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可
摘要:因材施教是孔子倡导的教育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为了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基础、学力等的不同,采用差异性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本文结合“解比例”教学案例,对如何利用差异性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进行简单论述,希望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差异性教学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在习惯、兴趣、能力、基础、思维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层次的教学,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以“解比例”教学案例为例,对如何利用差异性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谈几点认识。
一、通过“前测”了解差异,实现“以学定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差异性教学法的运用是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育人观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容易“固定化”“模式化”,因此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容易出现偏差。鉴于此,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理念,用新理念、新方法优化课堂,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影响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进行教学。通过“前测”的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例如,在“解比例”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解比例”的基础就是理解比例的意义,以及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教学时,教师既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也可以设计一些测试题,来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如此,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出概念性的问题:“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用比例的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或者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6∶10和15∶20,20∶5和4∶1,5∶1和6∶2中,哪些可以组成比例?”教师也可以给出几个解比例的练习,了解哪些同学对于比例的性质还不够了解,哪些同学已经初步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技巧。如此,在教学中采用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二、依托课堂找准“交点 ”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基础差异大,兴趣和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差异性教学法的实施并不容易。教师需要立足课堂教学,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在细节处下功夫,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既体现教学的统一性,也彰显教学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找准课堂内容的“交点”,实际上就是在教学中从重难点出发,发现不同类型学生的共同点,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做到既彰显教学的整体性,又兼顾学生的个性。
仍然以“解比例”教学为例,该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解比例,以及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在落实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共性,如不能熟练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从而造成学习中的障碍,这就是不同类型学生的“交点”。教师需要从这个“交点”出发,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从而实现整体教学和差异教学的有机融合。例如,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呈现两张大小不同的照片,提出“如果照片的长放大到a厘米,那么放大后的宽应是多少?”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温故知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差异性教学。
三、更换课堂视角,促进立体化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学习缺乏自主性。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更换课堂视角,创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学习,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勤于思考,并且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让课堂教学从“平面”走向“立体”。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方式的手段,是因材施教的主要策略。
例如,在“解比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创设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放大一张图片的长,那么宽会有什么变化?设放大后的图片的宽是x,那么你能得到怎样的等式?”教师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当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得出的方程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进而给出“解比例”的意义。如此,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乐于合作,差异性教学顺利进行,解决了教师不能兼顾每个学生的难题,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现了“平面教学”向“立体教学”的转化。
四、合理设计作业,满足作业的差异性
优质的课堂离不开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应试教育下的作业设计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因此教师应转换课堂作业设计思路,力求作业的设计科学、合理、层次性突出,让学生可以选择相应层次的练习提高自己,收获解题的乐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是因材施教的主要手段。以“解比例”的教學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避免“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基础题、能力提升题、拓展延伸题。首先,基础题为填空题和解比例题。填空题以填写比例的前项、后项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填空考查学生对比例的性质的理解;解比例练习重在考查学生对比例性质的掌握和运用。其次,能力提升题包括两个大题:第一个大题是任意写出一个数,使它与给出的三个数字成比例;第二个是应用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比例的性质的理解程度。最后,拓展延伸题是根据图形求未知数,其具有挑战性,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解比例问题上更上一层楼的途径。该课堂作业的设计特点在于层次性特别强,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关注了不同层次的问题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克服了传统课堂作业的弊端,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之间的差异永远存在,课堂模式的优化永无止境,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以正确的态度直面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差异性教学方式贯彻到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因材施教,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闸口小学)