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彤
与冷硬相伴的,永远是热乎乎的人。
当耳边此起彼伏的掌声消散,意识里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异常艰苦恶劣的生活生产条件阻碍不了人们建设祖国的高亢热情,他们甘于苦中作乐、无私奉献。尾声时,当王进喜的照片投射在幕布上,朴实的样貌合并“享年47岁”的字样一同出现时,几度翻涌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掌心也传来了疼痛感。这个夏天,我狠狠地被舞剧《铁人》感动到了。
参与方主要划分为三类:一是物流服务提供商;二是金融机构;三是链上的节点企业。这些企业包括上下游供应、经销商等。
舞剧《铁人》以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全国劳动模范王进喜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大型原创舞剧。该剧由辽宁省文化集团出品,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重要剧目之一。
全剧以主人公王进喜重病弥留之际的回忆展开全剧,回忆中的场景与现实场景在舞台上交替进行,通过几段重要事件的提取,浓墨重彩地勾勒了王进喜的一生,同时,以王进喜的典型形象带出中国石油工人“爱国、朴实、创业、踏实、奉献”的铁人精神。
为了测试一个电路,首先执行蒙特卡罗仿真去得到有可配置缓冲器电路的时钟周期的均值μT和标准差σT.芯片对应于μT,μT+σT和μT+2σT的初始的良率Yo分别为50%,84.13%和97.72%[15].如表1所示,Y(%)代表了有可配置缓冲器的芯片的良率.Yi(%)是相对于没有缓冲器调整初始良率的增加良率,也就是Y-Yo.从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到,芯片良率的增加非常显著(最高可达35.98%).
“铁人”精神,在我看来,是集合了爱国、奉献、求实于一体的质朴的主人翁意识,这种最积极、乐观、朴素的情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我的记忆中,父母那一代人在工作岗位上是任劳任怨的,加班加点的大生产活动是常有的事,却从未从他们口中听到过半句抱怨,在他们的意识中,除了养家糊口,工作更大的意义在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在于后辈子孙的生活幸福。所以,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铁人”精神以文艺形象的方式再一次被提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剧的主创团队可谓“豪华阵容”。编导陈惠芬与王勇先后为辽宁芭蕾舞团创排了《八女投江》《花木兰》两部芭蕾舞剧,在芭蕾舞民族化的探索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芭蕾舞是舶来品,具有鲜明艺术特征和独特艺术表现力,这是优长,同时也是羁绊。换句话说,芭蕾舞在题材选择上有一个隐形天花板,它更合适表现爱情、奇幻、唯美的故事。对于舞剧《铁人》,如何用舞蹈的艺术样式来塑造“铁人”王进喜,这确实是摆在编导面前的一个难题。从舞台呈现上来看,编导因势利导地用多舞种相互融合的方式来为观众答疑解惑,既有芭蕾舞的柔性浪漫,也有中国民族舞的风貌。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一支支队伍奔赴祖国各地,开荒垦殖,建设生产。王进喜和他所在的1205“钢铁钻井队”从玉门转战大庆……面对井喷爆发,王进喜率先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工友们也紧随其后,奋不顾身,气壮山河。在他们的心中,自己的安危得失并不重要,国家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的,不容有失。1960年,首列盛装披挂的原油运输列车外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石油工人们欢欣鼓舞,热烈庆祝,走向街头,舞动红绸,一派欢乐的景象。1966年,全国各地都处于“特殊时期”,停产停工很快蔓延开来,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王进喜挺身而出,奔走呼喊——“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他把国家命运和国家利益看得比自己个人安危要重很多,将自己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剧本的最高任务是塑造人物。舞剧《铁人》中的王进喜是“铁人”,也是有温度的普通人。在艰苦的环境下,繁重的劳作之余,他男扮女装,与工友们逗乐解闷,在团队中与其他人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雪夜,他骑着摩托冒着大雪追寻落跑的工友,在车站,尽管内心有责备、怨怼,但也体谅了工友的困难,把身上带的食物送给工友,在不舍中含泪送别。每每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温暖的小家,妻子端上热乎乎的洗脚水给他解乏,夫妻俩看着摇篮中的婴儿,这便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生活场景。当身患绝症、不能再投身石油会战的“铁人”回到家中,看着妻子端来的洗脚水,他心中五味杂陈,一把夺过洗脚盆,把妻子按在椅子上,转而为爱妻洗脚,一段依恋、浪漫双人舞将夫妻间的卷鲽情深、缠绵缱绻表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艺术家们选取“铁人”生产生活中的若干个片段,塑造出了一个血肉丰满的柔情硬汉的艺术形象,王进喜不再是那个停留于字里行间的“铁人”,更是一个在峥嵘岁月里活着的普通人,他也有他的愿望憧憬,也有他的爱恨不甘。如此,和平年代里的“英雄”彻底摆脱了被符号化、脸谱化的危险,生活真实与艺术创作实现了高度统一。
最感人的存在,便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种时代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些是口号,同时也是那一代人建设祖国的豪言壮志,他们身体力行,以高涨的热情开始了建设祖国的新征程。
生:我画的是三角形的“家”(图7),这样正好55个,上面1,然后2、3、4……10,一共55个。1+2+3+4+……+10=55。
这种全新的尝试是舞剧《铁人》的亮点,也是难点。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百废待兴。“铁人”王进喜一方面要紧锣密鼓地抓生产建设,带队员和老百姓用锅碗瓢盆破冰取水,以满足钻井所需的大量用水,一方面,他还要组织职工家属们克服万难开荒种粮。编导为这些劳动场面创排了欢快的“脸盆舞”和充满力量的“拓荒舞”。再如,为庆祝首列原油运输列车外运,群众在庆祝活动中舞动着大红绸,跳起了大秧歌,那种自豪、欢乐、喜悦的情感非常直观地传递了出来。特别是庆祝丰收那一场的“麦浪舞”,背景屏幕上是一望无际的金黄麦浪,屏幕下,演员们用脚尖等肢体动作表现出了金黄色的麦子在秋风的吹拂下一浪高过一浪、连绵不断的丰收景象,也传递出了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芭蕾舞诗意化的情景交融,唯美浪漫,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编导的统筹布局下,多舞种达成了和谐统一、刚柔并济,给观众带去了全新的审美感受。
舞美设计、音乐烘托、灯光渲染、服装设计也是舞剧《铁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舞美设计选取钻井平台为主造型,瞬间唤起了人们关于石油开采的历史记忆,同时采用推拉、旋转、吊挂、多媒体影像等技术手段完成空间的转换,使工业的坚硬与舞蹈的柔美结合得相得益彰。
⑦魏金枝:《柔石传略》,丁景唐,瞿光熙编《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版,第218页。
整个舞剧看下来,情感一次次地被激荡起来。条件是如此得艰苦恶劣,但那一代人对于祖国毫无保留的爱与奉献、心中始终如一的要把国家建设得富强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感动于兹,信仰于兹。
舞剧《铁人》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