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传授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同时,对幼儿的思想情感形成科学的引导,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民间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其科学融入幼儿教育中,能够充分适应幼儿的年龄性格特点,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探讨科学的民间文化渗透策略,将民间文化融入游戏活动中,进行教育活动的科学设计,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推动教育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民间文化;幼儿教育;游戏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成熟,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幼儿教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渗透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民间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并能够将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和民族精神进行高效的传承,引导幼儿树立文化自信,对其价值观念形成科学的引导,推动幼儿的科学发展。
一、以民间文化為依托,开展游戏活动
民间文化是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悠久历史文化的直观呈现,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为丰富幼儿教育内容提供有效基础。[1]特别是幼儿正处在思想成熟和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对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无法形成有效的参与热情,利用丰富的民间文化为载体,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活动的趣味性,营造积极的参与氛围。游戏化的教育形式是幼儿教育的关键组成,通过游戏过程的参与能够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形成科学的引导,有效适应其年龄性格特色,在游戏参与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游戏活动的设计中,要对民间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对民间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满足幼儿成长需求的文化元素和内容,进行游戏活动的针对性设计。[2]例如,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典民间手工艺为游戏内容,设计相应的手工游戏活动,如定西剪纸、木版窗花年画等,有效提升游戏活动的丰富度。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民间文化的相应宣传视频资料,构建游戏活动情境,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培养幼儿的主动意识,调动其思维活跃度,推动游戏活动效果的提升。岷县花儿作为人类口头非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游戏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花儿会的形式,设置角色扮演活动,举办花儿会,由幼儿进行传统歌曲的养成,并模拟实际的物资交流活动,营造积极的游戏氛围,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二、以家乡民俗民风为契机,开展游戏教学
幼儿受到其年龄和思维理解能力的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无法保持较好的专注度,固定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无法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教师要将教育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幼儿能够根据自身生活经历,形成积极的参与热情。[3]而民间文化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深入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民风民俗,进行游戏活动的针对性设计,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有效融入,提升游戏活动的引导效果。例如,在春节活动中,巴当舞作为当地重要的风俗,是古老的民间习俗,教师可以提取巴当舞中的经典动作,编排相应的舞蹈,与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形成有效的结合,实现民间文化的高效渗透,有效提升游戏活动的吸引力,使幼儿能够通过舞蹈活动过程,实现思想情感的成长。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有效掌握幼儿的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对幼儿的家庭活动表现形成有效的了解,对游戏活动进行个性化设计。要积极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将岷县点心工艺、通渭草编技艺为主题,设计亲子游戏活动,由家长和幼儿进行游戏人物的合作完成,有效提升亲子教育效果。
三、注重民间文化特征的凝练,深化理解
民间文化是地方悠久历史的直观呈现,其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志,对幼儿成长起到积极作用,而幼儿正处于思想成熟的基础阶段,对民间文化的思想无法形成有效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民间文化活动的开展中,要充分结合幼儿实际成长需求,对文化特征进行准确的提取,并在教育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利用,有效适应幼儿身心特点,实现传统文化的科学传承,为推动民间文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四、结语
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渗透对提升幼儿教育水平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路,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重视对身心协调发展的重视,深入研究地方民间文化,与幼儿成长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科学设计教育活动,推动民间文化价值的高效实现,对幼儿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海常.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9):37-38.
[2]聂琼.幼儿教育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之我见[J].女报(时尚版),2020(1):1.
[3]皋润玺.试析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20(10):163.
作者简介:马桂芳(1984—)女,汉族,本科,甘肃定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