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对比研究

2021-08-16 07:45和梦函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5期
关键词:交通网络城市群长三角

◆和梦函

一、前言

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它具体表现为以区域内部综合发展实力较为突出的一个或多个城市作为中心城市,以城市流强度为衡量标准分层级建立城市间的联系,并依靠完善的交通网络缩短城市间的“距离”,扩大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依靠产业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群整体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本文主要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城市群之间的横向纵向对比,为未来京津冀城市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设性建议,促进区域协调分工,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等主要城市精准定位,开展合作和良性竞争,依靠更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达到增强产业间空间联系度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外围地区的正向带动作用,缩小由于产业联系度低导致的中心城市“虹吸作用”下的“大都市阴影区”的范围。

二、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分析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两大城市群的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主要受到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以及城市群内部产业空间联系强弱的影响。我们通过具体分析两大城市群在空间布局和交通网络的建设发面的特点和差异,找出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的缺陷。

(一)两大城市群的空间布局对比分析

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中,以一核、双核;三轴:四区;多节点为特征,发展“一体两翼”的京津冀城市群。其中一体为北京,两翼分别为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同时,充分发挥保定、廊坊、唐山的地理位置优势,建立中部核心功能区,充分发挥一体两翼、多节点的布局优势,带动北京、天津周边城市的发展,逐步缩小“大都市阴影区”的范围。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中呈现了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化模式转变,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和以苏州、杭州、无锡、南京为次核心的多核心圈层结构,共有22个城市形成“一核九带”的城市群模式。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一直有着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其较强的制造业实力成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而随着长三角经济发展而扩大的投资空间,早已跳出了制造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整体以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大方向,各城市内部合理化分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杭州、上海、南京等较发达城市带动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中核心城市的数量不同,京津冀城市群主要以天津、北京为单一中心模式;长三角城市群以多中心化模式。京津冀城市群相对单一的中心模式是制约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两大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对比

两大城市群在近五年总体呈现发展态势,其中两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均遥遥领先于城市群内部的其他城市,同级城市横向比较发现,石家庄相较于南京、杭州、宁波地区,总体发展相对落后且增长速度较慢。京津冀城市群总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关联度低。其次,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点是:中心城市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但是在长三角地区,同级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相对均衡,没有出现较大的发展差距,如:南京、杭州、宁波。

根据对比两大城市群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发现,两大城市群之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长三角城市群整体水平明显高于京津冀城市群,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上表现的尤为明显。根据三次产业总值的数据,再结合各城市实际人口情况发现,长三角城市群人均三次产业增加值水平没有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内部呈现均衡化发展的趋势。反观京津冀城市群,由于产业空间联系度不紧密,导致城市之间产业发展差异明显,中心城市与次级城市之间的差距明显高于长三角城市群。

结合上文对比两大城市群的交通网络建设发现,交通网络的完善直接降低了区域间的运输成本,而运输成本的降低、交易效率的提高,城市之间的流动速度较快,都推动了产业的空间联动,增强了产业的空间联系度,从而促进区域内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缩小城市间的差距。依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一是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会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二是要想发挥中心城市对外围的正向影响作用,解决中心城市由于“虹吸作用”产生的“大都市阴影区”问题,交通网络的建设是关键点。在不断完善交通网络的过程中,逐步加强产业的空间联系度,能够有效缩小“大都市阴影区的面积”。

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竞争力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城市群内部是否均衡化发展。

根据表1.2017 年公布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数据排名来看,北京、天津两大中心城市均榜上有名,其中北京的可持续竞争力强于天津,天津的综合经济竞争力与北京相比存在微弱优势。但是,对比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的大部分城市群均排名相对靠前,从上榜个数上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了京津冀城市群,这折射出一个发展现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内部差距较小,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之一是产业联系度不高。城市综合竞争前二十强中河北省的各个城市均没有上榜,可见京津冀城市群内部有产业发展带动的经济发展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要想提高京津冀城市群的综合城市竞争力,就要实施产业同链的战略,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各城市间的优势互补效应,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的整体发展,逐渐缩小其他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差距,提高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

表1

由以上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第一,空间布局中核心城市的数量不同。京津冀城市群主要以天津、北京为单一中心模式;长三角城市群以多中心化模式。

第二,中心城市“发展负担”不同。京津冀城市群主要靠北京、天津两个中心城市拉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而长三角城市群分工协作,将中心城市的功能疏散向其他辅助城市。

第三,交通网络完善程度不同。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网络更为密集,依靠交通衔接的城市更多;京津冀城市群的交通运输方式相较于长三角城市群更为单一,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航运和港口运输欠缺。

猜你喜欢
交通网络城市群长三角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国防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模型研究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交通网络规划发展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浅析通勤航空对我国交通网络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