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全中,王亚娟,程远芳,杨保胜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河南新乡 453000)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1]。混合式教学是将任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优化教学目标的教学元素混合,包括各种教学理念和理论、各种教学手段、各种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评价方式等的混合[2]。通过对国内外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案例研究发现,当前的SPOC 是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而设计的一种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可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注重学习者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习者学习主动性[3]、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医学类民办高校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任务繁重、对传统学习方法信心不足、学校的转型和特色发展不完善等问题[4]。因此,本研究结合教学目标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医学生物化学SPOC 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系列探索。
选取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2018 级临床医学专业2 班和3 班为研究对象,其中2 班为对照班,3 班为实验班,实验班采用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模式。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性别、年龄和相关课程成绩(医用化学、医学生物学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医学生物化学SPOC 课程资源建设:该研究在对临床医学生知识需求、技能需求、就业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执业医师大纲和考研大纲,结合已有的课程资源采取集体讨论、分工合作的方式,制定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设计每一章的教学过程、进行医学生物化学SPOC 资源建设[5]。
(2)医学生物化学SPOC 混合式教学实践:该研究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2018 级临床医学专业2班作为对照班,3 班为实验班,将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课、实验课、创新型实验、临床讨论课进行有机整合,按照线上自学、翻转课堂和理论讲授1∶2∶1 的比例实施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具体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3 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医学生物化学SPOC 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清华教学平台讨论区或微信群等途径与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汇总信息后将在固定时间对疑难点、易混点等问题进行解答。上述工作做完之后,便可进入下一部分知识的学习[6]。
《医学生物化学》是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基础必修课,该研究自2015年起对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现状、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进行分析,对已有的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梳理,确立该门课的SPOC 建设规划和混合式教学方案,并逐步实施和完善,取得了以下两方面的成果。
对混合式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理论成绩进行汇总,并用SPSS 软件对成绩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分析(P<0.05)
该研究回收31 名参与混合式教学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和10 名学生的访谈记录,首先,将问卷的数据从平台内导出,整理后录入SPSS 17.0整理统计;其次,将访谈记录按涉及的主题和角度进行归纳、整理[7];最后,将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的结果对比、验证、总结,为SPOC 的进一步完善和混合式教学的改进提供支持(见表2)。
表2 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调查均值(*P<0.05)
首先,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对比中可以看出,实验班成绩的均值高出对照班成绩均值4.2分,且两班(学生各31 名学生)成绩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其次,根据调查的目的,选用单样本t 检验对混合式教学满意度调查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调查问卷中,每题答案共5 档,从小到大分别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如检验值设为3,即“一般”对应的数值。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均值在3 和4 之间的有“语言交流能力有提高”和“动手及创新能力提高”两项,剩余11 项的均值则在4 以上,而且数据呈显著意义(P<0.05)。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SPOC课程资源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整体较为满意[8]。另外,“个别访谈”和“满意度调查”的结果也相互印证,如:现阶段部分学生对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故“便于自主学习”均值为3.93;“语言交流能力有提高”这一项学生的评价存在差异,通过调查发现,参与“课堂展示”的学生对这一项评价较高,而未参与的学生则评价不高,故以后会积极鼓励未参与的学生进行课堂展示[9]。
总之,基于医学生物化学SPOC 的混合式教学为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和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医学生物化学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方法越来越完善,满足了个性化教学的需求[10],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使教师成为设计者、实施者、调控者、评价者,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11],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的保障、监督、评价和反馈,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满足了其对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的需求,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