

通过软件控制Keithley 2410电源和CS2000分光光度计测量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和电致发光光谱特性. 测试环境:室温、大气环境,器件未封装.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Li2CO3做电子注入层

器件A0和A1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如图2所示,是典型的二极管特性. 图2表明,器件A1的驱动电压比A0低约1.0 V;相同驱动电压下,器件A1的电流密度和亮度远高于未加入电子注入层的器件A0. 如6.5 V电压下,器件A0和A1的发光亮度分别为1 081 cd/m2,4 380 cd/m2,器件A1的亮度是A0的4倍. 相应地,器件A1的电流效率也明显高于A0,如图3所示.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Li2CO3作为电子注入层可以有效改善OLED的驱动电压、发光亮度、电流效率等性能. 原因是:未加入Li2CO3时,即器件A0,电子由Al电极注入到Bphen需要克服1.2 eV的势垒,而空穴从ITO电极注入NPB只需克服0.6 eV的势垒,因此注入到发光层Alq3中的空穴数多于电子数,发光层中载流子严重不平衡,导致其发光亮度和效率都比较低;而加入Li2CO3后,Al电极与Bphen之间电子注入势垒大大降低,可有效促进电子注入,改善空穴-电子的平衡度,从而使得器件的发光亮度和效率大幅提升.

图2 器件A0和A1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

图3 器件A0和A1的电流效率-电流密度曲线

2.2 Li2CO3∶Bphen做电子传输层

图4所示是器件A1~A3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器件采用Li2CO3∶Bphen作电子传输层. 相同驱动电压下,掺杂器件的电流密度高于未掺杂器件,并且Li2CO3掺杂质量分数为0.03的器件A2的电流密度大于掺杂质量分数为0.06的器件A3. 比如,8 V电压下,器件A1~A3的电流密度分别为97.9,182.7,115.2 mA/cm2. 亮度随电压的变化趋势与电流密度随电压的变化趋势类似,即:器件A2的亮度最高,A3其次,A1最低. 在驱动电压为8.5 V时,器件A1~A3的亮度分别为4 431.8,6 952.5,5 232.7 cd/m2. 这是器件中不同载流子的传输差异导致的,Li2CO3的掺杂能够提高Bphen的电子迁移率,因此掺杂器件A2和A3的电流密度高于非掺杂器件A1. 另一方面,掺杂会引入少量陷阱,掺杂浓度越高陷阱浓度也越高,陷阱会捕获载流子,不利于载流子传输,因此掺杂浓度升高,电流密度反而降低.

图4 器件A1~A3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

器件A1~A3的电流效率-电流密度、功率效率-电流密度曲线分别如图5~6所示. 图5~6表明:器件A2的电流效率与器件A1相差无几,但是由于驱动电压低,A2的功率效率略优于A1. 在相同电压下,器件A3的电流密度比器件A2略低,其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则更优.

图5 器件A1~A3的电流效率-电流密度曲线

图6 器件A1~A3的功率效率-电流密度曲线

为了探究Li2CO3掺杂Bphen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机制,把器件A1~A3中空穴传输材料NPB换成空穴阻挡材料BCP,制备单一电子器件B1~B3,其能级结构如图7所示. 由于BCP具有较高的最高分子占有轨道,空穴不能由ITO阳极注入至发光层Alq3中,使得器件中只有电子注入和传输,从而不能发光,其电流密度-电压曲线如图8所示.

图7 器件B1~B3的能级结构

图8 器件B1~B3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

对比图8与图4发现,单一电子器件B1~B3和发光器件A1~A3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规律一致,即:相同外电压下,掺杂器件的电流密度高于未掺杂器件. 原因是Li2CO3的掺杂提高了Bphen的电子迁移率,增强其电子传输能力,类似Cs2CO3掺杂Bphen[9-10]和Li2CO3掺杂Alq3[11]. 掺杂器件中,Li2CO3掺杂质量分数为0.03的器件B2(或A2)电子注入和传输能力优于掺杂质量分数为0.06的器件B3(或A3).

2.3 电子注入和传输对光谱的影响

光谱的峰值、半高全宽是表征器件发光特性的参量,受发光物质所处的物理状态、运动状态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OLED中,器件结构的变化常常会影响激子复合区域的空间位置,导致发光光谱发生变化[12];外加电场同样会导致材料自身发光性质的变化[13]. 实际应用时,要求OLED具有优异的色稳定性. 因此,外加电场或改进器件结构对器件发光光谱的影响也是OLED研究中的热点.

图9是Li2CO3作为电子注入层对器件电致发光光谱的影响,可见Li2CO3电子注入层的加入,不影响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同时,无论是否加入Li2CO3,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不随外加电压变化而变化. 说明器件具有优异的色稳定性,这源于器件结构中激子复合区域和发光材料Alq3的稳定性.

(a)A0

(b)A1图9 器件A0和A1在不同电压下的电致发光光谱

下面分析Li2CO3掺杂Bphen对器件电致发光光谱的影响. 图10(a)~(c)分别为器件A1~A3在不同电压下的电致发光光谱,(d)为A1~A3在8 V驱动电压下的电致发光光谱. 图中显示器件A1~A3的电致发光光谱的峰值、半高全宽不随电压变化而变化,也不因Bphen中Li2CO3的掺杂质量分数改变而改变,器件总是具有优异的色稳定性.

(a)A1

(b)A2

(c)A3

(d)A1~A3图10 器件A1~A3的电致发光光谱

3 结 论

通过界面工程和掺杂工艺探究了Li2CO3作为电子注入层以及将其掺入电子传输材料Bphen中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 Li2CO3作为电子注入层能有效降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压,提高其发光亮度和效率,同时不改变器件的光谱特性,是有效的电子注入材料. Li2CO3掺入电子传输材料Bphen中时,可以改善电子的迁移率,并且进一步增加发光层中的电子浓度,因而提高发光效率.

猜你喜欢
电致发光空穴电流密度
考虑电化学极化的铅酸电池电流密度分布的数值分析
基于电致发光图像识别的PERC太阳能电池检测系统
喷油嘴内部空穴流动试验研究
C60与MoO3混合材料做空穴注入层的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柴油机缝隙式喷油器嘴内空穴流动的模拟分析
ZnO纳米晶掺杂的有机电致发光特性
铜电解常规PC工艺与高电流密度PC工艺的经济性对比
EL转向骑行手套
电极生物膜法应用于污水脱氮环节的试验研究①
全空穴模型中柴油非冷凝气质量分数的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