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维
【摘要】随着我国近些年的经济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和质量都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主要围绕管理体系、施工方案、团队素质、岗位职责等几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对相关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2.05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保障工程的质量,使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施工企业必须自上而下的重视建筑工程的管理,下文将分析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及有效策略。
1、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分析
1.1建筑工程管理内容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工程的合同、图纸及施工文件等方面进行,工作人员在日常办公室要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管理,使工程的建设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合同顺利完成。纵观传统的施工经验,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施工的进度、质量、工程造价及现场的安全管理等内容[1]。其中,作为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对建筑完工以后的最终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施工质量得不到明确的落实和保障,那么势必会对施工的造价、进度等其他方面带来不良的影响。可以看出,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要求,避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进度。
1.2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围绕工程的材料、施工人员和工程机械等方面展开。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保证一切内容依照规章制度执行,否则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可能为施工人员带来人身安全威胁。现场施工质量控制,要从多个角度统筹规划、合理部署,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对于施工现场所存在的技术管理和施工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也要及时监督,尤其是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程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对于设备要做到每日一检,避免设备带病工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对于施工材料的存储和运输也要统筹规划,在进场以后要规划好存放场地,避免出现潮湿或其他原因带来的性能下降。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2.1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完善管理体系
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除了提高施工技术、提高综合素质以外,还要不断完善施工流程的管理体系。首先,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给予约束[2];其次,在管理部门的体系完善过程中要针对现场的相关工作成立独立的管控部门,在正式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在现场直接给予监督,同时检查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责任的落实,将制度落实到人头上,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追溯到第一责任人,保证工作过程中严谨准确。必要时,可以实行绩效考核,将工作人员的工资与绩效挂钩,如果考核不合格,可以按照相应的规定核减绩效收入。
2.2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工程的正式施工之前,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施工方案,针对现场进行详细地勘察,根据施工场所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对于不同的环境和气候要设计出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例如,在气候潮湿和阴雨天气较多的地点,要针对水泥和钢筋等施工材料进行防潮处理,对于阳光较足的地点要做好遮挡,做好项目的功能性规划,满足甲方的实际需求。工程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时所遇到的问题,施工方案的设计也要详细地考虑到施工技术、材料、施工周期和工序等,全力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施工方案要加强设计的科学性,在前期要做好足够的积累和调查,从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口碑提供强大的支撑。
2.3提高施工团队综合施工素质
人才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质量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要充分的重视人才和尊重人才,一方面要展开定期的培训,同时也要提高招聘门槛,从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素质及加强外部人才引进标准两方面着手提高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3]。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健全并完善人才的考评体系,打造高效的项目建设团队,促使企业的资源实现科学的配置。
2.4健全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岗位职责权限
作为建筑工程企业的生存之本,为了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企业要不断地加强质量管理的控制力度,由企業的项目经理牵头,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架构,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责任和权力对等清晰的管理格局。不同的管理人员都要肩负起管理责任。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关键节点进行定期的抽检和巡检定时,督促现场的工作人员在施工的全过程加强自检。具体的工作主要围绕如下几方面展开[4]:首先,检查建筑物的地基、桩基和基坑等质量是否过关;其次,检查主体工程和地基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及时上报处理;最后,针对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隐蔽环节加强检查,例如钢结构、幕墙、防水、保温等工程。除了上述以外,还要检查整个建筑的通风照明系统和采暖供热系统是否存在质量隐患。上述检查过程中的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要求管理部门有具体的专人负责,并形成详细的检查记录,一旦发生问题可及时定位然后追溯责任人。
2.5加强安全管理,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首先,要检查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严格监督控制施工材料,避免一些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流入到施工场所,尤其是一些假冒伪劣的材料,同时还要定期的检修保养工程机械设备,保证设备不会由于故障带来安全威胁。
其次,要尽可能消除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切安全隐患,具体工作主要围绕如下几方面展开:第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且内容齐全的质量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于一些较为复杂且具备一定危险程度的子工程,要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第二,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各项隐患的排查,制定完善的责任追溯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找到责任人,避免特别扯皮的现象产生;第三,要加强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力度和相关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使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还要保证施工的质量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隐患;第四,要加强安全监督工作。尤其是一些特殊性的工序和较为隐蔽的施工环节更要大力检查,要展开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5]。
第三,要重视自然环境的各项隐患。由于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控性,尤其是一些雨雪和风沙、地震等天气更是如此,要做好全面的预防管理方法和紧急预案的制定工作,提前做好应急演练,保障建筑工程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四,要重视项目施工的整体误差。对于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关键环节,要经过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反复确认以后,才能正式展开作业。 (下轉86页)(上接84页)
2.6加强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
在正式施工之前要做好工程施工进度的各项安排编制工作,保证施工变化和进度都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在编写施工进度计划之前,技术人员要对工程的项目整体情况做出大致的了解,熟悉各项施工细节的内容,结合合同的实际要求来编制施工进度表,严格保障施工周期,制定好年度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并实施分段的工期控制方法[6]。
结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要不断健全施工管理体系,优化工程管理的各项环节,保证施工管理技术能够不断创新,全面渗透到复杂的工具当中。同时要严格控制工程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的造价,使每一笔支出都做到有据可循,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在勘察设计阶段就要精确分析施工可能遇见的问题,并制定好完善的备用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建伟.市政建筑工程质量与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1,19(1):374-375.
[2]张方龙.浅谈建筑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写真地理,2021,(1):93.
[3]茅煜恒.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的技术措施与质量控制重点探寻[J].砖瓦世界,2021,(4):31.
[4]宋静,孙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分析方法阐述[J].写真地理,2021,(1):145.
[5]鹿林.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写真地理,2021,(5):97.
[6]秦彦昕.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1,19(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