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玉
摘要:STEAM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实践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将STEAM理念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围绕STEAM教育理念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STEAM 校本课程 开发
一、STEAM教育的内涵
STEAM教育作为一种超越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了跨学科的方法,基于现实问题情境教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适应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未来社会竞争力。笔者认为,STEA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五大学科体系的融会贯通与有机整合,是培养实践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同时,笔者指出,STEAM中的A不单指的是艺术,而是一种更广泛的人文艺术范畴。
二、STEAM教育的目标
第一,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育出一批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国家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
第二,提升素养。通过系统化的课程有效提高青少年的STEAM教育素养,包括数字化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软技能,具有在AI社会幸福生活的能力。
第三,培养未来劳动力。让更多的青少年愿意从事STEAM相关的职业,满足国家全方面发展需要。
第四,激发兴趣。通过各类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科技的兴趣。
三、开展STEAM教育理念的主要形式
目前,开展STEAM教育理念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种:通过各类科技竞赛、文化节、主题日活动等开展;以小学和初中科学课程为载体来展开;在3D打印,机器人等科技类的社团课程或活动课程中展开;在数学、物理、化学等主要的常规理科中渗透融合;在校外的社会大课堂或研学旅行中开展;以高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为载体来开展;专门开设STEAM校本课程。
四、STEAM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以“测量两点间的距离”这一教学设计为例,笔者在校本课堂中通过层层设问,融合并实现STEAM教育理念的策略,如图1所示。
STEAM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要融合多学科课程内容。STEAM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要打破原有的教学目标,整合多元课程目标。本节课以整合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为目标,充分体现了综合型、实践型、探究型、创造型的校本特色,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一系列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如在探究测量河两岸两点之间的距离时,教师应强化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巩固光学仪器经纬仪的使用,还可以提高测量时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传统模式下的课堂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需要制定新的课程评价方案,不再以笔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以下是校本课程开发时可供选择的案例:
第一,网球鞋底的制作。教师设计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网球鞋底设计与制作的最优化过程,融合数学、物理学科,体现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审美价值。
第二,无人化车辆故障警告牌安放装置。从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可引导学生考虑无人化车辆故障警告牌安放位置的最优化过程,融合数学、物理学科,体现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
第三,制作风能车。教师设计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风能车制作的最优化过程,融合数学、科学、物理、工程学科,体现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审美价值。
第四,土豆生长季。通过观察、记录、统计,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土豆的生长过程,并用美术创作《土豆生长季》,融合数学、科学、艺术学科,体现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
第五,车库安全门禁。教师设计具体问题,引导學生探究车库安全门禁的最优化过程,融合数学、物理、工程学科,体现科学价值、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设计的理念是通过相应的教学设计,实现多学科的融合、渗透,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海波.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1(12).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