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芬
[摘要] 家校共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从实践中总结了“懂、启、信、赏”四字要诀,四字联手,激活家长教子欲望,实现家校共育深度融合,构建和营造一个系统的、生态的育人环境,实现家校共育的真正实践意义。
[关键词] 家校共育;新生态;懂;启;信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对多所学校的班主任和家长做了调查,突显问题如下:家校共育缺少系统方法指导;家长普遍认为“共育”只是“辅育”罢了,家庭在配合学校完成教育任务。由此可见,虽然“家校共育”的理念多有提倡,但如何系统优化,提高共育成效,仍是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
笔者在班主任一线工作20多年,在家校共育构建上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总结为以下四字要诀:
一、“懂”为情感基础
家校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是与家长构建亲善友好的关系,具体落实在一个“懂”字上。
1.懂家长的需求。与人合作必须先了解对方的需求,满足需求方能使合作愉快进行。为什么我们践行的“共育”,家长们只认为是“辅育”?因为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大多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而已,忽略了家长的内在需求。家校合作,我们只有站在家长的立场,进行换位思考,共情家长的感受,方能使家校关系从传统的“从属”型走向新的“平等”型。
2.懂家长的心理。家校合作实际是一门“读心”的艺术,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家长,读懂家长心声。如不同成绩阶层家长的心态不一样,一般来说,优秀生的家长自信,后进生的家长带有自卑;不同区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不一样,乡村的家长崇尚“教养式”,希望老师对孩子管教严一些,而城区的家长崇尚“开放式”,希望老师跟孩子们多讲民主。家长自身个性、条件、阅历等都存在差异,所以与家长打交道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地选择合作的方式和内容,方能彼此认可。
3.让家长懂班级的工作思路。班级作为双方合作的主要阵地,班主任作为主要经营者,要在家长面前坦诚“亮剑”,带着家长了解校园生活,消除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陌生感,激发共同参与教育的热情。家校合作要以共同的发展愿景为引领,要形成以“班级建设带动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共同价值目标,承担共同的职责使命。接手新班第一次家长会,笔者做了精美的PPT,向家长宣讲了自己在班主任岗位20多年的体会和思考,向家长介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目的就是让家长明白班级建设的思路,对班级建设树立信心。同时也让家长明白达成这个目标,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支持、合作、助力,以此激发共育的意识。
4.让家长懂老师的育人态度。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表明,当家长看到老师对工作用心、对孩子关心,就会发自真心、全心全意地参与班级的事情。笔者主要通过“两招”与家长链接情感。第一招“拍”,有意识地捕捉班级生活的镜头,发微信群、钉钉班级圈,既能让家长了解班级日常,也会增加他们对班主任的亲信度;第二招“写”,借用本班公众号,用文字记录与孩子相处的点滴,其中有一栏为“私人订制”——专门为某个孩子创作,家长看了后反馈:“老师,我家孩子养这么大从来没发现还有这样的优点,你真有心。”当家长相信你,相互建立友善关系的时候,自然为以后紧密的合作、有效的共育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启”为提升支点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每个家长都会爱孩子。家校合作的纽带是孩子,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应该致力于启发家长爱子有道,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
1.启发教育智慧。教育的智慧在哪里?就是懂得学习。“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最好方法是家长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家校合作就是启发家长明白这个道理,努力做一个会学习的成长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革除传统的无意识教育状态,树立起科学施教的新观念。只有当家长的教育素养越来越高的时候,家校之间多元平等的合作才会越来越协调,才能更好地携手助力孩子成长。
2.启动教育支持。先有认识上的更新,再有行动上的支持。纵然很多家长明白学习促进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周围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缺乏学习资源,导致学习动力不强。家校合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家长搭建平台,让学习实践真实发生。
基于此目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既要兼顾全体家长,又要考虑个别需求;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一定是多种样态的。学习活动不在于热热闹闹显摆给别人看,而在于实实在在做给自己用,符合班情,诚于自己。
(1)班级讲堂,基于理念学习的全面支持。讲堂内容丰富,有专家讲课、优秀家长经验汇报、收看家庭教育视频、阅读亲子书籍等。班主任除了做好前期落实工作外,还要引领家长开展“二度学习”,把别人的观点思想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解。如专家讲课后会继续组织家长开展讨论,把讲座内容与家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日常的指导作用。
(2)主题沙龙,基于话题探讨的分类支持。根据部分家庭对某个话题的需要开展小范围的学习活动,一月一期,每期报名不超过12位,话题源于家长们的困惑,如二胎教育、亲子阅读、青春期沟通等,活动地点设在教室或有格调的茶室,营造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彼此智慧互参、经验互鉴,找到教育新思路。
3.联合家访,基于问题解决的个别支持。每个班总有个别孩子问题较为突出,家庭教育存在困难较多,要给予这样的家庭特别的帮助。笔者班里尝试开展“联合家访”活动,邀请个别家长与我同行家访,实地学习他人经验,让家长身临其境感受优秀家庭的教育氛围,學到优秀家长日常育儿的经验做法,这比在学校里听经验汇报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
三、“信”为心理期盼
家校合作的深度发展是让家长找到班集体的归属感,感觉到自己就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双方的角色和关系都要进化,家长从一个旁观配合者发展成参与建设者,家校关系从先前的“亲”字,发展为根植希望的“信”字。
1.信群体,共享班级成长之力。学生、老师、家长经由班级为媒介联系在一起,共享的前提是改变“你、我”意识,增强“我们”意识,置身于团队中共同打造属于“我们的班级”。笔者班级有两句口号:“班级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优秀的你建设优秀的班集体,优秀的班集体孕育更加优秀的你。”学生、老师、家长形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共生共长,找到归属,成就“自我实现”。
2.信集体,共议班级成长之事。信任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能。家长若是相信班级发展很美好,对班级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样会让他们在合作中浑身充满正能量,努力尽到自己的一份职责。班级家校共议致力于三个维度——共议班级制度、共议班本课程、共议班级活动。
(1)共议班级制度。班级中重要的制度都经家校商讨后执行。一般的做法是,先由班主任和学生代表起草制度方案,然后班委和家委会审核修改,最后公布于班级群,家长们一致通过后班内开始执行。这样的制度有什么好处呢?改变了学校一言堂的状态,家校双方集思广益,察纳雅言,后续执行也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利于制度落实奏效。
(2)共议班本课程。笔者在班级中致力打造了一门亲子课程——爸妈小课堂,借力广泛的家长资源来丰富孩子的生活实践。这门课程由班主任和家委会联合启动,校内课程以邀请家长来上课为主,校外课程以家庭为单位组织户外亲子活动为主。课程的设计、安排、落实,家长们是主体,班主任做好协助工作,发挥家长参与积极性。以这门课程为依托,带动家校共同研究,共同做事,帮助家长“自我实现”,进一步体验到合作共育的意义和价值。
(3)共议班级活动。班级开展的活动,笔者都会在班级群里报备家长事先了解,包括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的简单过程、活动的准备延续等,家长们有所了解才会共同为活动保驾护航,提升活动品质。疫情期间,笔者组织线上班级活动,由于第一次在网络平台尝试,面临很多的未知问题,所以从策划到内容选定到环节设置,都是和家长一步步商讨斟酌、群策群力完成的。线上活动一共开展了五期,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每一期展现的成果,都是家校通力合作的结晶。
四、“赏”为持续动力
卡内基曾说:“掌声可以使一只脚的鸭子变成两只脚。”这足以说明赞赏的力量。家校合作是一项长期工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互动中生发的过程,如何一如既往保持合作的热情,保鲜双方的友好关系?欣赏家长是一帖润滑剂,交流中不吝表达对家长的赞美,不吝表达家长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家长前行,而且不断前行。
1.赏,给予积极断言。积极断言赠送给人的是希望、憧憬,暗示一切会越来越好,它能产生向上的行为动力,激发人潜在的能力和能量。
班主任要主动营造一个积极断言的环境,与家长交流多传递正面的声音,输送正向的育儿能量,发挥积极断言的激励效应,让家长觉得自己行,自家的孩子也会越来越行。班主任和家长一起找寻孩子的闪光点,更要学会捕捉家长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是小事也要把它放大,用赞美的语言进行表达。感谢信、微信群发布感谢辞等,都会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诚意和参与的快乐。
2.赏,指引前行方向。夸赞家长,笔者把握两个要点:其一,把赞赏指向家长的行为过程,强化育儿好做法;其二,把赞赏引向期望的方向,点亮家长前行灯塔,夸赞家庭阅读氛围浓厚,夸赞家长注重孩子习惯培养等。多以欣赏的语言交流,家长的育儿节奏自然会跟上。
笔者班里还践行一种形式,家长欣赏家长,家长引领家长。每学期班级举行一至两次家长经验交流会,除了家长代表发言之外,还有一个互动环节“说说别人家的家长”,夸一夸你眼里优秀的家长及欣赏他的具体做法。家长夸自己优点不好意思,但是在特定的氛围中夸赞别人显得很过瘾。不管是被人夸,还是夸别人,抑或听别人夸,在这样一个情境中,所有家长都是在相互欣赏中学习,明晰更好的育儿方法,也让家长们体会到了家校共育的成就感,自己的点滴努力、点滴进步都被大家认可,还能带给别人启发,则会更加坚定前行的方向。
“懂、启、信、赏”四字互为联系,互为依托,互相促进,构建起家校合作的一个共生系统。“懂”字是基础,如同润滑剂,建设好家校情感关系;“启”字是关键,如同孵化剂,提升家长的教育品质;“信”字是保障,如同黏合剂,增强家长的集体归属感;“赏”字是动力,如同催化剂,激励家长不断前行。
“四字”联手,激活家长教子欲望,实现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智慧协作,打造平等、共生的家校育人新生态,形成家校共育有力的教育场,实现孩子、家长、老师诸因子在班集体生态圈中的共生共长!
[参考文献]
[1]魏智渊.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M].广西:漓江出版社,2014:393.
[2]王懷玉.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222.
[3]马忠虎编著.家校合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俞 芬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江口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