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同伴互动中言语反馈量化分析

2021-08-17 02:39陈丽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年龄段言语同伴

陈丽媛

(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幼儿言语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在同伴互动中幼儿以何种言语状况进行交流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幼儿进行观察时,研究者发现部分幼儿能够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互动,而相当一部分幼儿却不能顺利进行同伴交流,甚至因为言语表达不当遭到同伴的排斥和拒绝。杨金焕等人从话轮转换、会话发起、会话维持和会话修补四个方面,对幼儿和成人以及幼儿和同伴之间的语言交往能力进行分析,发现成人对幼儿在上述几方面的相关性和脱离情境语言的发展有显著支持作用[1]。介于幼儿言语发展特殊性及成人在幼儿言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3-6岁幼儿与同伴进行互动时的言语反馈现状,并就教师如何对幼儿言语互动进行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对幼儿同伴互动中言语反馈进行整体分析,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幼儿言语反馈使用的具体状况以及使用该言语反馈类型的具体原因,有助于提高幼教工作者对幼儿言语交流的认识。本研究参照胡健、徐宏亮中言语反馈的分类,将言语反馈分为积极性言语反馈、消极性言语反馈以及中立性言语反馈[2]。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福建省某幼儿园的80 名幼儿组成同伴互动小组,幼儿的年龄分别为3 岁、4 岁、5岁、6 岁(同龄幼儿年龄相差不超过6 个月),每个年龄段共10对幼儿即20名幼儿,男女对半,每个同伴互动小组分别由来自该幼儿园同一班级且同龄的幼儿组成。研究者选取了3-6岁幼儿最喜爱的“娃娃家”和“医院”两个主题并提供了幼儿熟悉的活动材料。待幼儿消除对研究者及其周围环境的陌生感之后进行正式录像,活动录像持续20分钟。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尽量不对幼儿进行干扰,使幼儿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与同伴进行互动。

(二)研究方法

通过对收集到的影音资料按照年龄进行分类整理,将每对幼儿互动语料进行编号并通过反复倾听转录为文本格式,以便后期的编码处理。本研究中的编码体系借鉴前人相关研究与《言语行动目录(简略版)》(Inventory of Communicative Acts-Abridged,简称INCA-A)编码以及其他自定义编码组合而成①。其中“积极性言语反馈”编码,研究者主要借鉴梁入文、周兢(2017)《3-6 岁儿童同伴互动中“支持性言语反馈”的使用研究》,同时根据研究目的及搜集到的语料从INCAA中选取相关码号,形成本文中使用的编码:包括认可或同意、正向情绪性言语、正向评价、礼貌性言语、帮助这五个维度,共有14 种编码类型;“消极性言语反馈”编码,研究者主要借鉴杨田、周兢(2015)《3-6 岁幼儿同伴互动中否定句的使用情况》,同时根据研究目的及搜集到的语料从INCAA 中选取相关码号,形成本文使用的编码包括拒绝、反对、否定和负面评价四个维度,共10编码类型;“中立性言语反馈”编码,根据研究目的及搜集到的语料,从INCA-A 中提取2 种编码。研究者将设计好的编码以添加节点方式输入NVivo软件中,根据转录语义进行针对性编码。将NVivo软件统计结果以Excel 表格形式进行导出整理,结果输入SPSS22.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中进行量化计算。

二、研究结果

3-6 岁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频率随其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随着幼儿进入托幼机构,幼儿有许多活动都是和同伴一起进行的,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时期,幼儿变得更受同伴的影响,他们与同伴相处方式发生着变化,语言作为其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聚焦幼儿与同伴互动中的对话过程,根据言语反馈的相关概念,可将言语反馈分为积极性言语反馈、消极性言语反馈和中立性言语反馈,而合理的反馈能对幼儿与同伴交往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一)3-6岁幼儿同伴互动中言语反馈总体概况

从表1 中可以看出,从言语反馈数量方面分析:3-6 岁幼儿中每个年龄段幼儿总言语反馈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具体来看,在积极性言语反馈和消极性言语反馈方面,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反馈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中立性言语反馈方面,幼儿言语反馈数量与年龄的变化并无较大关系。

表1 各年龄段幼儿言语反馈类型的描述统计及差异比较

从言语反馈差异性方面分析:3-6 岁同伴互动中积极性言语反馈(F=4.392,p<0.05)和消极性言语反馈(F=3.265,P<0.05)存在显著差异,而中立性言语反馈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544,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这种差异主要是从6 岁开始,具体而言,在积极性言语反馈上,6 岁幼儿较3 岁幼儿(F=17.2,p<0.05)的发展呈显著性差异,4 岁和5 岁幼儿较其他年龄段幼儿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消极性言语反馈上6 岁幼儿较3 岁幼儿(F=11.8,p<0.05)存在显著差异,4 岁和5 岁幼儿较其他年龄段幼儿均无显著性差异,如表2 所示。

表2 各年龄幼儿不同言语反馈类型的多重比较

积极性言语反馈、消极性言语反馈以及中立性言语反馈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分析其在幼儿同伴互动中所占的比重,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幼儿在与同伴进行言语互动时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如图1所示,同伴互动中幼儿积极性言语反馈的比例从3岁的59.4%稍微下降到4岁的57.8%,5岁的57.9%后逐步上升至6岁的60.2%;在消极性言语反馈方面,从3岁的32.1%,4岁的34.7%,逐步上升至5 岁的36.4%,而后稍微下降至6 岁的36.2%;而中立性言语反馈的比例分别为8.3%,7.5%,5.7%,3.6%,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且从3岁至6岁呈逐步下降趋势。

图1 幼儿不同言语反馈类型的发展趋势

由此可知,不同年龄段都是以积极性言语反馈为主要反馈形式、消极性言语反馈次之、中立性言语反馈出现较少。积极性言语反馈在6岁时有明显的提升;消极性言语反馈在5 岁时有明显提升,而后保持稳定;中立性言语反馈则持续下降。

(二)3-6岁幼儿同伴互动积极性言语反馈具体特征

1.积极性言语反馈与年龄的差异分析

由表3 可知,3-6 岁同伴互动中所使用的积极性言语反馈数量与其年龄存在显著差异(F=4.392,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使用更多的积极性言语反馈。一方面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词汇量逐步增加,能够理解与反馈同伴的言语;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习得更多的言语交往技能,更加乐意与人交往。

表3 积极性言语反馈与年龄的差异分析

2.幼儿积极性言语反馈常用类型

如图2 所示,研究者将积极性言语反馈分为五个维度,分别为:帮助、礼貌性言语、认可或同意、正向评价以及正向情绪语言,其中“认可或同意”以及“帮助”两个维度占比最高,“礼貌性言语”和“正向情绪语言”所占比率最低。具体来看,“认可或同意”在3 岁至5 岁占比最高且都较为平稳,每个年龄段该维度所占全部言语反馈的比例在27%至28%之间,在6 岁时突然下降至24%。“帮助”在4 岁至6 岁的积极性言语反馈中基本呈递增状态,从4 岁的23.26%到6 岁的27.09%。而在“礼貌性言语”和“正向情绪语言”方面,四个年龄段幼儿使用该类型言语反馈比例占该年龄段全部反馈比例均在2%以下。

图2 积极性言语反馈中五个维度使用比率趋势图

表4 各年龄段幼儿积极性言语反馈类型的使用比率

上述表格中显示了3-6岁幼儿在同伴互动中的各项积极性言语反馈的使用比率发展状况。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年龄段幼儿在积极性言语反馈的使用上主要有六种反馈类型,依次为:AC—认可对方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12.5%)、EQ—诱发问题(7.97%)、SA—通过陈述回答疑问句(7.31%)、RP—向听者要求、建议某种行动(6.91%)、AP—同意先前者说话的提议(6.87%)、ES—表达惊讶(2.33%)。各年龄段在积极性言语反馈的使用中使用频次较少的两种反馈类型为MK—致谢、道歉、问好、祝贺等礼貌性言语(0.88%)、AB—对听者的行为表示积极评定(0.75%)。

从图3 可以清晰地看到,3 岁和4 岁幼儿使用言语反馈类型更加分散,5 岁和6 岁幼儿使用言语反馈类型则相对集中。具体来看,AC(认可对方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在3 岁、4 岁和6岁幼儿使用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积极性言语反馈类型,5 岁幼儿使用频率相对较少;SA(通过陈述回答疑问句)在3 岁使用频率最高,4 岁下降较为明显,而后基本保持不变至6 岁;EQ(诱发问题)在3 岁至5 岁呈递增趋势,在6 岁时有所下降;AP(同意先前者说话的提议)在5 岁时使用频率最高,3 岁、4 岁和6 岁使用频率差异性较小;RP(向听者要求、建议某种行动)在3岁至6 岁呈递增趋势,特别是在6 岁时使用频率增速较快。

图3 积极性言语反馈中EQ,RP,SA,AC,AP反馈类型使用比率发展趋势图

AC 是指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行为或者言语表示认可的一种积极性反馈方式,由于幼儿认可同伴的话语,使得该幼儿与同伴似乎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能够有效地促进某一话题的展开。SA 是说话人通过陈述句回答听话人所提出的问题,3 岁幼儿对“娃娃家”和“医院”场景下一定的物品和行为会表示不理解,通过询问对方获得答案,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幼儿社会经验的增加,该反馈类型逐步减少。EQ 是指通过前人的动作或言语,说话人对某一问题产生好奇,诱发出新的问题的一种反馈类型。幼儿期正是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一段时期,因此,这一反馈类型在每一个年龄段使用频率都较高。AP 是指说话人在听话人提出某种建议时表示同意的一种言语反馈类型。RP 是说话人发现前人遇到困难,通过提出建议帮助听话人解决问题的一种反馈方式。随着幼儿社会经验的增加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同伴遇到问题时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如图4所示,幼儿使用MK(致谢、道歉、问好、祝贺等礼貌性言语)和AB(对听者的行为表示积极评定)两种反馈类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其反馈特点。从数值上看,这两种反馈类型是幼儿在积极性言语反馈中使用比率最少的两个反馈类型,均低于总反馈类型的2%。具体来看,MK在3岁幼儿身上使用比率要明显高于4岁至5岁幼儿;AB在4岁至6岁幼儿身上呈递增模式,特别是5岁至6岁,增速较快。毋庸置疑,使用礼貌用语以及积极评定同伴能够体现对他人的友爱,使得双方在交流中更加和谐,这两项使用频率较低值得教师及家长重视。

图4 积极性言语反馈中MK,AB使用比率发展趋势图

(三)3-6岁幼儿同伴互动消极性言语反馈具体特征

1.消极性言语反馈与年龄的差异分析

由表5可知,3-6岁同伴互动中所使用的消极性言语反馈数量与其年龄存在显著差异(F=3.265,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使用更多的消极性言语反馈。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幼儿理解能力会逐步增加,能够理解与反馈同伴所表达出的言语;另一方面幼儿思维得到一定发展,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在与同伴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想更多表达自己的看法。

表5 消极性言语反馈与年龄的差异分析

2.幼儿消极性言语反馈常用类型

如图5 所示,研究者将消极性言语反馈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表示反对、表示否定、表示拒绝、负面评价,其中“表示反对”、“表示否定”以及“表示拒绝”三个维度占比较高,“负面评价”所占比率最低。具体来看,“表示反对”在3 岁至6 岁占比波动较大,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样式,6岁所占比重最大为17.87%。而“表示拒绝”则恰恰相反,呈“小幅度下降—大幅度上升—大幅度下降”的样式,5岁所占比重最大为11.51%,4岁最少为7.13%。“表示否定”在3岁至6岁的消极性言语反馈中基本保持不变,在10%-10.8%之间波动。而“负面评价”这个维度在四个年龄段所占该年龄段全部反馈比例均在1%以下。

图5 消极性言语反馈中四个维度使用比率趋势图

表6 中显示了3 岁-6 岁幼儿在同伴互动中的各项消极性言语反馈的使用比率发展状况。使用比率是某一年龄幼儿运用某种言语反馈类型的频次占该年龄段幼儿所有反馈方式总频次的比值,能够有效反映该年龄段幼儿运用某种消极性言语反馈类型的整体偏好。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年龄段幼儿在消极性言语反馈的使用上主要有六种反馈类型,依次为:DW—不同意先前者的提议(5.85%)、PF—反对并阻止对方行为(5.11%)、CR—指出对方非言语行为中的错误(4.67%)、AQ—通过重新提问表示反对(4.62%)、RD—拒绝执行他人的建议(3.61%)、ED—不赞成、沮丧地叫喊(3.48%)。各年龄段幼儿在消极性言语反馈的使用中使用频次较少的两种反馈类型为:GR—给出原因、表示拒绝(2.24%)以及DS—对不恰当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0.40%)。

表6 各年龄段幼儿消极性言语反馈类型的使用比率

从图6 可以清晰地看到,3-6 岁幼儿使用消极性言语反馈的状况在不同年龄段均有较大不同之处。具体来看,DW(不同意先前者的提议)在3-5 岁幼儿使用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消极性言语反馈类型,且4 岁幼儿使用该类型言语反馈较其他年龄段幼儿高;ED(不赞成、沮丧地叫喊)在3 岁使用频率最高,5 岁使用频率最低;CR(指出对方非言语行为中的错误)在4 岁使用频率最低,在5 岁使用频率最高;PF(反对并阻止对方行为)在3 岁时使用频率最低,6 岁使用最高;RD(拒绝执行他人的建议)在5 岁使用率最高,4 岁使用率最低;AQ(通过重新提问表示反对)在6 岁占比较高,而4 岁占比最低。

图6 消极性言语反馈中DW,RD,ED,CR,PF,AQ反馈类型使用比率发展趋势图

ED 是指说话人不赞成同伴言行,但又无力阻挠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沮丧的呐喊,低年龄段幼儿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对同伴的不满意行为无法用语言和行为进行阻止,只能用沮丧的叫喊表达内心的不满。DW 是指说话人对前者提出的建议表示否定态度,当幼儿独立意识逐步出现且其他交往技能掌握未成熟时,该言语反馈出现频次最高。RD 是说话人对同伴提出希望两人可以共同完成的某个建议表示拒绝的一种反馈方式。CR 是指在同伴互动过程中幼儿能够用语言来指出对方某些行为的不当之处。PF 指的是说话人对同伴的行为表示严重不满,并且通过自己的言行来阻止对方继续或即将做某事。AQ 是指说话人通过重新提问对听话人刚才所表达的观点表示反对的一种反馈形式。

如图7所示,幼儿使用GR(给出原因、表示拒绝)、DS(对不恰当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两种反馈类型也能够从某一侧面显示该年龄段的反馈特点。从数值上看,这两种反馈类型是幼儿在消极性言语反馈中使用比率最少的两个反馈类型。具体来看,GR在5岁幼儿身上使用比率要明显高于6 岁幼儿;DS 在3 岁至4 岁有所上升,4 岁至6 岁呈递减模式。由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因为幼儿年龄特点,在对同伴提出的某些要求表示拒绝时很难说出具体原因,所以整体使用量偏低。在发现同伴有不恰当行为出现时,幼儿或许能够意识到同伴当下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不知道如何进行评价,或者说3-6 岁幼儿对某件事的评价能力还是稍有欠缺。

图7 消极性言语反馈中GR,DS使用比率发展趋势图

(四)3-6岁幼儿同伴互动中立性言语反馈具体特征

1.中立性言语反馈与年龄的差异分析

由表7可知,3-6岁同伴互动中所使用的中立性言语反馈数量与其年龄不存在显著差异(F=0.544,p>0.05),表明幼儿年龄的增长变化与其所使用的中立性言语反馈不相关。

表7 中立性言语反馈与年龄的差异分析

2.幼儿中立性言语反馈常用类型

表8显示了3-6岁幼儿在同伴互动中的各项中立性言语反馈的使用比率发展状况,使用比率是某一年龄幼儿运用某种言语反馈类型的频次占该年龄段幼儿所有反馈方式总频次的比值,能够有效反映该年龄段幼儿运用某种中立性言语反馈类型的整体偏好。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年龄段幼儿在中立性言语反馈的使用上主要有两种反馈类型,分别为:YY—对话所涉及物品或事件表示难以理解(1.32%),XA—显示对听者的注意(4.67%)。

表8 各年龄段幼儿积极性言语反馈类型的使用比率

从图8 可以发现,在中立性言语反馈中XA(显示对听者的注意)的使用比率要远远大于YY(对话所涉及物品或事件表示难以理解)的使用比率。具体来看,XA 占所有反馈比率从3 岁至4岁呈增加状态(6.08%-6.57%),从4岁开始发生骤降,到6 岁时占比仅余2.31%。YY 整体是使用率偏低,3岁占比最大为2.43%,4岁至6岁呈小幅上升状态。

图8 中立性言语反馈中YY,XA反馈类型使用比率发展趋势图

XA 表示听话人正在倾听说话人说话,听话人的反馈仅仅是一些“嗯”“啊”或“……”等语气词或者注视。YY 对话所涉及物品或事件表示难以理解,不表达任何情感意义。例如:CH1:“你知道这个是什么吗?”CH2:“不知道。”CH2 的“不知道”并不代表不想与同伴继续进行交往或者其他一些隐性含义。这个“不知道”仅仅表示CH2 对CH1 所提出的问题是真的不知道,用“不知道”回应,只是为了做一个陈述性质的表述。

三、讨论

在对3-6岁幼儿在同伴互动中使用的言语反馈状况进行量化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更深层讨论。

(一)为什么幼儿在同伴互动中倾向于使用积极性言语反馈

从量化数据中可以看出,幼儿同伴互动中积极性言语反馈使用比例从3 岁的59.4%稍下降至4 岁的57.8%,5 岁的57.9%,再逐步上升至6 岁的60.2%。幼儿在4岁以后,使用积极性言语反馈的比例有显著增长,特别是AC(认可对方的言语交流)和SA(通过陈述回答疑问句),幼儿使用量占比较大。低年龄段幼儿较多使用重复同伴言语的反馈方式表达积极性的反馈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学会与同伴相互配合解决问题的言语反馈类型。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幼儿角色游戏开展能力不断增强。由于社会经验的有限,低年龄段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内容的开展、情节的设计以及角色之间的互动能力较弱,在同伴提出如何进行游戏的时候,同伴一般会表示支持。但随着年龄增长,幼儿对角色游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将自己日常经验融于游戏之中,促使游戏更好地展开。另一方面,幼儿社会交往技能不断丰富。在幼儿有独立思想以后,会逐步学会用单一的拒绝来捍卫自己的“权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习得更多的交往技能,明白“谦让”会促进自己与同伴的交往。因此,积极性言语反馈使用率较之前有所增加。

(二)为什么3-6岁幼儿同伴互动中评价能力较弱

通过量化研究可以看出,3-6 岁幼儿在同伴互动中使用正向评价以及负面评价数量占其总言语反馈比率极低,分别为0.75%和0.4%。此数据表明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互动交往时较少对同伴言行进行积极评定或者对同伴不当行为作出否定评价。

一方面,通过对幼儿在使用AB(对听者行为表示积极评定)和DS(对不恰当行为作出否定评价)时的具体语料分析,能够大致看出幼儿使用评价型言语反馈的语境。在正向评价方面,如6岁幼儿在做饭活动中有如下对话,CH1:“你等一会儿,我马上做好去叫你。”CH2:“哇,你做的饭看起来太美味了。”CH1:“那当然了。”幼儿在他人完成自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时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他人的赞美。又比如6岁幼儿在扮演医生时的一段对话,CH1:“这个眼镜给我戴一下吧。”CH2:“你戴上眼镜好帅啊。”在幼儿表示欣喜地惊讶时也会对同伴进行正向评价。在负面评价方面,如5岁幼儿在进行做饭活动时,CH1:“你看我做的汉堡。”CH2:“丑死了,难闻死了,不要不要。”幼儿较为直接地表达自己对某一件事物的极度不满时,容易使用负面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对幼儿同伴互动的语料进行分析也能够看出,3-6岁幼儿在对他人评价的技能上稍有欠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幼儿不知道如何进行评价,不知道应该用那些言语行为来进行评价才能更有助于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因此需要教师和其他成年人给予指导。

(三)为什么3-6岁幼儿较少使用礼貌性言语

通过量化研究可以看出,3-6 岁幼儿在同伴互动中使用礼貌性言语反馈数量占其总反馈数量比率极低,为0.88%。此数据表明幼儿在与同伴互动中极少使用致谢、道歉、问好等礼貌性言语反馈。

针对此问题,研究者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如下分析。一方面,有相关学者对中美两国幼儿在同伴言语互动中的言语反馈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交往时,会更多地使用较为直接的反馈方式,而美国幼儿则会使用较为间接的、有礼貌的反馈方式,文化差异正好可以解释这一行为的差异[3]。虽是对比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研究中的发现:幼儿较少使用礼貌性言语反馈这一事实。另一方面,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相关理论,3-6 岁幼儿正处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阶段,这一阶段幼儿的道德判断主要根据其行为表现的具体结果以及自身的利害关系,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具体人或相关准则,而是取决于当前所处环境的外在要求。因此,幼儿在与同伴互动过程中对同伴礼貌是为了受到成人的表扬[4]92-118。而在研究者设计的半结构化游戏过程中,幼儿处于身心完全自由和放松的状态,不需要通过展示自己是个“好孩子”来得到成人的认可,他们可以跟随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进行表达,因此较少使用礼貌性言语反馈。

(四)为什么3-6岁幼儿会频繁出现交流中断的局面

从量化数据能够发现,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互动中较多使用DW(不同意先前者的提议)、PF(反对并阻止对方的行为)以及CR(指出非言语行为中的错误)这三种较为直接的消极性言语反馈方式,分别占据总反馈比例的5.85%,5.11%以及4.67%。CS(反对建议、委婉拒绝)和GR(给出原因,证明拒绝是合理的)这类较为委婉的消极性言语反馈方式使用较少,分别占据总反馈比例的2.82%和2.24%。说明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互动中更多地使用较为直接的消极性言语反馈类型,而较少使用温婉含蓄的反馈类型。

通过对语料进行分析发现,以上几种较为直接的消极性言语反馈的直接使用很容易导致话题的终止,阻碍幼儿的同伴交往。如3 岁幼儿在进行做饭活动时,CH1:“把这个碗给你吧。”CH2:“不要。”幼儿用直接的否定,不仅使得同伴的提议无法进行,而且没有提出一定的补救措施,致使话题中断。又比如,CH1:“宝宝生病了,要打针哎。”CH2:“不行,只有一点病不能打针。”幼儿在面对同伴的提议时,即使自己有一定理由,但使用了较为直接的反馈方式,使得对话一样中断。但是如果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交往时,能够使用较为委婉的消极性言语反馈或者使用转移话题、委婉拒绝、适当肯定等言语表达策略,便可以有效解决这一交往的“尴尬”局面,甚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丰富游戏内容,使游戏向更好方向发展。

(五)为什么幼儿因缺乏沟通技巧会使用中立性言语反馈

通过对中立性言语反馈进行量化分析,发现3-6 岁幼儿使用中立性言语反馈主要有以下两种:YY(对话所涉及物品或事件表示难以理解)和XA(显示对听者的注意),分别占总言语反馈的比例为1.32%和4.67%,综其整体数据,这两种言语反馈的占比状况表明此种言语反馈类型使用频率较低。研究者发现幼儿会在以下两种情况中使用中立性言语反馈,如CH1:“我们来做饭吧。”CH2:“……”CH1:“我把这个给你用吧!”又比如CH1:“是这个吗?”CH2:“不知道。”

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有以下两种原因:首先,低年龄段幼儿,在同伴互动中他们会因缺乏言语表达技巧而出现较多“接不了话”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使用中立性言语反馈表示正在倾听中,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习得更多的交往技巧,能够与同伴进行良好互动,就较少使用这一反馈形式。其次,低年龄段幼儿由于认知水平较低,生活经验较为缺乏,对很多事物是存在“认知缺陷”的,因此他们会使用“不知道”进行中立性言语反馈,来表达自己确实对当前同伴交流的事件存在认知上的缺陷,而随着幼儿社会经验的增长,这一状况逐渐减少。

四、建议

3-6 岁幼儿同伴互动中的言语反馈使用状况表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使用言语反馈上有该年龄段所特有的特点。积极性言语反馈的使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而消极性言语反馈并不一定导致同伴交往的终止,掌握使用消极性言语反馈的技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游戏体验感,促进其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针对以上讨论,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多渠道提升幼儿言语交往积极性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5]周兢老师也提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6]幼儿在对话中表达有误,教师或成人出于“教育”目的给予纠正,要求幼儿用所谓正确的语法结构、正确的词汇,久而久之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幼儿言语交往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和其他成人应该有意识地保护幼儿言语交往的积极性,在幼儿有表达意愿的时候充分尊重他们。

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提供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与同伴进行言语交往,比如按人数划分为个人、小组以及全班自由讨论;以内容划分为日常见闻、活动感受以及同伴评价等类型。对家长来说,在遇到与幼儿相关的事情要尽可能询问幼儿意见,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发现幼儿说话产生语病要顺其自然地纠正,切忌生硬纠错;保护幼儿言语交往的积极性。家园通力合作,使幼儿在与同伴互动中乐于表达、爱上表达,最后成功习得表达技巧。作为教育者要始终相信幼儿,给幼儿创造一个允许出错的语言环境。

(二)创造礼貌性言语的使用氛围

从前文中已经了解到学龄前幼儿较少使用礼貌性言语反馈的具体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和成人应该采取一定策略,为幼儿营造一个能够促使幼儿学习礼貌性言语反馈的环境氛围。

一方面,教师和成人要了解该年龄段幼儿所处的道德阶段以及语言发展特点,对幼儿的不当言行表示理解。如在发现幼儿没有对他人使用礼貌性言语反馈时,不要急于批评,而要多次引导,使幼儿学会使用礼貌性言语反馈。另一方面,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使用礼貌性言语,用较为委婉的言语方式组织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示范。如在发现幼儿有不良行为时,教师不要忙于呵斥,而是尽可能询问缘由,诱导幼儿说出该行为表现的具体原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使用礼貌性言语进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为幼儿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家园合力。

(三)锻炼幼儿在同伴互动中的评价能力

通过上述讨论已经知道,3-6 岁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互动时较少使用评价性言语反馈,表明幼儿在该年龄段评价能力发展稍有欠缺。虽然幼儿在该年龄段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独立评价和同伴评价能力尚未成型,但研究者认为教师和其他成年人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示范作用以及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的锻炼。

3-6 岁幼儿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以及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其无法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教师应采取一定措施帮助幼儿进行正确评价。一方面,教师针对不同幼儿的评价,提出具体措施。如针对自我评价过高的幼儿,教师应使其发现其自身的不足之处;针对自我评价过低的幼儿,教师应适当鼓励,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进行正确评价。另一方面,教师应在一日活动中给予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机会。如区域活动后,引导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从笼统评价慢慢向具体评价发展。经过反复训练,促进幼儿评价能力的提升。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指出:幼儿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能够模仿学习到他人的某些言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7]。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对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评价同伴的能力。

(四)提升幼儿在日常交往中的沟通技巧

通过研究发现,掌握良好言语反馈技巧的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互动中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相反,沟通技巧较弱的幼儿即使在使用积极性言语反馈也容易造成与同伴交往的中断现象。庞丽娟老师在一项研究中也发现,受欢迎幼儿掌握使用的交往策略较多,有效性较强[8]。因此教师与其他成人应该在幼儿日常交往中有意识培养幼儿与同伴沟通的能力,使幼儿能够有意识地使用赞扬鼓励、委婉拒绝、转移话题、适当肯定等交往技巧。

教师方面,首先,要为幼儿提供更多交往机会,开展班级幼儿能够相互交流的活动,组织园内幼儿相互融合的大型活动,使幼儿能够向其他同伴学习一定的交往技巧。其次,在幼儿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针对幼儿的不同性格特点以及不同事件,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针对性的交往技巧。如看到一个较为腼腆的幼儿想要参与到其他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去,但不知道如何表达,教师可以以平行游戏的方式询问其他幼儿是否愿意接受他人的加入,并带领该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家长方面,要多带幼儿走出家门,结交更多同伴,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交往技巧与周围人进行相处。为幼儿创造疑难情境,促使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外出时只拿一个玩具,遇到同伴时自己想办法解决玩具问题。

(五)正确看待幼儿消极性言语反馈

在以往的语言领域研究中,教师和其他成人往往对幼儿使用消极性言语反馈持否定态度,认为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互动过程中,如果频繁使用消极性言语反馈,则表明该幼儿拒绝与同伴进行交流,是一种消极的交往方式。本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幼儿确实在使用消极性言语反馈来表示自己拒绝与同伴进行互动,但很多时候幼儿使用消极性言语反馈仅仅是想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依然存在要与同伴进行交往的意愿,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更有甚者,幼儿通过使用消极性言语反馈能够进一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往。

因此,教师或其他成人在发现幼儿使用消极性言语反馈的时候,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要急于对幼儿的消极性言语反馈进行否定评价,而是要辩证地看待;其次,教师和成人应尽力探索幼儿此种言语类型背后的原因;再次,成人要了解幼儿在当下是否仍有继续与同伴进行交往的意愿,言语是否还蕴藏有其他意味;最后,针对不同原因,教师和成人针对性地提出帮助幼儿解决尴尬情境的办法。

[注释]

①《言语行动目录(简略版)》是哈佛大学研制的国际儿童语言交流编码类型及功能,此套编码体系将幼儿言语交流分为言语倾向类型以及言语行动类型。为使研究结论更具客观性,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以及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整理,借鉴此套编码体系中的部分编码对语料进行编码处理。

猜你喜欢
年龄段言语同伴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寻找失散的同伴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