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国家不断倡导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小学音乐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及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佳。本文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提出几个可行性策略,以期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实现小学学生音乐素质整体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生;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1-0141-02
How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can Improve Students' Music Literacy
(Datong Central School in the Suburb of Tongling City, Anhui Province,China) HE Lijuan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untry continues to advoc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At present,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exam-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are not go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this article proposes several feasible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er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overall improve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usic qua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usic; Students; Music literacy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发展全球化,人们对教育质量与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守旧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已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国家及相关部门已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这些年来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工作,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竞争力提升,因此,教育教学工作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关注度从普通学科向艺术类学科迁移。小学音乐课堂作为中學艺术类基础学科之一,是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水平提高的有力支撑,应重点落实素质教学工作,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策略,以供参考。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音乐素养为提高音乐学习质量提供有力保障,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习和乐器学习中。良好的音乐素养能够让学生拥有放松、自由的感觉,有效表达自己并发展思维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心性养成的阶段,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音乐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认知,并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探讨的热情,还能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知识面,引导学生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放松身心,自由畅行,发挥想象,发散思维,不断创新创造,释放情怀与感受,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小学音乐的教学现状
受到我国长期传统守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学校管理层到教师到学生,均认为音乐课程并非主要科目,教不教、学不学都不是那么重要,错误地认为把语文、数学、英语科目学好,考出好成绩就可以了。所以,学校在教学课程安排上把大部分的课时都安排给语、数、英,只是应付式地安排一周一节课时给美术、音乐这类艺术类课程,课程设置严重失衡。甚至当语数英等高考科目有需要,音乐课程时间就要无私地让出去,导致小学音乐课程形同虚设,无法达成有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长此以往,小学生根本无法投放精力在音乐课程学习上,更别说提升音乐素养,这对于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及健康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不仅如此,小学音乐课程任课教师的能力水平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许多小学的音乐教师都是兼任的,音乐领域专业知识缺乏,对音乐教材内容一知半解,难以创设出适应学生素养提升与能力发展的音乐教案,他们只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音乐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因此导致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不高。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式,落实素养培养
音乐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小学音乐教师应高度重视音乐教学,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融入音乐学习中,并获得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实现音乐素养的深化提升。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大多以讲授法为主,律动法、示范法等为辅助教学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容易对音乐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从创新创造的角度出发,将落实素养培养作为核心教学目标,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音乐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结合教材内容寻找多样化的音乐表现形式,以学生为中心,贴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呈现动态化的音乐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知识学习是有趣迷人的,音乐学习是轻松愉悦的,让小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提升自身音乐素养。
(二)从音乐情感出发,深化素养培养
音乐艺术在情感表达呈现方面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音乐给予人们不同的情感感受。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从音乐作品的情感出发,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中,感受其魅力,了解其内涵,领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从而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创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可采用情感教学法,在音乐课程教学时注重音乐背景的设计,向学生详细解释作者在作品创作时身处的环境,其个人经历、想法和感受,让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知识背景,切身感受音乐蕴含的情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所在,丰富学生内心情感世界,从而达成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深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
其次,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及性格特征,配合音乐教学的不同要求,组织多元化的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情感上的共鸣。例如,举办小组音乐歌唱比赛、音乐汇报、文艺表演等,让学生接触多样化的音乐形式,丰富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感悟,使其领略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情感,深化学生音乐核心素质的培养效果。
(三)提高审美意识,升华素养培养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这样才能实现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升华。教学实践可知,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在于其自身对音乐鉴赏观念的转变与能力的有意识培养,所以学生审美意识的激发很重要。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感悟、体验的具有美感特色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感的期望与渴望。教师可采用情景化的教学手段,将音乐作品中的节奏、音符及美丽的歌词勾勒出的画面立体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的情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鉴赏能力,体会到音乐作品中唯美的境界,促使审美意识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促进音乐素养的升华。
四、結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音乐素质培养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立足于教学现状,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扭转学生不重视音乐学习的错误思想,从音乐情感出发,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逐渐提高审美意识,从简单的听音乐到鉴赏音乐,助力音乐素养的提升,并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洋.走出小学音乐课实践创新活动的误区[J].当代音乐,2019(08).
[2]黄佳莉.奥尔夫教学法思想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讨[J].名师在线,2018(35).
[3]黎永霞.运用多元化策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的研究[J].学周刊,2020(08).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