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潮头上洗礼和冲浪——红色系列影片荐评

2021-08-15 10:38文/李
新世纪剧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国建党蒋介石

文/李 霞

电影是立体的教科书,《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开国大典》三部红色影片为我们更深入理解、更立体感知党史、国史提供了有益途径。

198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李前宽、肖桂云联合执导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开国大典》,以纪实手法,全景展现新中国第一代开国领袖和元勋们气度不凡的熠熠风采,开创了全景纪实历史巨片的先河。

影片紧紧抓住新旧历史交替时刻,国共两党“大势”的兴衰对比,寓于说服力地诠释了历史潮流的向背。这一方,毛泽东作为胜利者,雍容大度,谈笑风生,接待八方来客,包括过去的对手。他和前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肩并肩闲庭信步,以师生之谊话旧,谈起章士钊对革命的贡献,引出当年资助留法学生的往事,说他间接地支援了年轻的共产党人,毛泽东打趣道,这笔钱一定要还的。相形之下,另一方,蒋介石大势已去,他的孙子在他面前背诵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此时此景,正应和了一位失败者的心境。一旁的蒋经国急忙制止儿子,被蒋介石拦住。在解放军攻占蒋介石故里的前几个小时,蒋介石率领家人最后一次为母亲扫墓。原定趁中国共产党举行开国大典之际,轰炸北京天安门的计划,在最后一刻被蒋介石取消。

影片以大写意的方式,表现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场面。北平那边,中共领袖们正在筹备建国大业;前线那边,粟裕正率领解放大军展开登陆行动,一静一动,把当时中共方的局面展示得如同行云流水。影片多次闪回经典的一幕,几名头缠绷带的解放军战士手持冲锋枪浴血奋战的慢镜头,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是用成千上万的烈士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换来的。

影片最后的高潮,表现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缓步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过程,这一时刻被导演有意识地延长,利用俯拍和仰拍等角度,把这个特定的时间点变成一个历史的高光时刻。

《建国大业》是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影片从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开始切入,展现了抗战胜利后中国何去何从的两种选择,一个是国民党“一党训政”的立场,一个是共产党“联合政府”的主张,两种主张在政治和军事上展开了紧张的博弈。影片一开始,进行交叉叙述,一边是国共领袖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国共谈判的预期,一边是国民党召开军事会议,暗中进行内战部署。本片采取场景与字幕相结合,国民政府迁回南京,蒋介石在细雨蒙蒙的中山陵,向身边人交代“想谈的时候就谈,想打的时候就打”的两手策略,字幕同时显示: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既节省了画面,交代了内容,又加快了叙事节奏。本片对双方政治博弈采取写实手法,对双方军事博弈采取写意手法,以政治博弈为主,军事博弈为辅。政治博弈的内容采取彩色片,展现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国民党发动的反革命战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以张澜领导的民盟、李济深领导的民革从开始时的“居中调停”,到最后站在共产党一边,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分化瓦解,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的胜利。军事博弈的内容采取黑白片,有关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没有具体展开的画面,而是突出人民军队取得决战胜利的大场面,点到为止,从侧面表现军事博弈对政治博弈产生的影响。

本片通过形象化细节,发掘历史的典型意义。导演善于从历史素材中挑选具有典型性的细节,引发观众对历史意义的思考。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在内战初期,信誓旦旦表示:“如果中共赢了,我愿为毛泽东牵马执鞭。”了解历史的观众看到这里都会心地一笑。傅作义此言果然命中——在影片高潮段落,南苑机场举行阅兵式,和平起义将领傅作义亲自为毛泽东打开车门,毛泽东一语双关地对他说,正是由于大家的帮助,才打开了新中国的大门。此言画龙点睛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走民主建国之路的决心,提升了影片的内涵。

导演运用对比手法,展现历史必然性的结局。这种对比经常出现在国共双方一忧一喜的气氛方面。在国民党一手策划的“国大”会议上,蒋介石正为自己当选总统高兴时,忽然听到消息——延安丢了;淮海战役结束,共产党这一边——毛泽东长出了一口气:“长江以北,从此再无大战。”中共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兴高采烈喝醉了酒。而国民党那一边,蒋介石沮丧地坐在台阶上,向长子蒋经国交代撤退台湾的后事,一个高亢明亮,一个黯淡幽暗。情绪、气氛和色调的对比,使影片叙事更加生动。

《建党伟业》是继《建国大业》取得成功后拍摄的又一部庆祝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两部影片都是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同样的导演,同样的策略,二者堪称姊妹篇。

《建党伟业》全景性展示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诞生的过程,再现了自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十二年间中国政治势力纷纷登场的历史尝试,宣告了历史选择的必然性。

本片在结构上善于抓住与本片主旨相关的主要事件,把这十二年间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分成主次两类,对于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等这些虽然本身事件重大,但与本片主旨关系不大的历史事件,采取过渡性的交代策略,在片中往往只给一个镜头。相反,对推动本片主旨有力阐发的历史事件,则不遗余力进行戏剧性地渲染。袁世凯称帝、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是本片重点把握的三个历史事件,袁世凯称帝,导致其从当初的众望所归,到最后众叛亲离,他的离世,使当时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失控,也促使民众进一步觉醒。五四运动事件,从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大型示威游行,到6月28日北京政府指示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显示了民众的力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事件,使那些从五四运动中走过来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明确了“以俄为师”的方向,高高举起了《共产党宣言》的大旗。

电影《建国大业》海报

与此同时,本片聚焦中国共产党未来的核心领袖。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陈独秀和李大钊在本片中占据着突出位置。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第一代领导核心尽管当时尚未羽翼丰满,但影片特别注意他们在这些“前史”中的位置,如朱德作为云南都督蔡锷的部下,在“讨袁运动”中冲锋陷阵;湖南的毛泽东在“驱张”运动中扮演领导的角色;周恩来在天津率领学生绝食;刘少奇等在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至于其他中共党史中的重要人物,如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张国焘、邓中夏等都有所表现。

本片还积极捕捉历史事件中的小细节。或者营造惊险的气氛,如影片开头,剑拔弩张的场面,革命党人陶成章公开反对上海都督陈其美,镜头切到医院,刺客扮成修女枪杀了前者;或者,富于历史反讽,中共“一大”代表陈公博携家眷住进会址对面的大东旅社,其夫人调侃说:“全国成立一个政党,加起来才五十个人,说出来都羞死人。”但恰是当初这五十个人孕育的政党,建立了后来的新中国。

三部影片都是思想性、艺术性有机融合的优质影片,都获得了不少奖誉。影片《开国大典》,获得了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建国大业》获得了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优秀导演奖、优秀电影音乐奖。《建党伟业》获得了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都获得了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猜你喜欢
建国建党蒋介石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韩练成:蒋介石身边最隐蔽的传奇将军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吸烟的礼节
“建国通宝”钱考辨
蒋介石搓麻将也是玩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