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劲草,春风古城——重温红色经典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

2021-08-15 10:38刘嘉陵
新世纪剧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野火伪军古城

文/刘嘉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曾有过一本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带插图的。那个年代的文学读物很少不带插图,后来我们常挂在嘴上的“读图时代”其实早就开始了。我家那本《野火春风斗古城》不是买来的,也不是借来的,应该是“破四旧”运动中某图书馆处理掉的,后来流入我家,被姐姐哥哥们翻得几近散架,残破的封面像皴裂的树皮。我也摸过它,但从未通读全书,只是猎奇式地乱翻,读图。那会儿我还没到视通读文学名著为高光人生的年龄。

《野火春风斗古城》出版于1958年,作者李英儒于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火星报》报社编辑、主任,战斗部队步兵团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宣传部副部长。小说是根据作者的真实经历创作的,被誉为建国初期优秀长篇小说之一,并被译成英、日、俄、德、朝、保等多种文字。

1963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时,该小说被八一厂用黑白胶片搬上了银幕,迅即赢得大人们普遍青睐。同名小说巨大的影响力是重要因素,王晓棠、王心刚这对靓女帅哥、银幕黄金搭档则是另一重要因素。此外,以拍战争片为要务的八一厂忽以观众乐见的“谍战剧”(兼及革命者的爱情)变身,制作品质当时也居国内一流,再加上王晓棠这位大明星精彩同饰金环、银环,片子想不火都难。

1964年,在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读者与观众评选中,王晓棠以全票当选最佳女主角。然而由于后续时局的变化,第三届百花奖未能颁发。那些获奖影片,包括《甲午风云》《停战以后》《南海潮》等,也于两年后被禁演。《野火春风斗古城》禁演的理由是:“美化了关敬陶,似乎非争取他不可。把汉奸写得正义爱国……杨晓冬在关键时刻软弱;金环像泼妇,拔簪刺敌人不合理;银环是中间人物,累犯错误,与杨晓冬一见钟情,过分写了这段爱情。杨母三次出场,两次是给儿子说媳妇,歪曲了革命母亲的形象。”然而许多年过去,我们重温这部红色经典片,却是充满敬意并仍会被深深打动。

小说原作写的是1943年冬的故事,而前一年底,中共中央北方局根据国际国内战局的新变化和有利形势,发出了《关于华北抗日根据地1943工作方针的指示》,其中一条即是“加强政治攻势,积极开展对日伪军的争取与瓦解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抗日战争时期》,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不必说同为中国人的伪军(大都是被胁迫,为了生计)了,即使对日军,我党我军也都加强了分化与争取工作(“日本八路”即是成功范例)。关敬陶曾是个穷学生,原名关金涛,求学时女孩陶小桃对他有救命之恩,后二人结为连理,关金涛也更名为关敬陶,军官学校毕业后迫于生计,渐入敌伪圈中。影片中,作为保定伪治安军的团长,他自然也犯下罪过,但尚未“滔天”,其志趣亦与铁杆汉奸不可等同。后来,女共产党员、地下交通员金环对他“苦肉计”式的掩护和壮烈牺牲,革命者杨晓东母子的高尚情操,银环、韩雁来等革命者为了救国救民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都像春风一样深深感化了他。影片结束前,这位伪团长终于从彷徨中走出来,率部起义,投了八路军。

关敬陶这个文学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那是一位辽宁籍的起义者,名叫王溥,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原任保定伪警防队某区上校区队长(电影里关敬陶的肩章上即是两杠三花),起义后成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日游击队副司令、司令,并入党,1940年冬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与敌伪作战,寡不敌众,手枪里剩下的三发子弹两颗射敌,一颗自尽,年仅32岁。电影里关敬陶的扮演者王润身(1924-2007,河北雄县人)的表演也被普遍认可,他把一位具有民族正义感却难下决心、最后终被彻底感召的伪军官的心理变化表现得真实可信。稍带口音的王润身此前在《林海雪原》中对杨子荣的成功塑造,早已家喻户晓。

抗战后期,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渐由被动向主动反转,国际国内形势越来越有利于抗战军民,但同时,日寇也更加凶残,一次次大扫荡、铁壁合围、大屠杀,一起又一起惨案,史称“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我八路军、新四军同时面临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复夹击,兵力远远不足,统一战线策略就尤显重要。毛泽东主席因此将其排在我党我军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首: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共产党人〉发刊词》)

写到这儿,我又想起另一部黑白经典片《小兵张嘎》,那里也有类似的情况:胖翻译官被我游击队俘虏后,经教育争取改邪归正。起初他一副汉奸相,小鬼子帽,大皮靴,大摇大摆来到我游击队设下的西瓜阵前,蹲下挑选,挑好了一拳砸裂便吃。侦察员罗金宝说:“你怎么也不问个价?”他说:“别说吃你个烂西瓜,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问价。”罗金宝于是道出了那个永恒的史学命题:“别看今天闹得欢,就怕将来拉清单。”胖翻译说:“我看你像八路!”罗金宝说:“你算说对了!”一个眼色过去,张嘎子随即把半个西瓜扣在他脸上,对方即刻举手投降。剧组后来向影迷们介绍,西瓜扣脸看似连贯却无法一次完成,只得分拍两组镜头,最后蒙太奇合成:先拍张嘎子举瓜,再拍胖翻译中瓜。

胖翻译经教育获释,临走前还吃了顿游击队的便饭。区队长对他说:“以后还得请王先生多多照顾。”胖翻译满口答应:“份内的事。我干这个伪差事也是为了混碗饭吃,没法子。”区队长说:“我们也知道王先生是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所以,我们给你个立功的机会。”胖翻译忙答应:“我一定效劳,一定效劳。”剧情进入高潮前,游击队暗夜佯作乡下送粮车队,准备潜入敌据点。伪军哨兵向城楼上的胖翻译请示是否在关了城门的情况下,破例放他们进去?正在主事(这有点不合常情)的胖翻译于是说:“老百姓也不容易呀,放他们进来吧。”遂成全了八路军里应外合打下胜仗。巧的是,《小兵张嘎》也首映于1963年,那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后,重大政治运动的间隙阶段。新中国相当数量的优质经典片都产生在这个“夹缝”中,并在几年后成为“禁片”。当然再后来,它们又重见天日,令广大观众欣喜地重温。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

上世纪40年代初,着便装的八路军武工队(如《地道战》中的真武工队)已广泛开展分化瓦解日伪军的政治攻势,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统一战线”工作卓有成效。武工队边战斗边散播宣传品,本着“争取日伪军,打击死心塌地的汉奸,既往不咎,胁从不问”原则,采取点“红黑点”、记“善恶录”的方法攻心,用喇叭不时对据点喊话,向伪军公布两种记录的结果。1943年起,这样的统战工作更见成效,许多伪军家属都被动员起来,参与“唤夫索子运动”,让他们的亲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八路军还成立了接待回归伪军的招待所,大量印制、颁发伪军“归来通行证”。《野火春风斗古城》反映的那个历史时期——1943年,仅山东根据地就瓦解了伪军7000余名,在伪军内部建立了一千多个长期隐蔽、等待时机的秘密关系。(《八路军史》,青岛出版社2006年版)

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

王晓棠,1934年1月生于河南开封,此前成功出演过《神秘的旅伴》《边寨烽火》《海鹰》《鄂尔多斯风暴》《英雄虎胆》等多部电影。《英雄虎胆》中她唯一一次演反派女特务阿兰。《野火春风斗古城》建组之初,曾大胆用一人同饰两角的军旅喜剧片《哥俩好》导演严寄洲,拍板让她担纲,八一厂上下对几年前才入厂的王晓棠议论纷纷:她演银环倒挺符合温婉本色,但同时演金环则被普遍质疑。王晓棠后来讲,当时全八一厂只有两个人觉得她能行,一个是严寄洲导演,一个就是她本人。她也的确没让观众失望,个性迥异的金环、银环形象均熠熠生辉。按我一向的看法,金环的塑造尤为难得,超越了王晓棠通常的表演风格,却又那样贴切自然。长篇小说浓缩成电影原本就是一大难题,好多原作精华都必须割爱,改编片只得以银环的成长为主线,金环线仅作为银环和关敬陶性格变化的助推力之一,片中占比和累计出镜时间不得不少之又少。王晓棠却不负众望,把一位刚强坚贞而又个性鲜明的女英烈演活了,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金环挎筐进城接头时,被特务兰毛盯上,却没像我们习见的电影情节那样疾行,反而一屁股坐下,等着兰毛走近。兰毛说:“走吧,金环同志。”她于是知道自己暴露了。在日军高官多田的会客厅里,已经过拷打的金环凛然巍峨,可当多田满脸堆笑搬椅子请她坐时,她大大方方真坐下了。多田又递给她一盏茶,她接过来一饮而尽。当年我这个二年级小学生看到这时真是吃了一惊!我(还有好多观众)本以为她一定拒绝坐小日本的臭椅子,再啪的一下打翻多田老贼的茶碗。可紧接着,她就连扇被她放走的关敬陶几个嘴巴,用苦肉计掩护了他,又拔出头上的簪子刺向多田,身中数枪就义。这么些年过去了,金环一直是我喜爱的银幕形象之一,我甚至觉得她也许真是王晓棠的一位胞姐而非她本人。那种“金环像泼妇,拔簪刺敌人不合理”的高高在上的不公正责难,既是对广大观众的蔑视,更是中国电影的悲哀。幸运的是,那已成为历史。

王晓棠是那个年代的大众偶像,追星首选,重温《野火春风斗争古城》时,我常感慨于“颜值”的时代差异,她扮演的革命美女银环没有浓妆艳抹,女式的秋冬大褂也没什么曲线,还有家常的围巾和布鞋,含蓄深藏的情愫等等,都能帮她穿越时空吗?

而杨晓东的儒雅、内敛只不过越出了高大全英雄人物的模式化限定,但那更符合敌占区地下工作者的低调、不外露特点,也使文艺百花园中的英雄类型更为多样。1932年1月生于辽宁大连的王心刚,当年堪称国民男神之一,除了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演过特务姚苇之外,在《寂静的山林》《红色娘子军》《海鹰》《烈火中永生》《侦察兵》等红色经典片中他都扮演了英雄形象。但与粗犷诙谐的郭振清、阳刚雄健的于洋等不同的是,王心刚的银幕风格更趋内敛、文静。这是共和国早期红色经典片的一大优点,英雄人物尚未被捆绑进模式化的条条框框,彼此都不雷同,正如历史上切切实实存在过的革命者一样,千人千面,各具风采。

早期的红色电影还有个普遍的特点,即真情实感,质朴本色。《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东母子身陷囹圄的那场戏值得一提:儿子虽不畏敌人酷刑,却对世上唯一的亲人被连累充满歉疚,而此时,做母亲的已暗自决定跳楼一死,让儿子再无后顾之忧。她(那位老演员也非常好)临终前的寻常百姓话,反而比后来那些一味拔高的“样板文艺”豪言壮语更动人:“东儿,别这么说,你别以为娘有你这样的儿子觉得受了连累。不价!娘养你这样的儿子觉得露脸,不后悔!”

一个为远大使命不懈奋斗的先进而上善的政党,一定会有无数优秀儿女甘愿为之献身。前者如强劲又和煦的春风,后者则如离离原上之草,即使一次次被雷电野火焚毁,顽强的根茎再沐春风后还会重生,且芬芳茂密,生生不息。尽管红色经典片《野火春风斗古城》遭受过不公正的对待,春风吹拂之后,它仍会萋萋再生并获得永生。

有一种说法称:一个人喜欢怀旧了便是衰老的开始。我早就喜欢重温经典老片(包括欧美二战片)了,应该比“开始的衰老”还要衰老。但这喜欢里另有衰老之外的因素,那即是已如空谷足音的真实的魅力。真实是有魅力的。不真实有没有魅力?也许有,比如玻尿酸、美瞳和漆黑的发套,但那都不是我的菜。我就是迷恋没拿历史和观众当猴耍的可信度高的作品,黑白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中保定老街的真景(不是影视城假景),一段段朴实动人的二胡为主的民乐配曲,连同前述所有片中精华,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早期在场感”,那样的魅力你没法拒绝。

猜你喜欢
野火伪军古城
通海古城缀记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凝眸古城淮安
良渚古城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叛徒
放“野火”
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