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学需打破常规模式,融合多学科知识内容,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地理教学,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对多学科知识进行巩固。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学科融合的意义,其次分别从地理与语文融合、地理与数学融合、地理与历史融合几个方面来探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科融合;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7-0084-02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mot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eaching needs to break the conventional model, integrate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content, and realize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geography teaching, so as to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desire to learn and consolidate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and then discuss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geography and language, the integration of geography and mathematic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geography and history.
【Keywords】Subject integr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application
地理学是一门实用性的自然学科,其研究范围极其宽广,涉及地质、地形、水文、气象、洋流、天文等诸多知识。同时,地理学知识可延伸应用到旅游、矿产及能源勘探、考古、工程建设、自然灾害预测和防控等多个领域。初中地理教学重在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地理基础知识。鉴于地理学科知识的宽泛性,教师可结合其他多个学科知识进行联合教学,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联想、探索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学科融合的意义
地理学虽然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学科,但它与其它学科之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分割。相反,地理学知识在其他多个学科上都有所体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合多学科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解放学生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科融合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处处有地理,地理与日常生产及生活密不可分,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认识。
二、多学科融合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初中地理学科融合教学,需要地理教师深研课本课程,广泛涉猎多个学科知识,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丰富地理教学课堂,实现多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习成效。基于此,笔者从语文学科、数学学科、历史学科这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初中地理教学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语文素有“百科之母”之称,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写景、写人、叙事抒情的文章、诗词,这些文本中包含了很多地理知识内容。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出其中的地理知识信息,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如七年级中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其中的“巴山”不仅指“大巴山”,还指绵延在川、陇、陕、鄂四省边境的整个大巴山系。“大巴山”又与秦岭一起构成了我国的南北地域分界线、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南北动植物交会与融合地带、西部高原与东部平原的连接点。另外,“巴山夜雨”的成因也和当地特殊的地形条件有关,当地山脉绵延高大、云厚雾重,白天热对流不显著,但夜晚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暖空气抬升,云层上冷下热,加速对流作用,所以夜雨较多。又如七年级上册《约客》中有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主要描写的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象,“黄梅时节”指的是农历的五月前后。地理教学中教师引用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将其与地理现象进行对应,可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巩固。
(二)初中地理教學与数学知识的融合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既有很多固定的显像知识,又有很多隐性的原理,需要通过分析、计算、统计才能得出结论,这就需要应用到数学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逻辑性较强、知识隐含性较高的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运算方式来得出答案,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中的奥秘。如初中地理中关于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需要通过已知条件进行系列换算,其中原理便是“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约降低[0.6℃]”。例如,教师提问:某地山脚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4℃],山脚海拔为[600m],如何获得山顶海拔呢?通过分析并运用数学计算思维,引导学生按两个步骤进行解答:
第一步,按公式“相对高度=温差[m℃×100m/0.6℃]”,计算出山顶和山脚的相对高度,即:[22℃-4℃×100m/0.6℃=3000m]。
第二步,按照“低温区海拔=高温区海拔+相对高度”,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未知高度,即:山顶海拔=[600m+3000m=3600m]。运用数学计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获得地理信息中的隐含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其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与历史学科的融合
历史是对过往的人、事、社会现象、科技、文化艺术、思想等内容的客观记录、总结和研究。初中历史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以及近现代史等内容,这些历史知识中的地图信息、人物事迹等反映出了特定时段的地理知识,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一些典型历史知识来辅助地理教学,可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地理地图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战国七雄”这节知识,以七个诸侯国的疆域范围、都城位置以及七雄争霸中发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长平之战、马陵之战)等内容为引子,指导学生在中国现代地图上圈出战国七雄的疆域范围,对其国都地名进行古今对照,并在当前地图中标识出来,让学生找出历史上著名战役的发生地点,分析该地的地理特征,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识图、解图能力。
又如,在教学“天气与气候”这节知识时,地理教师可引用初中历史“赤壁之战”中“公瑾忧而生病,孔明巧借东风”这个历史故事来分析其中的地理原理。教师提问:“周瑜为何担忧,诸葛亮又凭什么借到东风?”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赤壁古战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处于隆冬时节,盛行西北风,极少有东南风。而曹营处于江北,东吴处于江南,如果没有东风,那么用火攻反而对自己不利,所以周瑜才会焦急万分。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东风,其实是提前预测到冬至前后会出现短时间的天气反常现象,此时风向会发生改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合历史知识,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多学科融合地理教学发挥了不同学科的各自优势,建立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既可以提升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能实现多学科知识的同步学习和巩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非常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晶晶.初中地理教学跨学科融合的原则、路径与效果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師通讯),2017(10).
[2]戴文斌.走向学科融合的地理课堂教学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05).
作者简介:毕金玲(1988.10-),女,汉族,山东淄博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地理。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