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生搬硬套地给学生讲述那些专业知识。而教学语文阅读理解时,教师往往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去理解文章,然后再传授给学生,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体会不到阅读的魅力。本文针对初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进行研讨探究,以便给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7-0153-03
【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junior high schools often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Most teachers use oral presentations to teach, stat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students. When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ers often use their own subjective thinking to understand the article, and then teach it to students. In fact, students do not real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rticle, so they cannot experience the charm of read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eachers.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一般都较弱,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这种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一旦被学生所掌握,学生再遇到传统的阅读理解问题时,就能够很好地自我解决问题。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体会到文学的魅力。
一、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我们的印象中,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都是对那种截取的片段进行解讀分析,学生往往都套用教师给定的格式进行答题,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只会生搬硬套地去答题,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培养,也无法感受到文学的魅力,给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语文的阅读能力可以体现一个学生的基本认知水平,一个善于阅读的学生,往往都会有很好的谈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摒弃以往的老旧理念,给日常的教学工作灌输新潮的思想,不应该再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师在讲台上云里雾里地讲课,学生在台下云里雾里地听的方式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会出现学生一问三不知的现象,给教学带来巨大的难度。传统的阅读理解解答方式就是先把文章粗略地读一遍,找到文章中的主体,接着慢读一遍研究文章的大致内容,理解后带着问题找寻有关问题的片段,接着用自己的语言解答所需要解答的问题。这种方法就是广大教师所教给学生的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使学生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思想去解答问题,也无法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首先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应该再机械式地去教学,应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定的表现空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给学生一个表现的舞台去发挥、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追求适合自己的新颖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激情、有信心。但是在给学生一定展现空间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先行理解文章的基本字面意思,或者在上课时应该先把这些基本的知识提前给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本意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余力,从而更好地学习阅读理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其次,在学生自己发挥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应总结学生所讲的内容,并加以分析以及评判。
以《师说》为例,教师可以提前解释文章中难以理解的生字生词部分,接着可以让学生自行理解文章的主体内容,待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主题大意后,就可以进行探索性的问题思考,选择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获得更为优质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以一个“说”字入手,将“哪个在说?为什么要说?说的是什么?”一系列问题抛给学生之后,教师就把思考的问题都交给学生发挥。
这个时候学生们可以集思广益,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围绕着教师的问题去思考,这样比以往的口授式教学相比,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堂参与度机会,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工作。教师在学生思考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自己教师的身份,可以围绕着文章的主题设置一些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最后,在学生讨论过后,教师总结出正确的想法,最后点出《师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从而使文章主旨得到升华。
(二)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传统的课堂互动是教师随机提问学生,导致学生每次面对教师的提问时都显得惊慌失措,因此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多点拨学生,多与学生互动,在学生碰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三)充足的课前准备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准备好自己的课前工作,做好自己对学生课前理解的指导工作。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会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迅速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能使学生的阅读不再盲目,更好地思考,更完美地解决问题,也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师还可以针对文章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古诗词等进行课前提问,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查询古诗词及名言警句等,从而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帮助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以《桃花源记》为例,陶渊明所讲述的桃花源给人一种向往的感觉。教师可以给学生先讲述一遍桃花源记的大致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防止学生面对难以理解的文言文时丧失信心。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在课下查询一下陶渊明所处的年代以及陶渊明的一生,以便更好地理解陶渊明写作时的背景以及陶渊明想要表达的主旨大意。
(四)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切实地选取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毕竟文章大多都来源于现实。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学生答案或者直接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获取的经验,而应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外面的世界,获得属于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以《水浒传》为例,在讲述《水浒传》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遍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观察一下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带着对基本人物的认知去学习水浒传这篇课文。也可以针对《水浒传》的著名人士制作相关的PPT给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让学生面对那些晦涩的文言文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大意。教师通过电脑PPT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历史中的人物,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文章所营造的情景有更多的理解,更好地體会文章的主旨大意。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件比较难的工作,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需要对学生及时地进行引导。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一旦形成很好的阅读习惯,将会获得很好的阅读感觉,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学习兴趣也可以随之增强。
(五)正确的指导与鼓励
在进行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避免不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但需要注意一点,不管怎么样,教师都不能对自己的学生大发雷霆。因为初中生自尊心比较强,且有时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多点耐心,心平气和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古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跟我们教师一样都喜欢听好话,学生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得到教师的鼓励。受到教师鼓励的学生往往会更有干劲,对于学习也会更加努力。面对那些学习成绩相对不是太好的学生,教师也不能放在一边不去搭理他,而应该花更多的心思放在他们身上,往往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点拨,得到教师的关心。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奋发图强,刻苦学习。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毕竟年纪还小,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因此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照和指导。尤其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教师更要认真对待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与学生互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提升,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永军.“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19).
[2]何铭华.以读促写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7(08).
作者简介:刘富春(1963.11-),男,汉族,甘肃敦煌人,大专,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