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颖珍
【摘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们团结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一、前言
为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农村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者在教学实践中,把所教班级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对比教学实验,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对数学课堂的理论指引
(一)数学课堂要体现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 ;(2)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 ;(3)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 ,这些方面都会促使我们的课堂有所改进。
(二)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做到这些,传统的讲课模式明显不能做到让人人都能在课堂上有收获,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小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又称共同学习,其理论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学基础。这种理论的核心很明了: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对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践
(一)小组的编排
农村中学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弱,自学阅读教材效果不好,更谈不上完成一定量的预习作业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座位的编排上,笔者认为:1.人数方面四人小组是最佳的,人数太多,组长兼顾不了;人数太少,讨论问题的时候可作为参考的意见有限;2.文理科搭配,这样取长补短;3.同桌“师徒结对”;4.在坐的时候采用对角线形式,就是两个“师傅”,两“徒弟”分别是对角线位置。
(二)小组的制度规范化
小组分好了,到底怎么样实施,怎样才能保证小组学习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制度的规范和严格执行了。我们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规章制度”其中包括:
1.组长职责:明确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组长应在班主任和班委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履行职责。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小组的学习和进行小组常规管理。
2.小组评价:有效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把它分为:课堂评价(教师评);作业评价(各科课代表);背书、听写或默写评价(各科课代表);考试评价(小组长统计);制定小组的奖惩措施。
(三)学案的编排有利于小组的活动
小组分好了,制度也定好了,那么,什么时候研?什么时候学?怎么研学?这些都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在校学生的自习时间不多,并且农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薄弱,特别是一些数学语句难读更难懂,所以,我们在研学案的编排上也做了摸索和实践。最后,我们总结出两大模块,五个环节的方式。如下形式:
小组在预习以及课堂上都有活动。课前的预习作业主要是阅读教材和温故知新两种类型:阅读教材会具体到读哪里,如何读。例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布置预习作业。
通过练习的手段引出新的知识点,以便在课堂合作探究的小组析疑部分小结。例如,《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一课中,我们就会布置预习作业:
这些作业都是在上新课的前一天布置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组长检查预习的结果。
课堂上主要是小组释疑与小组探究展示两个环节。小组析疑环节主要就是小组展示预习成果,然后教师小结知识点。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小组析疑环节,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180°时,居然有六种方法:
并小结了添加辅助线思路:1.构造平角;2.构造同旁内角
小组探究展示则主要是围绕知识点进行题型训练,这部分展示过程首先是“徒弟”板演,“师傅”补充修改,如果问题还没有解决,则小组长完善,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实现知、情、意、行的全域发展,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即可。
五、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的效果
经过三年多的训练,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小组之间良性竞争,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表达的能力和自信心都有很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很好的体现。在2018学年的中考中,笔者所教的(5)班和(6)班的中考取得优秀的成绩,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实验班(5)班48人参加中考,考上国家级重点高中分数线的有15人,上高中线的有39人,都是全年级最多的。
当然,这只是小组学习的雏形,要完善还要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比如,良好的长效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何更好、更科学地对小组评价、对个人评价等,也是今后笔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赫成东.高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8):100-101.
责任编辑 胡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