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更容易出现不良的价值取向。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职责。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课堂派”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并总结了这种混合式教学方法的优点和取得的成效,希望为今后其他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课堂派
【作者简介】吴晓丽(1983.04-),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专任教师,助理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课题编号:2020JGB496)的阶段性成果。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思政教育活动应当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政素养。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促进自身修养不断提升的同时,为学生个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经验借鉴。《大学英语》教学受众面广,真正把《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让更多学生的品德得到较好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深度发展,同时推动我校课程思政全面开展。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第一,隐性教育理念。研究学者指出,开展隐性教育的行为主体指的是在非正式或者是正式的环境中,通过有意或者无意的方式,直接与间接地观察非预计的体验过程。
第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教育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达到思政教育的相关目标,采取间接、側面以及渗透的方式,让学生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教育。
第三,通过将思政理论课程这种显性课程与包含《大学英语》在内的课程和专业课程这样的隐性育人课程结合起来,实现在课堂中全员立体化、全过程以及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2.《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第一,满足高校思政教育开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最高要求是德才兼备,其中品德培养最为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思政教育的重要程度被不少师生忽略。学校更加看重专业课程的开设,也更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导致出现了一些自身品德有问题的学生,即便拥有丰富的学识,思政素质不过关也无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过去的思政课堂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因此,促进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改变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调动高校的教育资源,让思政教育和普通学科相互结合,构建起更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迫在眉睫。笔者一直承担《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深知《大学英语》授课对象的特点和需要提升的素养,为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进行课程思政很有必要。
第二,教学的内在发展需求。就《大学英语》课程而言,现在的授课模式看似十分合理,但其实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要对英语语言中隐藏着的文化和思想意识进行分析,再和中国的本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优秀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借助课堂教学把优质文化中体现出的当代价值以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作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三观得到正确的引导。
第三,《大学英语》课程所具备的隐性课程特点。把《大学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思政教育理论的显性育人功能和其他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相互结合起来,实现显性思政作用的不断强化。让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实现同步发展的目标,真正达到全过程育人的目标。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可行性分析
怎样处理好学生语言技能培训、应用能力和道德素质提升之间的关系,这是当前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必须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把语言和思想巧妙结合起来,体现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教育性、学科性以及思想性特点。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需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真正达到“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模式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选定教学辅助工具。目前市场上有“雨课堂”“课堂派”“智慧树”等教学辅助工具,教师需要选定一款适合自己的教学辅助工具,笔者比较喜欢使用“课堂派”。因为“课堂派”的便捷性和优越性可以让“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效率更高。
(1)“课堂派”拉近师生距离。“课堂派”是由“A+课堂派”推出的在线课堂管理平台,通过它,教师可以在线开展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向学生传授知识[5]。教师和学生即便是在课下,也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随时随地沟通交流。
(2)创新管理课堂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和管理,利用“课堂派”可以实现创新教学管理,可实现线上考勤、互动抢答、快速发布作业、轻松批阅作业,开展高效管理。平台还提供站内作业查重,在更短的时间之内提供最大的相似度,轻松过滤学生的搭便车行为,可以帮助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抄作业的情况,教学整体水平有效提升。
(3)创设情境化教学。创设情境化教学需要用到“课堂派”平台的四大功能。1)创新考勤。微信搜索并关注“课堂派”,简单注册建立班级即可考勤,数字考勤和GPS考勤可以快速找到学生是否缺勤,以上2种方式比传统的考勤方式快2倍。2)远程直播互动教学。平台可一键开启直播,共享电脑屏幕,替代教室投影仪(黑板),像在教室里一样互动教学。直播录像自动保存,可查看课堂直播教学统计和再次回顾学习。3)课堂教学。“课堂派”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互动创新场景,可上传原生PPT课件进行讲解,手机遥控,标记疑问,开展评论,开启弹幕,学生抢答、提问、讨论,随时表扬学生的表现。4)随堂互动答题,随时编辑互动答题。投票、评价、匿名开放、拍照、选择、判断、简答等多种题型,实时分析互动答题情况,一键提取学生有效观点,及时检验教学效果。多媒体(如电脑)又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与友情、亲情相关的内容时,可以引用英文电影、电视剧中的相关片段,再让学生们以片段中的人物角色为基础,开展对话交流。
2. “课堂派”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站在黑板前说、写,学生坐在下面听、记(局限在线下教学)。创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派”线上给学生推送PPT、视频等;课堂上,依旧可以用“课堂派”推送互动题目让学生参与解答,活跃课堂气氛。“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生动有趣。
以下是笔者使用“课堂派”进行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的过程。
(1)特殊时期的创新教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笔者利用“课堂派”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欢。因为所有学生都有智能手机,他们都熟悉基本的互联网操作,在家就能轻松上课,还能和老师、同学互动交流。因此,学生深深喜欢上了这种创新“网课”。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使用到的教材为《大学创新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授课内容,设计的主题是 “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英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笔者以“课堂派”为依托,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创新教学模式,准备了大量的互动话题、情景对话和抢答环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上课前预习。授课之前,我会把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编辑到“课堂派”平台上并定时推送给学生。学生会按时接到提醒通知并登录“课堂派”自主预习,预习包含快速阅读课文后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解释课文中的某些难句、新词汇等。另外,要求学生观看视频“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思考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如何定义英雄?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样的?这其中不仅结合了英语内容,还融合了思政教育中的英雄主义理念和教育的作用等,在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语感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让他们在无形中形成正确的三观。
2)线下课堂教学。结合教学情况安排,笔者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交流、汇总和答疑解惑。第一,检查。先按照课前推送的预习要求,一一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接着让学生按照课堂教学开始前准备的内容完成交流和讨论。以“Education”这一主题为例,让学生们针对课前提出的与教育和英雄概念相关的问题进行分组探讨,分享各自的观点。此时,我所起到的是引导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第二,重、难点讲解。笔者对预期中学生们普遍认为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总结学生关于教育概念所得出的一些结论的共性特点和差异性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教育的概念。第三,抢答加分环节。在讲解过程中,笔者会用“课堂派”让学生们在线抢答问题(回答对1题奖励1颗星星),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们也可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知识点。第四,新增词汇记忆。课上还要引导学生们关注这些文章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比如motivator、government、greatness等,可以通过“课堂派”检测他们是否掌握以上词汇。第五,拓展练习。除了学习课文内容,还要鼓励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身边的成功教育案例,现实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们用英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中国好教育有哪些,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以口语的方式呈现出来,锻炼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间接了解到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第六,我会针对学生在“线上”与“线下”的学习情况开展评价和总结。
3)课后巩固。 在下课后,笔者依旧用 “课堂派”推送课后作业和学习资料给学生。他们登录“课堂派”即可完成任务,还可以反复查看本单元的重、难点,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和巩固。他们还可以通过“课堂派”给我发私信咨询自己想问的问题,笔者会在第一时间给他们回复。
4)评价方式。本次课程设计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和结果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其中形成性评价包含了学生在“课堂派”线上学习的学习时间、在线作业时间、在线测试成绩、在线复习情况等,也包含线下作业成效,学生的随堂听写、测试成绩和课堂表现(如抢答问题)和课后完成作业情况。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学生学习完《大学英语》课程后的期末考试成绩,四、六级考试情况等。通过这种多样化评价模式更加重视学生们的平时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发挥。
(3)应用成果。学生在通过以上“创新教学”课程的学习后,作业完成率达到了100%,而且作业完成质量也比较高。在课后调查了学生对于这一教学模式的看法和意见,96%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在课堂上和课后使用“课堂派”学习,这样不仅改变之前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又让课堂学习方式和内容都变得更加有趣,学生很喜欢。
在“课堂派”平台上还可以直接联网,随时获得网上在线资源。这打破了原本课堂上英语教学空间、时间的有限性。在学习中不管涉及哪个方面的话题,都可以获得与这一话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给学生们生动形象的体验,他们自然也更加愿意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笔者使用“课堂派”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近3年通过“课堂派”给学生考勤(660次)、话题互动(356次)、练习作业(660次)、综合测试(118次)等,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且提高了教师的幸福指数。
(4)应用思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混合模式已经是一种发展趋势,这不仅创新了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也是学生们提高英语水平的一种路径。“课堂派”属于新研发的教学管理平台,2014年在国内高校开始试行,當前已经有很多高校在应用。截止到本稿时间,注册“课堂派”的用户数量超过了超过11457053人(本数据由“课堂派”技术负责人陈杰宾提供)。近些年,我校也积极推广使用“课堂派”这一教学平台,通过具体的应用发现其意义显著:
第一,借助于“课堂派”手机端来完成学习,能够让学生们本就相对较低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不断被激发。
第二,为学生们提供更加灵活的地点和学习时间,学生们可以在线选择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
第三,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充分发挥手机的作用开展学习和作业,减少购买纸质资料。
三、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1. 找准课程定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是公共必修课。要发挥《大学英语》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并引入立德树人的相关理念,就要形成完善的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视、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也需要提高学生在生活、工作中对英语的具体使用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为了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高品质综合性人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融入道德品质、文化自信以及爱国情怀等积极的价值观。
其他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时,教师需要根据自身任教的课程找准自己的课程定位,适当增加和本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促进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
2. 拓宽现有的学习渠道。当前“线上”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借助网络,学习者可以从某些平台中找到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移动学习模式的优点比较多,比如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互动性以及移动性等特点。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讨论,而且还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网上的互动交流。多样化的学习渠道,会让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和顺畅。也可以在网络中搜集到更多有关思想道德建设的文献,这就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
3. 教学中纳入思政考核指标。由于在教学中要采用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那么就需要引入可以评价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标准,构建起更加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这些评价指标包含了专业知识、道德品质、团队合作、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和思维拓展等内容。还要让现有的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可以引入学生自身、同学、班主任、任课老师、辅导员等。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仅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而是需要从生活和学习中更加综合地评价学生,还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改变之前的结果性评价模式,引入过程评价方法,让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真正可以在教学中落地生根,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拥有更多的积极态度和正能量。
4. 教师积极转变自身观念。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已经让学生疲劳厌学,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各专业任课教师都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因此,教师在编写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应该主动增加思政元素,使课程的德育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准备教学材料过程中,任课教师需和思政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特点進行更加深入的认识,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并通过 “教育”这一主题,设计了 “课堂派”“线上+线下”混合式创新教学的过程,把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中在线抢答问题、课后学生在线完成作业、提交作业等活动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运用“课堂派”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实践的优势和高效。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创新教学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们掌握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英语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最终达到教育双赢的目的。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的成功为其他专业的课程思政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带动了相关专业课程思政的积极开展,是我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贺林雁.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大学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20(26):41-42.
[2]王今,杨国华.混合式教学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英语专业《英文报刊选读》课程为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2):127-130.
[3]吴乾莉.新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4):43.
[4]李倩,严艳,陈琰等.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4):71-72,81.
[5]倪丽珠.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工具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青春岁月,2019(5):82-83.
[6]王琳.基于课堂派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英语教师,2019(19):72-75.
[7]周鹏飞,邹林凤.基于“A+课堂派”数字平台的测试与评价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9(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