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基于学生自主体验的同课异构研究

2021-08-09 01:06马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主体地位

马炎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 地位。基于此,回归儿童的生活情境,尊重儿童的独特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要做到:情境导入 生活化,符合儿童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主体推进多元化,以儿童现场 感受引入,使其深入质疑获得思维启示,自己发现问题辨析;活动设计个性化,从而使儿童的情境 体验更直观、具体、多样。

【关键词】自主体验 同课异构 主体地位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内容体现品德 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 验与道德体验。”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基本能做 到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设计活动,但仍存在拘泥于教材 内容,不够照顾儿童体验感受等情况。现就以统编版道 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两节同课异构课 为例,比较分析。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

[课例一]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他叫 聪聪。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 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 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 ”恰好老师经过 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 ”聪聪记住了。上 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一不 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已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 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 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课例二]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课前我们先来玩 一个照镜子的游戏(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师:好,同学们我们要开始上课了,请同学们安静下 来,仔细听(再次播放音乐),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的感 觉如何?

生:我听到了美妙的音乐,感觉很舒服。

师(过渡):其实啊,这个音乐在刚才同学们做游戏 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播放了,那个时候你们听清楚了吗? 为什么呢?

师:你看有点儿吵就会让我们错过这么优美的音乐, 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像这样有点儿吵的声音经常可以 听到。

1.符合认知规律

课例一和课例二都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 地生活”中的第5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 明”而设计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但侧重点不同,课例一 侧重于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而课例二侧重于结合 生活中的反面事例引导学生。低年级的小学生认知能力 有限,对于该怎样在公共场所做到“不吵闹”,没有明确 概念。他们需要教师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导入,在脑海中 自我建构体系。建议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情境设置 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体现循序渐进

低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 在情境导入时要尽可能生活化一些,使学生易于接受。 课例二中教师先设置游戏情境,学生忽略了美妙音乐; 再请学生保持安静,感受音乐美妙。一动一静对比强烈, 一步一步地自然使学生接受了 “不吵闹”的观念,体现了 循序渐进原则。

3.贴近生活实际

相较而言,课例二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回归真实 发生的课堂生活情境,就地取材,通过游戏活动的前后对 比,自然而巧妙地使学生注意到噪音的危害。不着一丝 痕迹,不教胜教。而课例一则略显刻意,虽说也是设计了 一个同龄孩子聪聪的事例,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中,不一定 会遇到类似情况,感受不深。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 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产生情感共鸣。

二、主题推进多元化

[课例一 ]

出示情境视频,学生重重关门,大声喧哗,挪动桌椅, 下课跑闹。

师:这样的教室给你什么感觉?

师:你觉得怎样做才是对的,为什么?

师:我们班级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说一说我 们班级里让你讨厌的声音。

[课例二]

师:听了同学们的分享,老师发现“有点吵”的现象 还真不少呢,特别是课堂讨论和课间休息的时候,那到底 有多吵呢?(插入视频)

师:同学们都觉得这样的课间休息和小组讨论给了 我们一种吵闹的不舒服的感觉,影响了我们的心情。但 是有同学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是怎 么说的,你觉得他们说的对吗?如果你觉得对请用手比 一个“寸',如果你觉得不对就比一个“x ”,说说为什么。

师:老师想告诉你们如果我们大吵大闹,对我们的 身体也没有好处呢,我们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师:听了医生的话,你明白了什么?看来吵闹的环 境不仅影响我们的心情,甚至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的,所 以我们以后要——小点儿声。

1.以儿童现场感受引入

同是播放教室噪音的视频,两则课例在处理方面不 尽相同。课例一直接请学生一起来谈感受,学生们畅所 欲言,表达自我感受的同时,也会对照同伴的发言,不自 觉地反思自己日常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所以,教师在 主题板块推进时,要以儿童现场感受引入教学,儿童自我 的体验才可能会更深刻多元。

2.以儿童深入质疑获得思维启示

無论是课例一还是课例二,在推进主题板块教学时, 都釆取了讨论的教学形式。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这样的 方式可以使儿童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我的体验 感受。但这样的表达容易泛泛而谈,不能够触及学生的 深度学习思考。所以,教师要以学生深入质疑启示思维, 充分让学生多元化多角度地表达自我体验感受。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辨析

课例二请学生判断对错,并引入一个权威形象—— 医生的话,告诉学生大吵大闹的危害。从形式上看,课例 二比课例一要丰富,但没有触及儿童自己本身日常的生 活情境,没有课例一的心理冲击力度大。学生通过医生 的话,被灌输了大吵大闹伤身体的概念,但没有从自身实 际出发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所以,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 境,引导儿童自己来发现“大吵大闹对身体的危害”,进 而全班来讨论辨析,活跃思维。这时适当引入医生的话, 更易达到教学目标。

三、活动设计个性化

[课例一]

师:班级里的大声现象确实有点让人烦恼,你想怎 么做来减少这样的大声现象呢?

生:从自己做起,做个警示牌提示自己。

师:这样的做法对不对?

生:就我一个人大声没关系的,不会影响大家。

生:他们大声说话,我要大声告诉他们不许说了。

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小声点?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 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看书。

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 练习一下吧!

[课例二]

师:到底校园里应该怎样才能小点儿声呢?声音达 到怎样的程度才合适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音 量等级表。

师:我们把声音分为无声、耳语、小声、一般、大声五 个等级,那我们应该怎么来控制音量呢,下面请同学们和 老师一起来试一试吧。请同学们把以下场景与适合的音 量连一连。

师:有一位小朋友,他也学习了音量调节表,他是这 么做的,我们来看看他做得对吗?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 音量调节表了,大家都是“小小调音师” 了。

1.情境体验具体化

低年段的学生心理趋于稳定,是文明行为养成的关 键时期。他们对公共空间要讲文明已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但仍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情境时 要具体化、明确化。课例一中,教师设置了一个具体的图 书馆学习情境,这就巩固加深了儿童对于在公众场合要 保持安静的认识。

2.情境体验直观化

课例二创设出一个“音量等级表”,并把它引入到课 堂情境中来,交由学生自己来体验不同等级的噪音有不 同的影响,从而自觉自愿地来调节音量。这样的游戏活 动设计十分直观化,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对不同音量 的直观体验,回归到了学生实际生活情境,也尊重学生自 身体验,从内部强化对于不在公共场所制造噪音这一认 同感。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主体地位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同课异构理念在美术课堂中的认识
浅谈同课异构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初中语文活动课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