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兰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三只老鼠比本事。第一只說:“我拿老鼠药当糖吃。”第二只说:“我天天在街上晒太阳。”第三只道:“走,去我家,看看我养的宠物——大花猫!”
有人说,这三只老鼠说话真夸张,不对,它们是在吹牛!
写作时,许多同学分不清“吹牛”与“夸张”。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夸张”这种修辞手法吧。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如果“夸张”到让人不信的地步,那就是“吹牛”了。夸张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典型的扩大夸张。再如《我能行》中的描写:
我捋起袖口,将锅凑到水龙头下,盛满水,然后张开“如来神掌”,先给它来一招“倒转乾坤”,再来招“天昏地暗”,最后是“荡气回肠”。一番折腾,累得我“气喘如牛”。
这是动作的扩大夸张。
二、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落”“弱”“浅”……如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就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再如人们常说的“她的心眼儿比针眼儿还小”,也是缩小夸张。
三、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讲出来。如农民伯伯说:“看见这鲜绿的麦苗,我嗅出了白面包的香味。”有时,也可以让不可能出现的事物出现,比如:“闭上眼睛,就看到春姑娘来到我面前。”
正确运用夸张修辞,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形象夸张
即夸大事物的特点,使形象更加突出、鲜明。这种方法适用于人、物、景。例如《盘古开天地》中的夸张描写:
他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就连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这段文字,对盘古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进行了夸张描写,使之形象鲜明。
二、情节夸张
即夸张具体的情节,但这种情节是虚构的,是不真实的,甚至是奇特怪异的,吸引读者沿着夸张的情节,不断向纵深处迈进。这种夸张往往体现在整篇文章中,过程性极强,阅读效果最佳。
例如《皇帝的新装》采用了这种夸张手法,设计了“骗子织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三个情节。而实际上,骗子的织布机上什么都没有;大臣什么也没有看到,但仍然赞不绝口;皇帝身上明明什么都没穿,却觉得自己穿了最漂亮的新装在巡游。按照这样的情节发展,处处有夸张,情节夸张的效果得到了充分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夸张并不代表说大话、吹牛,而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夸大或者缩小,让事物的本质更加突出,让文章变得更加有趣。如果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那夸张就不合理了。比如“他高兴得蹦到了月球上”,就不是夸张,而是吹牛;而“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是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