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琴
摘要:《课标(2017版)》把英语的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1。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是基于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阐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还是可教、可学的,它是可以在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情境、问题、活动、日常交际进行切入,贯穿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发展,最终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一词成为了教育界最受关注的词之一。结合个人七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和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认为我们平时的初中英语课堂从过去单纯地强调语言目标过渡到了贯穿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发展。那么,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所以,英语学科的学习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与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息息相关。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借助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即以英语情境教学法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切入点,重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落实。
初中学生意志力不坚定,自控能力较差,也比较好动。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中,需要教师创设与他们紧密联系的真实生活和社会情境,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一上册英语教材《Go for it!》中的“How much are these socks?”这一单元,整个教学程序的设计就是以“shopping”为话题,创设一个去商店购物的真实环境,借助shop assistant和customer的购物情境来学习目标句型,对物品及其价格进行描述,让学生产生大量的语言输出。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用钱的生活习惯以及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问题化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指的是与英语及英语学习有关联的思维品质,包括在理解语篇的表层信息之余对语篇的逻辑框架、主题意义、作者观点、情感、意图等有更深的挖掘,还包括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英语中概念词的内涵和外延意义、通过英语学习新的概念以及了解英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等2。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与过去的初中英语课堂相比较,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摆脱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三英语教材《Go for it!》中的“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这一单元的大阅读“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时,通过问题“Are you allowed to make your own decisions at home?What kinds of decisions? ”来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进入课文后,在提出“What kinds of problems does Liu Yu have?What is his opinion about it?” 等问题帮助学生自己从语篇中去找到答案,从而掌握本文的主旨大意。在处理完本篇课文后,给学生在设计一个Deep thinking-- “If you are Liu Yu ,will you agree with your parents?” ,让学生认真思考,并进行对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们会针对这个问题给出自己新颖的回答,也会对本文进行深层挖掘。在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发表观点中,学生思维品质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三、加強英语口语交际,设计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则是西方英语世界的民族文化载体,他蕴含与凝聚着西方民族长期积累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价值观念、思想渊源等3。因此,为了让学生习得优秀的西方文化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交际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三英语教材《Go for it!》第十单元《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这一单元时,利用pair-work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对话,掌握Brazil、the United States、Japan、Mexico、Korea等国家的见面问候礼仪,在掌握了这些的基础上,在利用Role-play这一环节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人来演示他们的问候礼仪和中国的问候礼仪的不同之处。由此掌握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除了设计pair-work、group work、role-play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教师还需重视发展与丰富英语第二课堂,通过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如课外阅读活动、辩论赛、英语短剧表演等。此外,对教学活动进行情感加工,鼓励学生“从做中学”,并结合教材话题与活动主体,倡导学生个体进行文化感悟等也有助于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5。
总之,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探讨、落实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探究、探索出以英语核心素养为导向,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核心素养真正地在平时的教学处得以落实、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