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云 黄琼涛
摘 要: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疲软的大环境下,企业必须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精细严谨的计划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重点论述新产品排产的特点、难点及其计划管理要点和方法,力求给企业新常态下的新产品开发管理带来点滴启发。
关键词:新产品;工艺定额;生产计划;车间调度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77
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经营重要一环,涉及技术、成本、市场和政策等风险,必须以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法和动态管理系统,以降低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新产品排产及其跟踪管理是跨部门作业过程,应通过团队协作方式,以科学的过程保障预期的结果,才能实现高质、高效、高能发展。
1 新产品排产计划要点
1.1 新产品排产计划特点
新产品尚未经工业化大生产的检验,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完整经验或基础数据可供参考,排产计划更需要合理预测、系统策划,投产前要进行样品试制(即“打样”)以获取初级经验,涉及新结构、新工艺,还应做小批量试产。打样和试产,各环节均按照“大生产线批量生产”的模式和流程,遵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实施,以确保开发方案、样品制作与大生产之间不产生显著差异,并可對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以便进一步改进工艺、工装、技术措施,完善生产组织措施,为后续的批量生产奠定基础。
打样时应同步制作工序样品和标准色板,保证其工艺过程和质量状态与大生产的条件和水平一致,经客户代表确认签字,作为后续产品检验的标准和参照。
1.2 技术文件随“令”同行
实际要求是“技术资料先于生产计划下达”。“令”即生产计划或生产任务单,技术文件至少包括设计方案、工艺定额、质量标准、技术规程、关键工序控制表、物料到位时间表等。其中,设计方案应包含外观图、装配图、部件图、加工图、包装要求,以及新刀具新模具大样图(若有)等;技术规程应包括工艺路线、工序操作、设备配套、刀具与模具,验收标准以及限度样品(签字色板或样品)等。技术文件应在试制过程中不断补充修正,在量产前通过流程化的分层审签,层层把关层层负责,且确保现场的文件是最新唯一有效版本。
1.3 供产销计划“三同时”
运行中,生产、采购、销售三套计划应同时规划、实施和验证,过程中应对每个节点进行跟踪反馈,随时动态调整、处理和优化,这也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和敏捷制造的要求和目标。
鉴于新产品的“新”,物料采购和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供产销部门都不可能等“万事俱备”才启动新产品投产。企业应致力于强化内部业务链的协同联动,充分运用柔性制造技术为新产品排产服务。某些特定材料或配件在短周期内无法满足,制作排产计划时应提前备好替代方案,执行中及时统筹调度,确保新产品正常投产。
2 新产品工艺定额管理
2.1 工艺定额规则
若说市场开发和产品设计属于“开源”,工艺定额管理则是“节流”的关键。新样品及工艺流程一经确认,工艺部门应对收集的原辅材料用量、工时工价等数据进行核算、测算,进而对材料消耗和劳动消耗进行标准化的定额规定,并据此形成《成本核算表》,使直接制造成本管理有章可循,也使得定额采购得以实施。经连续四个月或三批次以上批量生产,发现定额设定与实际统计核算偏差大于5%时,应组织对定额标准进行必要的修改。
2.2 材料定额方法
编制材料定额时,可应用下列方法并在方案中具体说明:技术计算法、实际测定法、经验统计分析法等。材料定额范围包括构成产品及其外包装的原、辅材料,也包括生产所需的易耗品(劳保用品)和能源。将整个过程所耗用的各种物料及能源,分解到具体的部件(工序)上,形成《产品材料定额表》(即BOM表),作为车间按单领料及成本考核的依据。
2.3 工价定额方法
编制劳动消耗定额(工价)有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方式,可运用经验估计、统计分析、类推比较、技术测定、标准时间等方法,凡能计算考核工作量的工种、岗位均应制定劳动定额标准,以《产品工价定额表》体现。工价应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设定,使大多数职工经过努力都可达到,部分先进职工可以超过,少数职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接近平均先进水平。
3 新产品排产计划实施
3.1 进度策划
计划部门召集工艺、生产、采购等部门,根据企业技术水平及工厂实际情况,按业务环节和生产重要节点论证策划,以甘特图等方式形成新产品排产进度策划表,参见表1,随同生产计划下达,作为车间生产调度的参考和控制,也可作为进度跟踪的工具,确保新产品生产按计划进行。
3.2 计划下达
计划部门根据新产品排产进度策划表,结合常规产品的生产周期和交货要求,拟制总生产计划表,反馈生产、质量、工艺、采购、销售等部门,统一意见后正式下达,参见表2。
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能否有序进行,生产计划是其中关键,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管理原则,引入科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主要重点有以下几点:
(1)生产效益最大化。生产计划以最佳生产效益为目标,“按单设计、按单制造”,物资采购根据订单数量充分考虑和应用“5R原则”,寻求产品与生产力最佳搭配,降低成本,避免“七种浪费”,缩短制造周期,逐渐形成“整体最优化”的模式。
(2)过程可追溯原则。通过程序化的流程管理,所有过程均有据可依、有源可溯。实践中,生产计划体现订单编号、款式、数量、完工日期、预计出货期等,在实施过程中实时跟踪和记录,运行痕迹清晰,实现从采购端到销售端的溯源。
(3)关键节点的控制。控制时间节点是生产计划管理的第一要务。例如,销售部月计划在前月13日前下达,生产计划在前月20号前下达,每个工序的作业时长和转序时点都有明确规定。订单未知或未满情况时,可根据销售趋势和上月生产备料情况,将部分常规产品款式作为第一批次生产任务,以保障连续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