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张倩
(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南通 226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呼吸内科常见病之一,其典型特征是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该病呈进行性发展,虽然进展较为缓慢,但会导致患者肺功能逐渐降低,影响其日常生活,如未得到及时治疗与控制,可进展为呼吸衰竭、肺心病等[1]。 对COPD 急性发作患者,临床多采用药物、辅助通气等方案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病情好转后,通常仅接受简单的指导,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服务,影响了患者的预后[2]。近年来较多研究指出, 强化COPD 稳定期患者的护理指导服务,可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肺功能[3]。 基于此,该研究以该院2019 年9 月—2020年9 月收治的100 例COPD 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100 例COPD 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满足COPD 诊断标准;疾病处于稳定期,即急性发作控制1 个月以上,使用扩张支气管药物后FEV1/FVC 在80%以上; 满足长期随访要求;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合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者; 其他严重脏器损伤者;认知功能异常或无法正常交流者。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 例。对照组中,男 33 例,女 17 例;年龄 45~87 岁,平均年龄(65.20±4.26)岁;病程 3~26 年,平均病程(8.14±3.12)年。 观察组中,男 34 例,女 16 例;年龄 45~90岁,平均年龄(65.15±4.31)岁;病程 3~25 年,平均病程(8.20±3.05)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积极开展日常护理工作,维持病房环境舒适、整洁,注意对患者病情进展的观察与监护。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 由呼吸内科医师、心理医师、 营养科医师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康复护理培训,之后按照如下方案开展康复护理工作:(1)心理护理。定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分析患者行为,评估其负性情绪状态,结合评估结果与患者主诉对患者进行劝导、安慰,耐心解答其对疾病、预后等的疑惑,并介绍COPD 病情被成功控制的案例, 消除其负性情绪,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康复训练中; 加强与家属的交流,确保其积极支持、监督、配合患者。(2)健康教育。评估患者是否吸烟, 叮嘱并监督患者戒烟或减少吸烟量,强调吸烟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定期举办COPD 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确保其掌握来院就诊的时机,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坚持治疗与康复训练的意义,防止粉尘、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 (3)营养指导。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少食多餐,并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活动量等计算每日所需热量,确定营养组成比例,一般碳水化合物占比50%,脂肪占比30%,蛋白质占比20%;鼓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鱼类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合理补充维生素,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4)康复运动。 每日平地步行 2 次,每次30 min,要求在维持呼吸平稳的基础上,尽量加快步伐;在进行活动时,如发生头晕、呼吸困难、出冷汗等症状,应立刻停止运动;在活动时需要有人监护,并备好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等药物,避免发生意外。(5)呼吸功能锻炼。 准备100 mL 纯净水, 放在直径约5 cm 的杯子中,接入直径0.5 cm 的吸管,以鼻吸气,缩唇缓慢经吸管呼气,每日训练2 次,每次10 组,每组1 min,每组间隔时间小于1 min;呼气时收腹,维持胸部前倾, 尽量让气体经吸管吹出稳定、 均匀的水泡。(6)呼吸肌锻炼。 通过在腹部放沙袋等重量物品进行抗阻训练,每日训练2 次,每组1 min,间隔30 s;训练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控制吸气容量。
两组均持续干预3 个月。
(1)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仪(肺功能测试系统,伟亚安医疗器械公司,型号:Master-Screen,国械注进20152210628)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的第1 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及 FEV1/FVC 水平。
(2)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 GQOL-74)评价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各维度分值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3)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前,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其护理满意度,问卷总分100分,分为满意(90~100 分)、基本满意(80~89 分)、不满意(0~79 分)三个等级。 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等)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等)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干预前的 FEV1、FVC、FEV1/FVC 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各组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各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FEV1(L)干预前 干预后FVC(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1.45±0.20 1.48±0.19 0.769 0.444 2.14±0.35*2.57±0.38*5.885 0.000 2.20±0.32 2.22±0.31 0.317 0.752 3.02±0.28*3.51±0.33*8.006 0.000 FEV1/FVC(%)干预前 干预后66.91±2.52 66.67±2.46 0.482 0.631 70.86±2.01*73.22±1.98*5.915 0.000
比较两组干预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各组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各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躯体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75.20±4.61 74.48±4.50 0.790 0.431 81.77±5.30*87.20±4.64*5.451 0.000心理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78.91±5.41 80.22±5.57 1.193 0.236 86.73±4.85*89.80±4.30*3.349 0.001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70.55±6.33 69.85±6.16 0.560 0.577 79.45±4.38*83.13±4.41*4.187 0.000物质生活干预前 干预后73.45±3.40 74.06±3.52 0.881 0.380 81.44±4.91*85.65±4.47*4.483 0.000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的96.00%高于对照组的 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COPD 的典型特征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可导致患者肺功能进行性降低,对其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存在不良影响。 临床研究指出,对COPD 患者开展肺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减轻其呼吸困难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4-5]。 为了控制COPD稳定期患者的病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康复训练指导工作是很有必要的[6]。 该次研究制定的康复护理方案中,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对COPD 的危害及相关健康知识等有系统的了解,也能够有效拉近护患距离[7-8]。 配合运动训练,则能够增强患者体能,提高机体的氧代谢能力,促进心肺功能的改善,也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能力[9]。针对COPD 患者的气道阻塞、肺顺应性降低等问题, 加强呼吸训练有利于增加支气管的内部压力,促进其扩张,可预防支气管闭塞、塌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通气能力,也可提高肺与胸廓的活动能力[10]。 营养不良对肺组织的弹力纤维状态也有直接影响,可造成呼吸肌萎缩及耐力下降,通过营养支持,则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呼吸肌的营养供应,改善呼吸肌功能。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 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肺功能,与辛晓红[11]的研究结果相似。 原因在于,通过强化运动训练与呼吸训练,能够促进机体氧代谢能力的提升,提高肺顺应性、呼吸强度与耐力,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而在生活质量方面,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该方案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原因考虑为:康复护理方案能够通过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来改善患者的认知及负性情绪状态,配合营养支持与运动、呼吸训练,可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而使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12]。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的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方案能够改善护患关系,原因考虑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拉近患者距离, 配合系统性的康复护理,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负责、认真及关心,进而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COPD 稳定期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