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2021-08-23 12:38杜佩晋
医药前沿 2021年18期
关键词:钉棒侧块脊髓型

杜佩晋

(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临汾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骨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脊髓型颈椎病作为严重的颈椎病类型,是指以颈脊髓损害为主要症状的亚型,在中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导致患者四肢麻木无力、感觉及运动障碍[1]。随着临床应用及医疗技术进步,常规术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不适用于多节段脊椎不稳患者,难以维持颈椎稳定。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可实现对颈椎运动节段及全颈椎的进一步稳定效果,保留颈椎的活动度[2]。为此,本次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72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38 例,女性34 例,年龄45 ~75 岁,平均年龄(57.46±3.62)岁,病程0.2 ~3 年,平均病程(1.12±0.45)年;所有患者均表现出手动作笨拙,肢体麻木、细小动作失灵、四肢力量及协调性差等症状,经X 线及MRI 检查颈椎的生理曲度存在或消失,存在多节段脊髓受压和不稳[3]。术前讲解手术相关内容及目的,知晓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例资料不全及随访脱落者、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或衰竭患者、血糖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合并颈椎骨折及脱位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有脊髓空洞、末梢神经炎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4]。

1.2 方法

做好术前准备,采取俯卧位,气管插管常规全身麻醉后头部置于头架上,经颈椎后正中切口15 cm,仔细剥离止血显露颈椎双侧椎板及侧块,先分别于需要固定的颈椎双侧侧块上定位钻孔,定位侧块中点内侧2 mm 位置,保持矢状面倾斜30°,向头方向,水平面倾斜20°,向外方向,选择合适长度螺钉。然后利用鹰嘴咬骨钳操作,将右侧椎板外板咬出骨槽,保留内板,形成门轴,再经左侧板外板咬出骨槽,全层咬除,随后将棘突咬除缩短,利用打孔器对颈椎棘突根部打骨孔,穿入10 号丝线打结备用。经右侧掀开椎板,利用预留的10 号丝线将颈椎棘突与右侧螺钉扎紧,悬吊固定,扩大椎管成形。显露颈髓,确保颈髓充分解压。将颈椎调整中立位,安装预弯固定棒及螺丝锁牢。将咬碎的骨粒植骨于门轴侧及打磨后的门轴侧侧块,留置负压引流管。术中可用C 型臂透视确定侧块钉棒系统情况。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2 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痊愈为症状消失,颈部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为症状改善,可工作和劳动,但伴轻度障碍;无效为症状、颈部及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评价术前、术后12 个月患者颈肩部疼痛与不适评分、上肢疼痛与麻木评分及臂丛牵拉试验评分,0 ~6 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测定术前、术后12 个月颈椎JOA(日本骨科学会)评分、颈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颈椎JOA 评分满分17 分,从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恢复越好;颈椎管矢状径及颈椎活动度采用颈椎中立侧位X 线片测定;观察术后轴性症状、神经根麻痹发生率[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版本的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前、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率分析

随访12 个月,72 例患者治疗痊愈43 例(59.72%),有效25 例(34.72%),无效4 例(5.56%),治疗有效率为68 例(94.44%),术后发生轴性症状5 例(6.94%),神经根麻痹3 例(4.17%),并发症发生8 例,并发症发生率11.11%。

2.2 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效果分析

术后患者颈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麻木与疼痛、臂丛牵拉试验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效果比较(x- ± s,分)

2.3 两组随访康复效果分析

术后患者颈椎JOA 评分、颈椎管矢状径显著高于术前,颈椎活动度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前、术后随访康复效果比较(x- ± s)

3.讨论

颈椎病是指有颈椎骨关节、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病变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常见的骨科、神经内科疾病。脊髓型颈椎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保守治疗效果差,一般无手术禁忌证首选手术治疗,而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成为研究重点[6-7]。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国内外应用普遍,治疗效果好,操作简单,但存在术后并发症多弊端,其中轴性症状发生率高,不利于术后恢复,影响治疗效果[8]。由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常常伴随颈椎退行性病变及颈椎失稳,如何确保术后保持稳定性成为研究重点,而传统采取棘突钢板和钢丝固定存留固定不确切,难以保证稳定性,且易发生并发症[9]。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利用侧块钉棒系统进行固定,其作为短节段固定方式,稳定强,颈椎的活动度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而且尽早实现康复功能训练,利于恢复。术中采用钛钉固定在侧块上,利用粗丝线悬吊棘突根部,可避免因为椎旁肌及关节囊的弹性固定失效而引起关门,并有利于缓解颈椎后路手术的轴性症状,属于重建颈椎稳定性的有效措施。本结果显示随访12 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4.44%,并发症发生率11.11%,术后患者颈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麻木与疼痛、臂丛牵拉试验显著低于术前,术后患者颈椎JOA 评分、颈椎管矢状径显著高于术前,颈椎活动度显著低于术前,提示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颈椎症状有效消除,减轻机体不适,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可行性高,利于脊髓功能及运动功能康复,手术开展价值较高。与钱晶晶[10]结果“均无出现门轴侧断裂及开门失效现象,侧块固定螺钉位置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肩部疼痛VAS 评分明显降低,JOA 评分明显增加,C2 ~C7 Cobb 角明显增大”相近,证实椎管扩大成形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提高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治疗优势。

综上所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钉棒侧块脊髓型
颈椎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在颈椎侧块置钉方法改进的解剖研究
颈椎三维重建对颈椎侧块螺钉固定的影响
基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的下颈椎椎管旁螺钉相关参数三维测量及可行性研究
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探析
浅论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的疗效分析
防跌倒警示牌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干预腰椎管狭窄的早中期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