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状况的影响

2021-08-11 05:29:48敖玉蔡依洋孙佳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负性组间量表

敖玉,蔡依洋,孙佳琦

(1.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2.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戒酒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抑郁症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表现为核心症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行为改变及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日常功能活动产生严重影响[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应激性因素渐趋增多, 以致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困扰。 当前临床治疗抑郁症多采用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会有残留症状,影响疾病康复。 良好的护理工作是保障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临床应给予抑郁症患者有效的康复护理服务。 希望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构成因素,可使患者获得正性的思维能力,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减轻心理困扰[3-4]。 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是以希望理论为基础开展康复护理服务,旨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加快病情康复。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6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78 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8 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 例。 纳入标准:符合第3 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中对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患者及其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悉,签订知情同意书;认知及沟通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合并重大躯体疾病;合并难治性抑郁症;生活难以自理,不能配合进行研究。 该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19 例,女20 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8.36±1.16)岁;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7.82±0.87)年;体重指数19.4~28.1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41±1.15)kg/m2;文化程度:小学、中学、大专及以上分别有9 例、17 例、13 例。 对照组男18 例,女21 例;年龄21~59 岁,平均年龄(38.41±1.13)岁;病程1~14 年,平均病程(7.77±0.85)年;体重指数19.7~27.9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37±1.18)kg/m2;文化程度:小学、中学、大专及以上分别有8 例、17 例、14 例。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强调危险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嘱患者保持平稳心态,积极参与到自我护理中;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中,并积极开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2.2 观察组

采用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内容如下。(1)成立小组:由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希望小组,针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抑郁症、希望理论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并结合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 (2)希望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与其进行沟通,并在开展行为观察、心理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与希望指数;进一步结合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及社会支持等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3)希望认知:结合患者认知水平,采取发放健康宣教手册、观察录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其宣教疾病与希望认知相关内容; 同时邀请成功治疗且预后良好的患者分享经验,讲解自身心路历程与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与康复的希望。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嘱其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 并发挥监督作用,督促患者参与到自我护理中。(4)行为干预:培养与维持患者的积极行为,可结合患者喜好,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以帮助其放松身心;指导患者开展信念疗法,引导其增强自身信念,以强化积极的行为方式;针对患者存在的负性行为进行纠正, 持续进行行为观察,对表现良好的患者进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患者需加大干预强度。患者住院期间,针对早起的患者,给予鼓励与安抚,嘱其尽量延长睡眠时间;告知患者生活的意义及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鼓励其积极参与运动锻炼及绘画等活动,丰富肢体活动与运动锻炼。 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健康讲座,宣教抑郁症相关知识。 鼓励情绪不佳的患者采取恰当的方式宣泄自身情绪,释放压力。

两组均持续护理8 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价,两个量表各包含20 个项目, 均采用4 级评分法, 其中SAS评分>50 分为有焦虑症状,SDS 评分>53 分为有抑郁症状,分数与患者情绪呈负相关。

(2)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康复状况。采用Frenchay活动量表(Frenchay activities index,FAI)进行评估,该量表共15 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0~3 分评分法,分值0~45 分,分数与患者康复情况呈正相关。

(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r,HHI)进行评价,该量表共3个维度,包括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维持亲密关系,共12 个条目,均采用1~4 级评分法,各维度分值为4~16 分,分数与希望水平呈正相关。

(4)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调查量表(the short form-36 healfh survey,SF-36)进行评价,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4个维度进行评价,采用6 级评分法,换算为百分制,满分100 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负性情绪评分、SF-36 评分等,用(±s)表示,计数资料如性别等,以[n(%)]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负性情绪组间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SAS、SDS 评分相比,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负性情绪的比较[(±s),分]

?

2.2 康复状况组间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FAI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FAI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FAI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FAI 评分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FAI 评分的比较[(±s),分]

?

2.3 希望水平组间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HHI 量表中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维持亲密关系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HHI 量表中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维持亲密关系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的各项HHI 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HHI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HHI 评分比较[(±s),分]

?

2.4 生活质量组间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的各项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SF-36 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SF-36 评分比较[(±s),分]

?

3 讨 论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6-7]。 抑郁症患者通常伴有心理困扰,对生活缺乏兴趣,自我评价较低,常会出现绝望、无助等负性情绪,甚至存在自杀倾向,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困扰。 当前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多样,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但其康复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疗期间应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常规康复护理内容较为单一,仅能为患者提供基础性的护理服务,缺乏针对性与连续性,不利于提升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善其情绪状态方面效果不甚理想,难以满足其康复需求[8-9]。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FAI 评分及HHI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够提升其希望水平,改善心理状态及康复状况。希望是人的一种认知,建立于意愿与途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成功感基础之上,能够激励个体克服心理障碍[10-11]。 希望理论作为新的康复理念及护理目标,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精神类疾病患者的管理中。该研究将希望理论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开展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首先充分评估其希望水平与情绪状态,并在结合患者情况的基础上,为其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能够提高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及可行性,保障康复护理的顺利开展。 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结合患者认知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健康宣教,可改善患者对疾病、自我的认知及态度,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希望水平,减少负性情绪的滋生。 联合患者家属与同伴给予支持,可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 进一步提升其希望水平,减轻负性情绪, 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参与到自我护理中,进而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12]。 针对患者的负性行为进行纠正,并采取音乐疗法、信念疗法、行为表扬等措施培养与维持患者的积极行为,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规避影响病情的风险因素,进而促进病情康复,还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关于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的报道较少,开展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执行方案及标准,可能对研究结果可信度及准确性造成影响,后续研究中应不断完善护理方案,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证明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综上所述,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基于希望理论的康复护理,能够提升其希望水平,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负性组间量表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China Geology(2018年3期)2018-01-13 03:07:16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