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河道蓼属植物资源调查和应用价值分析

2021-08-17 01:21张庭玮张帆何涛高鸿永高旭日李厚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1年7期
关键词:花被渭河流域渭河

张庭玮,张帆,何涛,高鸿永,高旭日,李厚华*

(1. 陕西秦草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 咸阳 71200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3. 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管理局, 内蒙古 五原 015100)

蓼属(Polygonum)隶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蓼属是蓼科中最大的属,全世界约有23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有113种(23种特有),分布于南北各省(区),常见于路边或水湿处[1]。蓼属植物适应范围广,大多数极耐寒,喜光照或半阴条件以及湿润土壤环境。蓼属植物与人们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绝大多数具有药用价值。花色清淡素雅,花期持久,生命力顽强,可作观赏植物应用于岩石园及湿地等处;在水土保持以及污染治理上也起着重要作用[2-3]。

目前对渭河河道植物的系统研究极少,限制了渭河河道野生植物资源,尤其是蓼属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进一步地开发利用。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对渭河蓼属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观赏特点和生态特性等重要性状进行研究,并对其园林应用价值、生态价值、药用价值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关于在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和园林应用三个方面的合理利用建议,为本区域蓼属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1 调查地区概况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地区概况

渭河自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发源,流经甘肃省的天水以及陕西省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市,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干流全长818 km。渭河流域面积1.348×105km2,流域北部为黄土高原,南部为秦岭山脉,渭河流域整体处于干旱和湿润地区过渡地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但降水较多,多为短时暴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约为7.8~13.5℃,降水量400~800 mm,春季伏旱较多[4-5],年日照时数2 000~2 500 h,年积温(≥10℃)4 000~4 450℃,无霜期155~219 d[6]。

1.2 调查方法

采用线路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河道主干段全长为818 km,自甘肃省渭源县设置第一个调查样点,每间距15 km在河岸两侧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设样点1个,并在陕西省潼关县设置最后一个样点,总计83个调查样点。在每个样点的河两岸分别设置样带条,样带短边与河流走向平行,并紧靠河缘,长边与河流走向垂直。选取靠近河缘一点作为中点,分别向河上游和河下游延伸50 m,即样带宽为100 m;垂直河流走向,从河缘出发到河堤即为样带长度。调查小组于2018年5月到2020年8月对样地内的蓼属植物资源进行系统性调查,拍摄照片,采集植物标本,在查阅《中国植物志》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蓼属植物进行鉴定和分类,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2 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渭河河道蓼属植物资源调查结果

渭河河道蓼属(Polygonum)植物共计12种(含变种),分别为:两栖蓼(P.amphibium)、萹蓄(P.aviculare)、红蓼(P.orientale)、水蓼(P.hydropiper)、习见蓼(P.plebeium)、丛枝蓼(P.posumbu)、长鬃蓼(P.longisetum)、圆基长鬃蓼(P.longisetumvar.rotundatum)、尼泊尔蓼(P.nepalense)、酸模叶蓼(P.lapathifolium)、绵毛酸模叶蓼(P.lapathifoliumvar.salicifolium)、西伯利亚蓼(P.sibiricum),分述如下:

2.1.1 两栖蓼(P.amphibium)

多年生草本,两栖植物,有根状茎。陆生型,茎直立,高可达60 cm;叶宽披针形,全缘,长5~13 cm,宽1~2 cm,先端急尖,基部近心形;托叶鞘筒状,有缘毛。水生型,茎呈漂浮型,无毛,节部生根;叶长圆形或宽披针形,长5~11 cm,宽2~4 cm,全缘,先端较钝,基部心形,两面无毛;具叶柄;膜质托叶鞘筒状,上端平截。花序一致,总状花序呈穗状,长2.5~4 cm;苞片漏斗形,淡绿色;花被5深裂,白色或粉红色;雄蕊5枚;花柱2,线形,基部合生。黑褐色瘦果双凸镜状,包于花被中。花果期7~9月。

2.1.2 萹蓄(P.aviculare)

一年生草本,陆生型。茎平卧、斜上或直立,基部多分枝,长10~35 cm;幼枝具有角棱。叶椭圆形或披针形,蓝绿色,全缘,长1~3.5 cm,宽0.5~1.2 cm,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下面侧脉明显;叶柄短,基部具关节;托叶鞘膜质,上部白色,具撕裂脉。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每花簇6~9花,苞片膜质;花被5深裂,花被片长2~2.5 mm,绿色,边缘白色或淡红色;雄蕊8枚;花柱2,极短,柱头头状。黑褐色瘦果卵状三棱形,具3棱。花果期5~9月。

2.1.3 红蓼(P.orientale)

一年生草本,陆生型。茎直立,高90~200 cm,上部多分枝,全株密被长柔毛。叶卵形或椭圆形,全缘,长9~20 cm,宽4~12 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叶柄长3~8 cm。膜质托叶鞘管状,具缘毛,先端具绿色的草质翅。总状花序呈穗状,长3~8 cm,通常多个再组成圆锥花序;苞片阔漏斗状,长约0.4 cm,内有3~5朵花;花被深5裂,白色或粉红色;雄蕊7枚,伸出花被外;花盘有数裂片,花柱2,基部合生,稍露出花被外。近圆形瘦果黑色,扁平,直径约3 mm,全包于花被内。花果期6~10月。

2.1.4 水蓼(P.hydropiper)

一年生草本,湿生型。茎直立,高40~75 cm,多分枝,无毛,节部较膨大。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全缘,长5~8 cm,宽0.5~2.5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黑色腺点,有缘毛,叶腋具闭花受精花;叶柄短;具辛辣味。褐色托叶鞘膜质,管状,长约1 cm,疏生短伏毛,先端截形,有短缘毛。总状花序穗状,长3~8 cm;漏斗状苞片绿色,边缘膜质,具短缘毛,内含3~5花;花被5深裂,绿色,上部粉红色或白色;雄蕊6枚;花柱2~3个,柱头头状。瘦果卵形,黑褐色,双凸镜形或三棱形,包于花被中。花果期6~10月。

2.1.5 习见蓼(P.plebeium)

一年生草本,陆生型。茎平卧,高可至20 cm,自基部分枝,小枝节间较叶片短。叶倒披针形或窄椭圆形,长0.5~1.5 cm,宽0.2~0.4 cm,基部呈窄楔形,叶柄极短;白色托叶鞘膜质,透明,长0.2~0.3 cm,顶端撕裂状。花3~6簇生叶腋,遍布植株;苞片呈膜质。花被片长椭圆形,绿色,5深裂,边缘白色或淡红色,长1~1.5 mm;雄蕊5枚;花柱2或3,极短。黑褐色瘦果宽卵形,具3棱,双凸,长1.5~2 mm,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果期5~9月。

2.1.6 丛枝蓼(P.posumbu)

一年生草本,陆生型。茎斜上生长,高35~70 cm,多分枝,具棱纵,节部略膨大。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长3.5~6 cm,宽1~2 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具缘毛,两面均无毛,叶片中部具深色斑块;膜质托叶鞘筒状,外面沿脉疏生硬伏毛,先端截形,具有长缘毛;叶柄长不足1 cm。总状花序呈穗状,组成圆锥花序;长6~10 cm;淡绿色苞片漏斗状,两面无毛,边缘具长毛,内含3~4花;花被5 深裂,粉红色,长约0.2 mm;雄蕊8枚;花柱3,柱头头状。黑褐色瘦果三棱形,长约2 mm,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之内。花果期6~10月。

2.1.7 长鬃蓼(P.longisetum)

一年生草本,陆生型。茎直立、上升或基部近平卧,高35~60 cm,节部稍膨大。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6~12 cm,宽1~2 cm,基部楔形,先端尖,上面近无毛,下面沿叶脉覆盖平伏毛,具缘毛;叶柄短,托叶鞘长7~8 mm,疏被柔毛,缘毛长6~7 mm。穗状花序,长2~4 cm;苞片呈漏斗状,无毛,具长缘毛。花梗长2~2.5 mm;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紫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1.5~2 mm;花柱3,中下部连合。瘦果宽卵形,具3棱,长约2 mm,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果期6~9月。

2.1.8 圆基长鬃蓼(P.longisetumvar.rotundatum)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不同处是:叶基部圆形或近圆形。

2.1.9 尼泊尔蓼(P.nepalense)

一年生草本,陆生型。茎外倾或斜上生长,高25~40 cm,基部分枝。茎下部叶呈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 cm,先端尖,基部宽楔形,沿叶柄下延成翅,两面无毛或疏被刺毛,疏生黄色透明腺点;叶柄长1~3 cm,或近无柄,抱茎;托叶鞘筒状,长0.5~1 cm,无缘毛,基部被刺毛。花序头状,顶生或腋生,基部具1叶状总苞片,每苞内具1花;花序梗上部被腺毛;苞片卵状椭圆形,无毛;花梗较苞片短;花被长圆形,4裂,淡红色或白色,长2~3 mm;雄蕊5~6枚;花柱2,中上部连合。黑色瘦果宽卵形,扁平,双凸,长2~2.5 cm,密生洼点,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5~10月。

2.1.10 酸模叶蓼(P.lapathifolium)

一年生草本,湿生型。茎直立,高30~90 cm,分枝,无毛,常呈棕红色,节部膨大。叶宽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6~15 cm,宽1~3 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中部有新月形紫黑色斑纹;淡褐色托叶鞘筒状,有多数脉纹,无毛及缘毛。1至多个总状花穗再组成圆锥花序,下垂;苞片呈漏斗状,边缘斜而有细缘毛,含5~6花;花被白色或粉红色,4或5裂;雄蕊常6枚;花柱由基部2裂,向外弯曲。黑褐色瘦果卵圆形,扁平,全部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果期6~9月。

2.1.11 绵毛酸模叶蓼(P.lapathifoliumvar.salicifolium)

一年生草本,湿生型,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是叶下面密生白色绵毛。

2.1.12 西伯利亚蓼(P.sibiricum)

多年生草本,陆生型。根状茎纤细;茎斜上或近直立,高15~25 cm,基部分枝,无毛。叶线形或披行形,全缘,稍革质,长6~13 cm,宽约1 cm,基部楔形或戟形。膜质托叶鞘筒状,易破裂。顶生圆锥状花序,花稀疏;苞片漏斗状,具4~6朵花;花柄短,中上部有关节;花被5深裂,黄绿色,裂片呈长圆形;雄蕊7~8枚,稍短于花被;花柱3,柱头头状。黑色瘦果卵形,有3钝棱,长约3 mm,稍凸出花被。花果期6~9月。

2.2 渭河河道蓼属植物性状分析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渭河河道12种蓼属植物虽然同属,但是茎形态变化较大,主要分为直立型、半直立或平卧型以及漂浮型3种类型(为了便于统计分析,每种植物只取1种主要的茎形态类型进行分类)。其中,半直立或平卧型种类最多,共有6种,占总数的比例为50.0%,包括萹蓄、习见蓼、长鬃蓼、圆基长鬃蓼(变种)、尼泊尔蓼、西伯利亚蓼;直立型,共有5种,占总数的比例为41.7%,包括红蓼、水蓼、丛枝蓼、酸模叶蓼、绵毛酸模叶蓼(变种);漂浮型,仅1种,占总数的比例为8.3%,包括两栖蓼(表1)。其中较为特殊的两栖蓼除水生型植株茎形态表现为漂浮型外,陆生型还表现为直立型。

依据生活型,渭河河道12种蓼属植物可分为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2种类型。其中,一年生草本的植物种类最多,共有10种,占总数的比例为83.3%,包括萹蓄、红蓼、水蓼、丛枝蓼、习见蓼等;多年生草本的种类相对较少,仅2种,占总数的比例为16.7%,包括两栖蓼、西伯利亚蓼(表1)。

依据生态型,渭河河道12种蓼属植物可分为陆生型、湿生型以及水生型3种类型(为了便于统计分析,每种植物只取1种主要的生态型进行分类)。其中,陆生型种类最多,共有8种,占总数的比例为66.7%,包括萹蓄、红蓼、丛枝蓼、习见蓼、长鬃蓼等;湿生型的种类较少,有3种,占总数的比例为25.0%,包括水蓼、酸模叶蓼、绵毛酸模叶蓼(变种);水生型仅有1种,占总数的比例为8.3%,包括两栖蓼(表1)。

渭河河道蓼属植物花色丰富多彩,不仅种间花色有差异,种内变化也较大,以红色类、白色类和绿色类为主。其中,花被淡红色或紫红色:长鬃蓼、圆基长鬃蓼;花被淡红色:丛枝蓼;花被为淡红色或白色:两栖蓼、红蓼、酸模叶蓼、绵毛酸模叶蓼;花被淡紫红色或白色:尼泊尔蓼;花被绿色,边缘为白色或淡红色:萹蓄、水蓼、习见蓼;花被黄绿色:西伯利亚蓼(表1)。

表1 渭河蓼属植物生物学特征Table 1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ygonum spp. in Weihe River

3 应用价值分析

根据渭河蓼属植物的特点与优势,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园林应用价值、生态价值及药用价值这三个方面。

3.1 园林应用价值

野生观赏植物具有观赏价值高、耐寒耐旱、病虫害少、见效快等优点[7],这些优点正是许多园林栽培植物所缺少的。同时,野生植物是城市园林花卉的重要种质资源,不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是未来花卉育种的库源[8]。以西安市为例,近几年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但仍然存在外来树种引种过多,忽视乡土树种的现象[9],对野生植物的运用较少。将野生植物应用于园林中,不仅可以充分地展现当地地域特色,也有利于营造生态型园林和节约型园林[10]。渭河河道蓼属植物作为野生观赏植物,在园林上的开发应用应结合其观赏价值、生态习性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

3.1.1 观赏价值

观花:渭河河道蓼属植物的花型以呈穗状的总状花序居多;花色以红色类、白色类和绿色类为主,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蓼属植物的花期主要在秋季,花期较长。当渭河河道其他植物即将枯萎萧条,蓼属植物显得尤为醒目,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应用于园林中可丰富秋季观花植物的种类,如红蓼(图1)。

图1 红蓼Fig.1 P. orientale

观叶:渭河河道蓼属植物的叶片形态较为丰富,从披针形到宽披针形,再到卵型、三角状卵形。如萹蓄呈披针形,长鬃叶蓼、圆基长鬃蓼、酸模叶蓼等叶形呈宽披针形,红蓼叶形呈卵形或椭圆形,尼泊尔蓼茎下部叶呈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除了叶片形体的多样性,蓼属植物的叶色也别具一格,蓼属植物的叶片上中部常具有深色的斑纹或斑块,如酸模叶蓼(图2)。另外,叶片被绵毛的蓼属植物也极具观赏价值,如绵毛酸模叶蓼(图3)。

图2 酸模叶蓼Fig.2 P.lapathifolium

图3 绵毛酸模叶蓼Fig. 3 P. lapathifolium var. salicifolium

观果:蓼属植物果实的特殊之处在于花被片在果期常宿存,将种子包被覆盖。多数种类的花被片颜色在果期保持不变,呈红色或粉色,从而延长其观赏期,渭河河道蓼属植物如丛枝蓼、习见蓼、长鬃蓼等在开完花后,其花被片依旧保持原有颜色。

3.1.2 应用方式

根据其特点和习性,蓼属植物可应用于渭河流域多种园林景观中。在湿地景观营造中,水蓼、酸模叶蓼、绵毛酸模叶蓼、两栖蓼等属于湿生型或水生型的蓼属植物可用于水体驳岸的绿化,从而使水体和驳岸自然相接。在花境营造中,株型相对低矮的长鬃蓼、丛枝蓼等蓼属植物可应用于缀花草坪的营建或作为花境的前景;株型高大的红蓼等可作为花境的中景或者背景[1]。在地被营造中,野生地被替代人工草坪就是一种节约资源的好做法[11]。相关资料显示[12],萹蓄在干旱、沙化、贫瘠和板结的土壤上生长良好,覆盖率可达90%以上,多雨季节覆盖率可达100%,并可以形成较纯的植物群落,具有极高的坪用价值(图4)。

图4 萹蓄Fig. 4 P. aviculare

3.2 生态价值

除了在园林应用以外,蓼属植物在山谷、河沟、田边以及路边都能生长,生境广泛,有抗污染的、耐水湿的、耐寒的,花期长,生命力顽强,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多种多样的生态属性[13]。利用其习性及抗逆性可应用于渭河流域地区的湿地修复、水土保持以及环境污染修复当中(表2)。

3.2.1 湿地修复

结合生物方法和生态方法对水体进行治理,具有低能耗、低投资、处理过程与自然系统有更大的相融性等优势,即水生植物修复技术[14]。因部分渭河蓼属植物为湿生或水生植物,具有耐湿、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可作为湿地修复中重要的植物材料,如水蓼、酸模叶蓼、绵毛酸模叶蓼。有研究表明,酸模叶蓼具有优良的耐水淹胁迫的能力[15]。同时部分陆生型蓼属也能适应湿地生境,如红蓼、丛枝蓼、圆基长鬃蓼。

3.2.2 水土保持

渭河流域北部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加之过度的农业垦殖和滥砍滥伐,使其原本的植被严重破坏,这也导致了黄土高原地区以及渭河部分流域河床淤积、水土流失严重[16]。此外,盲目进行引种、忽视乡土植物的运用也是国内当前生态护岸植物选择的普遍问题[17]。而酸模叶蓼等一些蓼属植物是本区主要群落的建群种,根系较为发达。可利用酸模叶蓼等植物进行河道护坡,作为渭河河道水土保持的重要植物材料。

3.3.3 环境污染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即采用对重金属抗性强、具有一定吸收富集能力且生物量大的特殊植物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因对环境副作用小、廉价高效,已经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18]。水蓼、红蓼可去除污水中的总氮、总磷,达到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19],酸模叶蓼为锰超量聚积植物,是一种前景极佳的植物修复材料[20]。同时,酸模叶蓼对镍、锌等重金属有富集作用,并将其大部分转运到地上部分,以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对生态保护有积极意义[21]。西安浐灞生态区曾经是西安城区的污水排放地,浐灞两河中氨氮含量严重超标,虽然为缓解环境污染建立了生态区,但是存在忽视野生植物应用、大量建造人工景观的问题[22]。基于此特点,红蓼、水蓼、酸模叶蓼可用于渭河流域环境污染修复。

3.4 药用价值

此次调查到的渭河野生蓼属植物均具有药用价值。蕴藏量大且具有较重要药用价值的主要有红蓼、萹蓄、水蓼等。红蓼,果实入药,名“水红花子”,有活血止痛、消积、利尿等功效。萹蓄,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通经利尿功效。水蓼,全草入药,消肿解毒、利尿、止痢。不同蓼属植物的重要应用价值见表2。

表2 渭河蓼属植物的主要应用价值Table 2 The main application value of Polygonum in Weihe River

4 讨论与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可以较全面地查清并研究渭河河道蓼属植物资源状况,解决渭河蓼属植物本底资源不清的问题。12种蓼属植物中,大部分具有园林应用价值及药用价值,开发前景广阔。特别是部分蓼属植物为湿生或水生型(33.3%),具有湿地修复、水土保持、环境污染修复等生态价值,能够为渭河流域湿地修复植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优良的资源。

但目前,蓼属植物在渭河流域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中却少有应用,因此充分保护和利用渭河蓼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4.1 在资源上加强对渭河蓼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引种驯化

目前缺少对渭河野生蓼属植物资源的专项保护和引种驯化,渭河流域尚未有野生蓼属植物资源专类园或资源圃。渭河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存在工业污水排入渭河的现象,致使渭河流域内蓼属植物的生存条件逐渐恶化。在调查过程中,部分蓼属植物在渭河仅有零星分布,渭河蓼属植物资源状况和前景堪忧。建议加强对渭河蓼属植物资源的调查、保护和生物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可通过在部分渭河流域的湿地公园中建设蓼属资源专类园或资源圃,收集保存渭河蓼属植物资源。同时加强渭河蓼属植物特点与习性的研究,根据其习性展开包括繁殖方式、栽培技术研究等引种驯化工作,为渭河野生蓼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4.2 在生态修复上加强对渭河蓼属植物开发利用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渭河流域缺少供湿地修复和水土保持中应用的乡土植物种苗,而作为渭河流域的乡土植物,蓼属植物部分种类具有耐湿、生命力顽强、耐污与吸附污染的特点,能够解决该问题,从而拥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所以对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蓼属植物,如红蓼、水蓼、酸模叶蓼、绵毛酸模叶蓼等蓼属植物应当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大量繁育,使其可以在渭河流域的生态修复中发挥其作用。在湿地修复营造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蓼属植物,与其他野生的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进行混播播种,从而营造复合的植物群落。因目前渭河耐湿的乡土植物应用较少,针对渭河耐湿的蓼属植物,进行湿地修复方面的开发利用,可替代国外引进的园林植物应用于湿地修复,避免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的影响,进而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4.3 在园林绿化上加强对渭河蓼属植物资源的推广应用

针对观赏性蓼属植物,综合考虑其观赏部位、生态习性和栽植地段的环境条件,进行开发应用[3]。通过在园林绿化上加强对渭河蓼属植物资源的推广利用,可以丰富渭河流域乡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如将红蓼、酸模叶蓼等蓼属植物作为花境、草坪、湿地岸边的背景植物进行推广应用,或者还可以把萹蓄作为地被在河滩上种植,从而发挥渭河蓼属植物作为乡土植物而拥有的优良特性,如病虫害少、耐寒耐旱、见效快等优点,减少园林绿化养护的成本。

猜你喜欢
花被渭河流域渭河
故乡
故 乡
石蒜 夏日里的一抹惊艳
话说石蒜
基于RS/GIS 渭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渭河流域香菜夏秋无公害栽培技术
渭河流域粮食生产与灌溉农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
一种天水市渭河径流预测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