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顺行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重要作用。数学是小学的基础课程,它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成长,然而过去的传统教学早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教育部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一名学生的思想决定他的未来,在数学方面也是如此,没有好的数学思想,就不可能有大的进步和提升,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非常重要。提出数学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很大帮助。
一、建构情趣情境引发学生提问
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需要一定程度的吸引才能专注某件事情,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复杂对学生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因而导致数学成绩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教师要通过构建数学知识的复杂性来构建趣味情境,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构造视频情境。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加强,小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越来越大,因为多通媒体能构造不同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样子来设计图形,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能够转动的立体图形来吸引学生,然后先以一个问题为引子,如:从正面看我们能看到什么?然后,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这样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再对学生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故事导入,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生的智力、思维发育还不成熟,对外界的一切还没有确切的认识,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成长,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设计“问题型数学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模仿天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故事设计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是那种可以一提到就能让学生模仿的故事人物,可以围绕着学生最喜欢的动画人物来设计,将动画人物改编成喜欢数学,而且爱提问的角色形象,如此把本该由教师教学的内容,通过动漫人物的“口”表达出来,如此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动画,围绕着熊出没的可爱的熊大熊二这个动画,把熊二改编成一个爱问问题的样子,比如:这棵树有多高啊?一米等于几分米啊?一分米等于几厘米啊?对此学生进行模仿,教师会让学生自己问问题,如:一米等于几厘米?还存在什么长度单位等问题,这样使学生慢慢养成提问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数学问题发散思维,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有深度,可见随着问题意识的养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会逐渐形成一大步,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它也无疑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也是核心素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展更多的探究活动。在实践中,学生的思维是从定向思维逐渐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动手操作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做数学的环境,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好方法,操作的过程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是技能形成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探究、发现的探究活动中来,靠自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
四、小组互动培养提问能力
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小组互动的形式,更好地加强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在学习“时、分、秒”课时,老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提问,一个问一个答,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問题意识,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所以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何伟雄.借助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为例[J].教育观察,2019,8(37).
[2]鲍玉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