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视力逐渐下降,老视现象越发严重,老视是指因晶状体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硬化导致睫状肌收缩功能下降,继而导致人眼调节能力变差,最终发展成在近距离范围内仍无法合理调节睫状肌与晶状体获得清晰的视觉效果,属于近视的一种。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有临床研究报道预估[1]:我国发展至2030 年,大约将有3.35 亿左右的≥60 岁的人口,占总体人数的21.9%,这导致许多中老年人受困于老视,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如何矫正老视;而近年来在治疗近视方面,非球面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颇有成就,作为治疗近视的首选方式被广为推崇。为探究非球面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在治疗老视合并近视方面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测性,选择本院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22 例近视合并老视患者开展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本院收治的22 例近视合并老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 例,女12 例;年龄40~55 岁,平均年龄(46.70±5.20)岁;术前等效球镜度-1~-10 D,平均等效球镜度(-4.89±2.12)D;术前柱镜0~-2.99 D,平均柱镜(-0.50±0.82)D。本次临床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①佩戴近视全矫正镜片;②近视程度<J2;③近视等效球镜度≤10.00 D;④散光度数<-6.00 D;⑤远距离BSCVA≥0.6;⑥屈光稳定时间>2 年。排除标准:①圆锥角膜或疑似圆锥角膜;②角膜厚度<500 μm;③眼部手术史;④伴有白内障、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病。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 术前进行三面镜检查眼底、裂隙灯、泪液测试、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主观和客观验光、眼压和裸眼视力。检查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内容包括Bagolini 线状镜检查、Worth 四点检查、Titmus 立体视检查。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Custom-Q 引导的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折射率完全修正。非显性眼的l-晶状体度为-0.5~-1.25 D,根据患者年龄和近端附加条件,佩戴矫正镜片进行近视检查、双目远视检查和双目视觉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适当调整保留球镜度数[2]。通过Oculyzer 眼前节分析系统获取角膜e 值,在Wavelight EX500 型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切削设计软件输入双眼e 值和切削目标值,选择非球面性优化切削的F-CAT 模式,目标Q 值设置为-1.0,ZemnikeC4 值随之变化,继而调整目标球镜度数,保证C4 值接近Q 值调整前数值;切削深度也应该与Q 值调整前尽可能接近,采用Wavelight EX500 500Hz 准分子激光器实施切削[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术后随访3 个月,观察患者基本资料及治疗的有效性(治疗前后的远距离单眼、双眼BSCVA、UCVA、近距离单眼和双眼BSCVA 和UCVA)、安全性、预测性、双眼视功能。安全性:术后平均视远BSCVA,与术前相比增加或减少的视力行数。预测性:实际获得的等效球镜度与预期切削等效球镜度。实际获得的等效球镜度=术前等效球镜度-术后实际参与等效球镜度。双眼视功能判定标准:立体视<60n 为正常,>60n 为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本资料 患者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4.89±2.12)D,平均柱镜为(-0.50±0.82)D;术后主视眼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48±0.36)D,非主视眼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85±0.35)D。
2.2 有效性
2.2.1 远视力 主视眼术前平均BSCVA 为0.93,术后主视眼平均视远UCVA 为1.03,有效率比值(术后平 均UC-VA/ 术 前BSCVA) 为1.10。22 例患者中,59.09%(13/22) 双眼UCVA≥1.0,86.36%(19/22) 双 眼UCVA≥0.8,100.00%(22/22)双眼UCVA≥0.5。
2.2.2 近视力 22 例患者中,54.55%(12/22) 非主视眼视近UCVA≥J1,95.45%(21/22) 非主视眼视近UCVA≥J2,100.00%(22/22)非主视眼视近UCVA≥J5。68.18%(15/22)双眼视近UCVA≥J1,100.00%(22/22)双眼视近UCVA≥J2。
2.2.3 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对比22 例患者中,59.09%(13/22)患者视远UCVA≥1.0,同时视近UCVA≥J1;68.18%(15/22)患者视远UCVA≥0.8,同时视近UCVA≥J1。术后3 个月内裸眼远视力和近视力均显著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对比(±s,44 眼)
表1 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对比(±s,44 眼)
注:与近视力对比,aP<0.05
2.3 安全性 术前双眼平均远视BSCVA 为0.75,术后为1.02,远距安全性之术(术后平均视远BSCVA/术前平均视远BSCVA)为1.33。8 眼(18.18%)术前术后BSCVA 无变化,36 眼(81.82%)术后BSCVA 提高1 行,术后无任何一眼BSCVA 下降1 行。
2.4 预测性 99%术眼实际获得的等效球镜度与预期切削等效球镜度的差值维持在±1.00 D 内,65%术眼差值维持在±0.50 D。
2.5 双眼视功能 Titmus 立体视检查,术前立体均<60 n,术后立体视锐度无下降。Bagolini 线状镜检查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融像功能正常,Worth 四点检查近距离和远距融像功能术前与术后无显著改变。
目前,在近视的临床治疗中,标准非球面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作为目前首选的角膜屈光手术被广泛使用,该术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对于大多数近视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有临床研究[4]表明,非球面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难以充分改善近视合并老视,非球面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所起到的调节作用与隐形眼镜相似,存在加重和提早老视的风险,因此术后患者往往对于非球面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满意度较低。
本文在选择负性球面像差补偿老视治疗方案时,结合了患者的多项手术因素作考虑,不仅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而且要充分结合患者术前的验光。设计屈光指标时,应充分矫正原发性眼,非原发性眼应根据患者年龄及附加条件进行设计,保留-0.50~-1.25 D;配戴单眼矫正镜进行双目近、远视力检查和双目视觉功能检查[5]。根据检测结果适度地保留反射镜的度数。双眼术后屈光参差不超过2.5 D 是拥有良好单眼视依从性的前提[6]。而部分学者[7]临床报道研究表明,当患者的术后屈光参差度控制在1.50 D 以内,则拥有良好的立体视觉效果,而屈光参差超过1.50 D 立体视觉效果明显更差;单眼视如屈光参差程度过大,可影响中距离视力(60~100 cm)。本研究目标屈光像差均控制在1.50 D 以内,75%的患者术后仍无<J1 的双眼UCVA。因此,本研究设计的屈光参差完全能够满足患者的视力质量和术后近视眼。
临床研究[8]报道,术后1 个月,主眼视力达到95%(19/20),双眼近眼视力达到87.5%,达到J2,100%达到J5。本组主视眼UCVA≥1.0 的比例为59.09%,≥0.5 为100.00%。双目视力≥1.0 和0.5 的比例分别为95.45%和100.00%。UCVA≥J1 和J2 的比例分别为54.55%、95.45%,100.00%达到J5。这说明非球面性优化后的非球面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合并老视,是能够兼顾视近和视远功能。
在预测性方面,有临床研究[9]报道是激活的等效球镜度与预期切削等效球镜度在±0.50 D 以内,也有报道说是64%。在这项研究中,实际等效球面之间的差异反映了99%的手术的眼睛和预期获得的等效球镜切割保持在±1.00 D 和65%的外科的区别眼睛保持在±0.50 D。各种临床报道的结果不尽相同,可能与术前患者的视力和屈光状态有关,与术后非显性眼的目标屈光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在本研究的处理方案中,将目标Q 值设置为-1.0,然后改变zerni-KEC4,然后根据改变的值调整目标透镜度。C4 值在Q 值调整前接近于Q 值,可以尽量将切割深度调整到Q 值,影响实际切割深度[10]。
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中,8 眼(18.18%)术前术后BSCVA 无变化,36 眼(81.82%)术后BSCVA 提高1 行,术后无任何一眼BSCVA 下降1 行,表明安全性非常好。
综上所述,选择非球面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合并老视,可合理恢复双眼远近视力和双眼视功能,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