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齐文娟
(1.日照市中医医院心内科,山东日照 276800;2.日照市中心医院母婴康乐园,山东日照 276800)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致血管管腔狭窄、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心脏功能受损的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术式,临床疗效较好,且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损伤,术后能快速恢复[1]。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不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终点,其术后的康复治疗更加重要。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临床经验表明,中药复方能有效治疗该病,而针灸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绿色等特征,在冠心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逐步被认可。 为探讨更佳的术后康复治疗方式,该研究选取该院 2019 年5 月—2020 年 5 月收治的84 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对其行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84 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WHO 所制定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均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病情与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所制定的心脏康复危险分级中的中危与低危程度相符。 排除标准:心肺功能严重不全、心律严重失常、合并存在其他系统性疾病、冠心病心脏康复危险分级为高危等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2 例。对照组中, 男 24 例, 女 18 例; 年龄 45~78 岁, 平均(61.32±5.31)岁;中医分型:心血瘀阻 14 例,痰浊痹阻12 例,阴寒凝滞8 例,心肾阴虚8 例。研究组中,男25例,女 17 例;年龄 46~78 岁,平均(61.21±5.32)岁;中医分型:心血瘀阻15 例,痰浊痹阻12 例,阴寒凝滞8例,心肾阴虚7 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医分型等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给予其常规药物对症治疗;依患者心脏功能评估结果,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行康复锻炼。 共治疗4 周。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药结合治疗。针灸治疗采取蒋氏益气复脉针法,选取肾俞、心俞、膈俞、郗门、人中、内关、膻中、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行针刺。 针刺郗门、人中、内关、膻中、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时取仰卧位,内关、郗门、足三里直刺缓入0.5~1.0 寸,采取捻转提插补法使针感向上传导;人中由鼻中隔斜刺0.5 寸, 单向捻转180°后采取提插平补平泻法,120~150 次/min;膻中以向下 30°斜刺 0.5 寸,采取捻转泻法;三阴交直刺0.8~1.0 寸,采取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上传导;肾俞、心俞、膈俞等穴斜刺1.0~1.5 寸,心俞、膈俞采取捻转补法,肾俞采取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导至深部。 各穴得气后守气1 min,留针 15~20 min,每隔 1 天针刺 1 次,每周3 次,连续治疗 4 周。 中药汤剂组方:黄芪 30 g,丹参15 g,川芎 15 g,瓜蒌 15 g,降香 10 g。 心血瘀阻者加当归、红花、桃仁;痰浊痹阻者加半夏、薤白、桂枝;阴寒凝滞者加细辛、干姜、桂枝;心肾阴虚者加酸枣仁、麦冬、天冬。 每日 1 剂,连续服用 4 周。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 患者中医症状主症包括胸闷、胸痛、心悸、心慌,轻度记2 分,中度记 4 分,重度记 6 分;次症为气短、乏力,轻度记1 分,中度记2 分,重度记3 分。患者得分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比。
(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 依据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下降程度,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中医症状积分减少70%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 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以上但不足70%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甚至更加严重, 中医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采用《中国冠心脏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问卷包括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与工作状况6 个项目,共24 个条目,得分为0~54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 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LVESV)、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
研究组的临床康复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比较[n(%)]
比较两组治疗前的胸闷、胸痛、气短、乏力等中医症状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组别 胸闷治疗前 治疗后胸痛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2)研究组(n=42)t 值P 值5.25±1.41 5.27±1.37 0.066 0.948 2.14±0.48 1.17±0.23 11.811 0.000 4.43±1.39 4.52±1.24 0.313 0.755 2.08±0.82 1.19±0.71 5.318 0.000组别 气短治疗前 治疗后乏力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2)研究组(n=42)t 值P 值2.32±0.68 2.26±0.78 0.376 0.708 2.07±0.43 1.12±0.58 8.527 0.000 2.86±0.87 2.73±0.91 0.669 0.505 1.77±0.28 0.91±0.15 17.546 0.000
比较两组治疗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分]
组(n=42)研究组(n=42)t 值P 值体力治疗前 治疗后病情治疗前 治疗后8.32±5.69 8.53±5.61 0.170 0.865 21.68±6.02 25.67±6.45 2.931 0.004 10.12±3.82 10.74±3.23 0.803 0.424 17.78±3.95 20.77±3.46 3.690 0.000医疗状况治疗前 治疗后3.79±1.32 3.68±1.24 0.394 0.695 4.86±0.78 5.24±0.86 2.121 0.037组别 一般生活治疗前 治疗后社会心理治疗前 治疗后工作状况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2)研究组(n=42)t 值P 值4.53±1.72 4.65±1.75 0.317 0.752 8.13±3.05 9.89±3.14 2.606 0.011 13.27±3.76 13.25±3.58 0.025 0.980 19.42±3.32 22.93±3.28 4.874 0.000 3.41±1.44 3.36±1.56 0.153 0.879 5.02±1.65 6.03±1.87 2.625 0.010
比较两组治疗前的LVEF、LVESV、LVEDV 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的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而LVESV、LVEDV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LVEF(%)治疗前 治疗后LVESV(mL)治疗前 治疗后LVEDV(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2)研究组(n=42)t 值P 值38.79±4.02 38.64±4.08 0.170 0.866 46.18±3.59 54.69±4.37 8.531 0.000 55.11±4.08 55.69±4.11 0.649 0.518 50.06±3.25 42.97±2.34 11.474 0.000 94.75±8.14 94.49±7.95 0.148 0.883 92.12±5.34 87.09±4.28 4.763 0.000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冠心病的发展速度较快,且近些年来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也加大了我国的社会负担。 据临床相关研究显示[2-3],冠心病现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因。
祖国医学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与良好疗效,其遵循整体观念,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可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中的“心痛”“胸痹”“真心痛”等范畴[4-5]。依据中医学理论,冠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痰阻、阴寒等,致心脉痹阻,中医有云:“不通则痛”,故而引起心前区疼痛、憋闷等症状,治疗以活血化瘀、疏通气血为主[6]。
益气复脉针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 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针刺肾俞、心俞、膈俞有益于活血、行气;针刺水沟、内关、膻中、足三里可活血化瘀,并有补心益脾、温补肾阳的作用[7]。中药组方中的黄芪有利益气固表;丹参与川芎能散瘀止痛、活血行气;瓜蒌能止痛镇咳;降香有利止血散瘀,诸药合用,具有良好的活血、行气、益气的功效。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加施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加施针药结合治疗的改善效果更好。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LVESV、LVEDV 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对患者予以针药结合治疗更有利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患者心肌的重塑。 王桂平[8]在其研究中采取针药结合运动疗法康复治疗冠心病,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可见针药结合治疗确实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针药结合治疗的效果良好,能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与心功能, 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