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美
摘 要:学习地理能够让学生对于地形地势以及国家分布等知识有更加清晰地了解,也能够为学生未来专业选择提供帮助。高中阶段地理知识难度较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地图种类以及各种地理知识比较复杂,仅仅依靠学生死记硬背的浅层学习方式是难以保证学习质量的。都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足以见得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思考。要想提升地理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基于此,文章将从深度学习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入手研究,进而分析基于深度学习这一理念高中地理课堂构建途径。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深度学习原本是指计算机学習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当前这一观念也能够应用在教学领域,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可以演变成与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倡导的教育方向基本保持一致,就是在教学时培养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理念。这是一种以解决当前教育问题为基础所寻求的解决途径,将之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更为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 深度学习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以往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以灌输这种模式为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来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二来是由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也因此教师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机会不足,使得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地理教学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这种以浅层学习为主要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只会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影响学生地理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虽然一开始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将之应用在教育领域中也同样适用,也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将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地理的难度是文科教学中难度较大的,虽然说当前高中发展趋势是文理不分家,但是这也意味着学生学习的压力和任务将更大,那么传统的浅层学习理念将会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使得学生无法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而将深层学习理念应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就能够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合适,进而主动地去选择更为适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其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素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够从思想上使得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让学生发现地理学习的乐趣。最后,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生实践能力,深度学习需要提升的是学生的能力而非仅仅是知识性内容,为此,教师在确定要基于深度学习理念进行教学时则需要选择一些实践方法进行地理教学,毕竟地理知识也与生活紧密相连,此时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也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地理潜力,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地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基于深度学习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力与积极性,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育理念,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这一教育理念,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课堂构建途径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要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更好地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首先,教师需要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高中生本身认知水平已经很高了,而且学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身行为,对于不喜欢的内容学生都能够要求自己学习,更何况是学生自己喜欢的内容。人的行为会受到心理作用的影响,一旦高中生在潜意识中认为地理学习困难、无趣,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最终状态,那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无法被有效激发出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有效方法,“学习合乎兴趣方可得益”,唯有学生对地理产生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在学习地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将深度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部分,无论是哪一个部分知识都很多,并且地图的类型也非常多,无地图不地理,在高考的地理内容考核中地图知识占比极大,很多情况下都是取一个地图的一部分让学生分析其位置以及与位置相关的地理知识,要想使得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学生需要对地图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力,这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也不小。死记硬背是很难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隐藏、图片编辑等功能将地图进行分拆,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去主动记忆地图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记忆地图的效果。其次,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人文地理占比较大,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仅靠教材中的插图和资料是不足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图片、视频展示功能,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一功能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图片视频资料,然后在进行地理教学时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教学时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方法,这本身也是当前我国地理环境上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让学生对于土地荒漠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上网寻找土地荒漠化的视频资料,其中可以涉及在荒漠化环境中的生存困境,让高中生能够跳出象牙塔思维发现国家需要发展的方向,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二)坚持深度学习原则设计教学问题
深度学习要求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那么,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正所谓:“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唯有思考才能够使得教材中的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高中地理知识难度不小,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坚持深度学习原则设计教学问题。深度学习原则主要包括真实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围绕这些原则设计地理问题才能够保证教师设计的问题具备有效性,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教师在设计地理问题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过难的问题即使学生认真思考也很难得到正确答案,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又没有思考意义,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在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其次,问题的数量和提问顺序要合理,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知识,但是教师需要明确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过多的问题只会压缩真正有意义的问题的思考时间,使得学生产生疲惫感,反而不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同时,教师的问题提问顺序要符合学生思考的习惯,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知识逐步延伸到深层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提升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例如,在进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思考问题“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以及年降水量存在哪些区别?”“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之间产生区别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